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福[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

陳永福[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

陳永福,男,1971年8月出生,山東省冠縣人 ,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博士。中國農業經濟學會會員、日本食品系統學會會員、日本農業經營學會會員。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學習經歷

1988.9-1992.8 重慶西南農業大學經濟貿易學院攻讀學士學位(獲經濟學學士學位);

1992.9-1993.5 重慶西南農業大學經濟貿易學院攻讀碩士學位(因赴日留學中退);

1993.6-1995.3 日本愛媛大學農學部研究生;

1995.4-1997.3 日本愛媛大學農學研究科資源管理專業攻讀碩士學位(獲農學碩士學位);

1997.4-2000.3 日本愛媛大學連合農學研究科地域經營政策專業攻讀博士學位(獲學術博士學位);

2002.6-2004.6 日本愛媛大學博士後(日本學術振興會外國人特別研究員)進行博士後研究。

工作經歷

2000年至今 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主講課程

本科生:計量經濟學。

研究生:世界經濟地理。

研究方向

糧食供求模型、農產品國際貿易、農產品價格預測、農民收入模型與政策分析。

主要貢獻

主持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基金、農業部軟科學和中糧集團等來源課題,現正主持承擔“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子課題、國家社科基金、農業部、商務部等多項課題。

人物著作

1)陳永福著:《中國食用油供給安全分析與預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8.7;

2)陳永福著:《農產品貿易變動的實證研究-以中日蔬菜貿易為中心》,中國農業出版社,2006.10;

3)陳永福著:《中國食物供求與預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4.8;

4)陳永福著:《蔬菜貿易的擴大與糧食供給力-中日比較研究-》,日本農林統計協會出版,2001.1,日文;

5)陳永福著:山東省蔬菜產地形成的存在條件與流通體制組織化研究-以對日出口為中心-,《《協同組合獎勵研究報告第二十五集》,全國農業協同組合中央會編,家之光出版綜合服務,2000年2月,日文;

6)錢小平,陳永福著:《世界大米供求與預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7.3;

7)柯炳生,陳永福著:第四章加入WTO對我國農業的影響,《WYO與中國農業簡明讀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2年1月;

8)陳永福編著:《食品系統研究》,中國農業出版社,2005.11;

9)陳永福編著:《電子商務概論》,副主編、第5章,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6;

10)陳永福編著:《電子商務概論學習與實驗指導》,副主編、第5章,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7;

11)陳永福,中川聰七郎等編著:《區域社會與流通系統》,2001年3月,日文;

12)中川聰七郎,陳永福著:《培育農業第六次產業化的人才》,財團法人21世紀鄉村建設塾,1997年3月,日文;

13)陳永福(譯著):現代中國的農業政策,日本家之光協會,2005.6,日文。

人物論文

1)陳永福,西頭德三, 松岡淳:土地管理的粗放化和農業勞動力-對愛媛縣的統計分析-,1996年度日本農業經濟學會論文集,日文;

2)陳永福:在改革開放政策下的土地制度改革,《農業和經濟》1996(6),日文;

3)陳永福,邵兵家:中國耕地資源總供求量預測及平衡對策探討,《農業經濟問題》1998(7);

4)陳永福,中川聰七郎:關於中國農戶兼業化機制的實證分析-以白塔集和青白江為例-,《農林業問題研究》1998(3),地域農林經濟學會志,日文;

5) 陳永福,中川聰七郎:中國對日蔬菜出口的最新動向-以山東省為中心-,《農林統計調查》1998(4),日文;

6)陳永福,中川聰七郎:日本食物安全保障政策的課題-以營養成分與進口農產品的土地利用量為中心的分析-,《農業經濟研究》1998(6),日本農業經濟學會志,日文;

7)陳永福,中川聰七郎:中國糧食問題的現狀和耕地資源需要預測,《農業經營研究》1998(6),日本農業經營學會報告論文,日文;

8)陳永福,中川聰七郎:山東省的蔬菜出口和蔬菜產地的形成條件,《食品系統經濟研究》1998(6),日本食品系統經濟學會志,日文;

9)陳永福,中川聰七郎,中安章:土地利用的動向與今後的利用保全的課題-以愛媛縣為例-,《農村計畫學會志》1998(9),日文;

10)陳永福,中川聰七郎:中國藕和牛蒡的市場流通與對日出口新動向,《愛媛大學農學部紀要》1998(4),第44卷第1號,日文;

11)加入WTO對我國蔬菜貿易的影響,《中國農村經濟》2001(1);

12)中日蔬菜貿易戰原因分析和對策探討,《世界經濟研究》2001(4);

13)受制於物流科技-中國洋蔥和花椰菜對日出口競爭力分析,《國際貿易》2001(9);

