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湖道中

《陽湖道中》是清代詩人張問陶所作的一首七言絕句。前兩句詩人寫陽春三月,泛舟水上,輕快划槳,後兩句寫水邊兩岸上風景獨秀,桃紅柳綠,大好風光。全詩色彩鮮明,動靜相宜。這首詩寫出了清中期人民生活之平靜、社會之穩定,同時也表現出詩人坐船賞景的舒適快意。

基本信息

作品原文

陽湖 道中

風迥 五兩 月逢三 ,雙槳平拖水蔚藍。

百分桃花千分柳,冶紅妖翠 畫江南。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陽湖:舊縣名,在今江蘇常州。

2、迥:動詞,指風轉動“五兩”

3、五兩:即侯風羽,一種古測風儀,以雞毛五兩繫於竿頂,用以觀察風力、風向的變化。

4、月逢三:適逢三月。

5、冶紅妖翠:形容桃紅柳綠,顏色十分艷麗。

白話譯文

風向轉動有五兩時當是三月時節,雙槳滑動水平拖動河中的清水水中有天空映照顯得是那么的藍。

這個月份的桃花應該占到了百分,但是楊柳卻有千分的廣闊,楊柳翠綠中夾雜著粉紅妖嬈的桃花點綴著江南的這幅美好的畫面。

創作背景

張問陶是清代中葉性靈派的重要詩人。他的詩歌善言情理,工於寫景,頗能在前人之外另闢新境。這首詩是他嘉慶十八年(1813)春經過陽湖時所見沿途風景有感所作。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前二句寫面前出現的一幅帆船的景象。“風迥五兩月逢三,雙槳平拖水蔚藍。”詩人先從頂部寫起,風力小,月候甚佳,正是春遊的大好季節。次寫船在水中輕輕地流動,雙槳平拖,顯得船兒的自由飄蕩前行,船身後面,是一片蔚藍的河水,映入眼帘。

後二句詩人描寫兩岸景色。“百分桃花千分柳,冶紅妖翠畫江南。”詩人把目光移向了兩岸,桃花簇簇,柳葉鮮鮮,詩人用了“百分”來形容桃花,而用“千分”來形容柳葉,這裡詩人用詞新鮮,古人還沒用過此詞,在這裡顯得格外活潑。最末一句在承接上句的基礎上,寫桃花的色,鮮艷,簇新,一片紅色;寫柳葉的色,明快,透亮,一片翠綠,既給讀者以春天的感受,又增添了詩的魅力。

清代中朝以後,社會安定,詩人往往對自然風光有獨特的感受,寫出了平靜、安穩的社會面貌。這首小詩用筆輕柔,設色明麗,不僅繪景如畫,而且細膩表達出詩人在良辰美景中的美好心情。唐代詩詞名句“煙花三月下揚州”、“春來江水綠如藍”、“正是江南好風景”都在此詩中融化無痕。“冶紅妖翠”,造語新穎獨創。

名家點評

古典文學研究專家錢仲聯《清詩三百首》:寫江南景色,桃、柳尋常語,以“百分”“千分’’言之,便不尋常。而以“冶紅妖翠畫江南”塗染之,他人千萬言不能敵了。

作者簡介

張問陶(1764—1814),字仲冶,號船山,四川遂寧人,生於乾隆二十九年(1764),乾隆五十五年(1790)進士及第,先後任翰林院檢討、江南道監察御史等。少時十歲即能詩,一生創作詩歌約四五千首。著有《船山詩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