雙帶水巨蜥

雙帶水巨蜥

雙帶水巨蜥(學名:):是水巨蜥的亞種之一。為蜥蜴目巨蜥科巨蜥屬兩棲類爬行動物,全身密布細小鱗片,頭窄長,吻較長,尾側扁如帶,四肢粗壯,背面為黑色,夾雜著黃色斑紋。主要以魚、蛙、蝦、鼠和其他爬行動物等為食,也到樹上捕食鳥類、昆蟲及鳥卵,偶爾也吃動物屍體,偶爾還會爬到村莊裡偷食家禽。 分布於東南亞的爪哇島,巴厘島,龍目島,弗洛雷斯,亞羅士打,韋塔島和近海小海島。

形態特徵

雙帶水巨蜥 雙帶水巨蜥

雙帶水巨蜥性成熟時體長40個厘米,體重1千克,雌性50厘米,大於雄性,在生活中雄性是大於雌性的。成體體長在超過1.5-2米,屬於體型中等大小的蜥蜴。幼體有鮮亮的斑紋,全身密被細小鱗片,頭窄長,吻較長,尾側扁如帶,四肢粗壯。鼻孔在近吻端處。舌較長,前端分叉較深。尾背鱗片突起形成兩列嵴。背面為黑色,雜有黃色斑紋。腹面為淡黃色或灰色,散有少數黑色斑紋。尾部則為黑黃相間的環紋。

頭背無對稱排列的大鱗,體表被有覆瓦狀排列的鱗片,切起棱,部分種類具有鬣鱗,眼小而眼瞼發達,舌短而厚,舌尖完整,或略有缺刻或微分叉。鼓膜裸露或被鱗。四肢較粗短。無肛前窩或股窩。尾長但不易斷。

水巨蜥指名亞種僅分布於斯里蘭卡;雙帶水巨蜥比水巨蜥指名亞種體型小,尾短,短吻。頭在身體中顯得比較“高”。

生活習性

營地面或樹棲生活,並且大多數時間棲息於樹上。水巨蜥比大多數其他巨蜥體溫低,小環境使得它們能保持相對恆溫。它們的代謝也比其他巨蜥慢,一天的大多數時間都躺在水岸附近並且在清晨活動。晚上躲藏在樹洞、洞穴或厚植被中。水巨蜥的洞穴到處可見,不同地方的水巨蜥有不同的活動習慣。主食昆蟲,少數種類兼食植物。卵生。

雙帶水巨蜥在寵物市場中很常見,它們也是較難飼養的物種之一,成年個體應當被提供最小為6.2米的空間,大水池不是必要的,但儘量能讓它們浸沒身體。良好的飼養下,水巨30個月便能達到成體。食物多樣化但要注意別使得它們太胖。人工飼養的食物依次為:蟹、魚、軟體動物、雞肉、牛肉、大昆蟲、鳥、老鼠、飼料蟑螂等。

分布範圍

分布於東南亞的爪哇島,巴厘島,龍目島,弗洛雷斯,亞羅士打,韋塔島和近海小海島。

繁殖方式

成年雌巨蜥在一年中可產卵40枚。常被產在2個甚至更多的窩裡。在缺乏顯著乾濕季節的地區產卵可以在一年中的任何時間進行,在其他地區繁殖通常在潮濕季節的初期開始,水巨擇偶時行為非常粗暴,連抓帶咬。有資料記載擇偶期間雄巨蜥之間的爭鬥,兩隻成年巨蜥(雄或雌)以後肢站立,試圖將對方摔倒。

蛋被產在白蟻土墩里,還有把蛋產在高出水平線的洞穴。孵化的時間有很大差異,記錄中有記載從兩個半月到10個月甚至是更長時間,象所有的巨蜥一樣,幼體孵化非常隱秘。幼體的體色比成年巨蜥要艷麗的多。水巨蜥孵化周期伸縮性很大,在任何季節都可以下蛋,產蛋環境的條件決定孵化速度,決定幼蜥全年孵化及順利出殼。圈養下孵蛋溫度在30度左右,孵化時間通常為180-300天。研究人員提到過孵化的蜥蜴性別決定於被孵化的溫度,但是這結論仍然需要更有力的證明。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0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

相關報導

近日(2015年10月),中國浙江溫州檢驗檢疫局和海關在進出境郵件交換中心聯合查驗時,從一件來自馬來西亞的郵包中查獲5隻活體蜥蜴。經上海自然博物館專家和浙江省檢科院鑑定為雙帶水巨蜥幼體。水巨蜥為兩棲類爬行動物,屬中國國家重點保護的瀕危野生動物。這是中國首次從進境郵包中截獲雙帶水巨蜥。

寄件人運送手法專業,將蜥蜴分別包裹在透氣的襪子中,然後打包放進布滿氣孔的塑膠盒,包裹上透氣的錫紙後放置在速食麵的夾層之中,創造通透的環境以確保蜥蜴在郵寄過程中能保持活力,且不易被發現。寄件人在面單填寫上也採用了虛假申報的手段,聲明內容物為食品。溫州局依法予以截留,並將部分樣本送往浙江省檢科院實驗室做進一步檢測和鑑定。

據統計,巨蜥體表硬蜱感染率為88.9%,內寄生蟲感染率為100%,而這些寄生蟲也會同時感染到人身上。近年來,一些稀有甚至劇毒生物被作為“新型寵物”進行跨境交易的現象屢見不鮮,其中有箭毒蛙、蜘蛛、蜥蜴、蛇等。而此類新型寵物屬於我國禁止進境物,其來源、品種,特別是對當地生態環境的影響等難以確定,郵寄進境有很高風險,一旦在中國境內定殖、擴散,可能會給當地生態環境帶來不可估量的後果,影響農、林、漁業生產。這些生物中有些是瀕危物種,根據《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國際貿易公約》要求,肆意偷運、販賣將受到法律的制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