14)中國對日出口蔬菜的生產現狀之一,《VINAS》2001(10),日文;

15)中國對日出口蔬菜的生產現狀之二,《VINAS》2001(11),日文;

16)中國對日出口蔬菜的生產現狀之三,《VINAS》2001(12),日文;

17)何秀榮、T. Wahl、陳永福:中日農產品貿易戰的政治經濟學分析,《農業經濟導刊》2002(7);

18)陳永福、中安章:中國大豆供求的政策模擬與預測,《中國農業經濟評論》2003(1);

19)陳永福:日本修改食品衛生法對我國冷凍蔬菜出口的影響,《新疆農墾經濟》2003(2);

20) 陳永福、中安章:中日農產品貿易問題分析與行銷對策,《中國農村經濟》2003(7);

21)陳永福、中安章:中國大豆分用途供求變動趨勢與原因分析,《農業市場研究》2003(12),第12卷第2號,日文;

22)陳永福、中安章:中國小麥市場供求及與美加澳小麥出口市場的整合,《中國農業經濟評論》2003(7);

24)陳永福:我國醃製蔬菜和脫水蔬菜及調理加工蔬菜出口動向與對策分析,《蔬菜》2004(12);

25)陳永福、中安章:我國大米供求平衡的政策模擬與展望,《統籌城鄉發展 深化農村改革》,2004年中國青年農經學者年會論文集;

26)陳永福:2015年日本蔬菜進口展望,《農村.社會.經濟2000上卷》;

27)陳永福:中國省別食物供求模型的開發和預測,《中國農業經濟評論》2004(2);

28)陳永福:書評:逸見謙三著13億人的食物-21世紀中國的重要課題,《AFF》2004(9),日文;

29)陳永福、魏榮:流向已開發國家-世界與中國蔬菜貿易走向分析-,《國際貿易》2004(10)陳永福:蔬菜產業化:向加工業要力量—傾聽市場的聲音,《蔬菜》2004(12);

30) 陳永福:尚存進一步增長潛力-我國主要加工蔬菜出口變動及趨勢,《國際貿易》2005;

31) 羅萬純、陳永福中國糧食生產區域格局及影響因素研究,《農業技術經濟》2005(6);

32)陳永福:中國糧食供求預測與對策探討,《農業經濟問題》2005;

33)陳永福、魏榮:世界蔬菜貿易競爭力與產業內貿易分析,《中國農村經濟》2005(4);

34)陳永福、錢小平:世界與中國食用油及油料貿易格局的形成和原因分析,《全球化與中國農業》2006(3);

35)陳永福、趙宇虹、蘇群:中國有機蔬菜的生產現狀和市場分析,《蔬菜》2006(1);

36)陳永福、於發穩:農戶意願灌溉水價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以內蒙古河套灌區為例,《中國農村觀察》2006(4);

37)羅萬純、陳永福:中國大米市場有效性研究,《新農村建設與三農問題》2006(11);

38)陳永福、錢小平、羅萬純:2005-2010年中國大米供求預測,《新疆農墾經濟》2006(3);

39)銭小平、陳永福、岡本勝男:コメ需給動向と気象要因(中文:大米供求變動與氣象影響)2006年度日本農業経済學會論文集,2006.12;

40)陳永福,錢小平:中國對日食品出口影響因素分析—以日本農藥殘留檢疫制度轉變為例《農業技術經濟》2007(1);

41)羅萬純,陳永福:中國大米市場價格共因子分析,《中國農村觀察》2007(4);

42)陳永福,王秀清,司偉:中國糧食購銷價格走勢預測中國 ,《中國農業經濟評論》2007(4);

43)陳永福,羅萬純,錢小平:中國擴大進口泰國大米的原因分析及展望, 《農業展望》2007(1);

44)陳永福:世界棕櫚油生產貿易現狀與中國棕櫚油進口增加的原因分析,《農業展望》2007(6);

45)陳永福,劉春成:中國雜糧供求:基於局部均衡模型的結構與模擬分析,《中國農村經濟》2008(7);

46)陳永福:中國の食料安全保障戦略に関する研究,ERINA report,2008(3);

47)趙靜,陳永福,劉春成:2008年上半年棕櫚油市場形勢分析和下半年展望,《農業展望》2008(9);

48)陳永福,錢小平,邵兵家:中國糧油貿易及其對世界經濟的影響食品供給與安全性(國際會議論文集),2008.11;

49)辛佳臨,陳永福:國外促進油料產業發展的經驗與啟示,《世界農業》2008(12);

50)張新民,陳永福,劉春成:全球有機農產品消費現狀與發展趨勢, 《農業展望》2008(11);

52)陳永福,錢小平,白描:東アジアの食料品貿易構造と中國食料產業の構造変化,フードシステム研究2009.9 108-116;

53)張新民,陳永福,劉春成:中國有機農業發展的現狀與前景展望,《農業展望》2009(4), 19-22。

科研項目

(一)國際主持項目

1)蔬菜產地形成與流通渠道之研究,日本農協中央會資助,1998.12;

2)中國省別農業與環境的結構分析與模型開發,日本文部省科研資助項目,2002-2004;

3)中國與亞洲各國糧食需求平衡預測數據開發,日本國際農林水產業中心(日本筑波),2005.6-2005.12.

(二)國際參加項目

1)中日蔬菜食品貿易,日本蔬菜安定基金委託日本能率協會項目,1999,3;

2)中國對日出口蔬菜的生產現狀分析-菠菜、洋蔥和花椰菜-,日本松島財團資助,2000;

3)中國畜產品國際競爭力研究,日本文部省科研資助項目,2003-2004;

4) 中國省別農業與環境的結構分析與模型開發,日本文部省科研資助項目,2002-2004。

(三)國內主持項目

1)中國省別糧食供求與環境模型的開發,教育部回國留學人員啟動基金項目,2000;

2)農戶收入模型與分析,農業部軟科學項目,2002;

3)擴大農產品出口政策研究,農業部軟科學項目,2002;

4)我國食用油供給安全分析與供給鏈管理(70403017),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005-2007;

5)氣候變動與中國省別糧食供求預測(20060390565),博士後基金委員會,2007;

6)我國糧食供求形勢及對策研究(07CJY039),社科基金項目,2007-2009;

7)中國糧食供求與預測研究,中糧集團戰略研究部項目,2008.10-2009.6;

8)油料產業發展研究(200805),農業部軟科學項目,2008.5-2008.7;

9)糧食巨觀調控支持模型研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畫(2008BADA8B01),科技部項目,2008-2010;

10)短期糧源與供應數量監測與價格預測技術研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畫(2008BADA8B02),科技部項目,2008-2010;

11)我國油料生產能力與供求平衡戰略研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部(國家統計局農業普查研究項目),2008.1-12;

12)中國小麥供求及區域間貿易流向分析,農業部項目,2009-2010;

13)中長期糧食預警,農業部貿促中心項目,2009-2010;

14) 畜產品需求預測系統研究,科技支撐計畫,科技部項目,2009-2011。

參加項目

1)全球化背景下中國糖業市場發展與貿易行為研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004-2006;

2)世界棉花生產和貿易情況及各主要貿易國棉花產業政策研究,商務部,2005;

3)氣候變動對中國食物供求變動的影響與食物安全預警研究,中國農村政策研究中心,2005;

4)農業多邊談判中的國家利益集團與中國策略研究,高等學校博士學科點專項科研基金,2007-2009;

(五) 學術活動(指參加的國內外學術會議與學術考察訪問等):

1)2002年中國青年農業經濟學者年會,2002.9.12-2002.913;

2)日本農業市場學會2003年度大會滋賀県立大學、日本彥根市,2003.7.5-2003.76;

3)2003年度日本フードシステム學會大會,北海道大學學術交流會館、日本札幌市,2003.6.13-2003.6.15;

4)Technical Workshop: Globalization of Food Systems: Impact on Food Security and Nutrition, FAO,Rome, Italy,October8-10,2003;

5)WTO After 10 years: Global problems and multilateral solutions,瑞士日內瓦,2005.4.20 2005.4-22;

6)全球化與中國農業國際會議,北京,2005.17-18;

7)2005年第五屆中國經濟學年會,廈門大學,中國福建福建,2005.12.10 -11;

8)中國糧油貿易及其對世界經濟的影響食品供給與安全性(國際會議) ,北京,2008.11;

9)東亞資源環境論壇(國際會議),北京,2007.12.15 -16;

10)日本筑波學術交流,日本,2007.8;

11)北東アジア経済発展國際會議,日本新瀉,2008.1.22-23;

12)International Seminar on Bio-Agro Policy/Vision of Cooperation in the Asian Region,韓國首爾國立大學,2008.11-14;

13)農林經濟管理高層論壇暨"農村改革與發展:面對21世紀新挑戰"國際學術研討會,南京,2008.10-12-13;

14)日本食品系統學會年會,日本東京,2009.6.19-2009.6.22;

15)中日韓貿易, 北京,農業部貿促中心, 2009.12.5。

軟體(主要開發者):

1)2010年日本農業人口動態預測(CD-ROM),日本農林統計協會出版發行,1999年8月。

2)世界大米供求預測與模擬軟體,獲得2009年軟體著作權登記 。

獲獎記錄

1)獲2002年商業部論文三等獎;

2)2004年獲首屆農村發展獎論文獎。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