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明評議數學課

陳永明評議數學課

《陳永明評議數學課》,是陳永明編著,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書籍。

圖書信息

作 者: 陳永明
叢 書 名: 出 版 社: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42845825 出版時間:2008-08-01

版 次:1 頁 數:222 裝 幀:平裝 開 本:16開 所屬分類:圖書 > 教育與考試 > 教學理論

內容簡介

一位在中學講台上摸爬滾打成長起來的“草根”教授,一部指導青年數學教師怎樣立足三尺講台的“真經”!有獨立見解:既要教實,又要教活。無套話空論:不僅實在,而且管用。 本書內容包括:概念課;定理公式法則課;習題課;複習課;作業設計;試卷講評課等。

作者簡介

陳永明,1940年生,江蘇無錫人,教授,現就職於上海市徐匯區教育學院。1962年畢業於上海師範大學數學系。曾任上海市中學數學教師繼續教育中心組副組長,教育部中學數學教師繼續教育項目組成員,全國高等師範院校數學教育研究會理事,上海市徐匯區政協委員,現任上海市徐匯區教學指導團團長。
曾在中央教育電視台、上海教育電視台授課百餘節。出版著作40餘種,發表論文近百篇,代表作有《數學教學邏輯》、《數學教學中的語言問題》、《高等數學引橋》。撰寫的科普作品曾被列為團中央的“希望工程叢書”並獲得上海市優秀科普作品獎。
1992年起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1996年獲教育部頒發的“曾憲梓教育基金會高等學校教師獎”。

目錄

第一部分 概念課
感悟概念
剖析概念
胸中有圖,胸中有例,胸中有數--概念的直觀化和
具體化
教學目標要準確落實
要理解每節課在整個數學中的地位
“有思想”和“沒思想”--揭示數學知識的來龍去脈
淡化形式--正確看待數學的嚴密性
概念的直接引入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把握教材,了解學生
第二部分 定理公式法則課
同課異構:勾股定理(之一)
同課異構:勾股定理(之二)
同課異構:勾股定理(之三)
同課異構:平行四邊形判定定理(之一)
同課異構:平行四邊形判定定理(之二)
一談方法--通法和優法
啟發式教學和好的導人
啟發式教學和好的問題
讀讀議議
一談難點:初遇待定係數法
二談難點:數學歸納法的教學
三談難點:“一貼二靠”好
不要為亮點而亮點
二談方法--理解方法的深層意義
三談方法--習拳容易改拳難
值得重視的“去數學化”傾向
直覺惹出的麻煩
第三部分 習題課
例題的典型性
關鍵還是對數學的理解
一談雙基模組--條件求值
要不要講題目的類型
二談雙基模組--求一次函式的解析式
三談雙基模組--解直角三角形
四談雙基模組--函式的“借值求值”
五談雙基模組--複合函式的“限制分解”
六談雙基模組--“二限”排列問題
四談方法--“回歸本原”的方法
不羅嗦不跳躍
一道錯題的討論
過細沒好處,過難也不對
第四部分 複習課
用新的線索把知識串起來
歸納不等於羅列
第五部分 作業設計
讓數學教學有些彈性
第六部分 試卷講評課
試卷講評和知識技能的鞏固
試卷講評和提高升華
一次嘗試:由學生來講評
第七部分 其他
一堂探索課--畫直線兩等分圖形面積
精彩不精彩,語言占大半
要善於觀察
點撥和“留白”
後記--寄希望於青年教師

前言

陳永明教授是我相知幾十年的老朋友.多年前,他提出要“咬文嚼字學數學”,我覺得微觀地看必須如此,因而深表贊同.後來,我主張“把數學的學術形態轉換為數學的教育形態”,反對“去數學化”,他又認為巨觀上看應該如此,給予支持.可以說我們是“同聲相應、同氣相求”了。
一晃之間,我們都老了,不過彼此還在忙著.我埋頭“爬格子、敲鍵盤”,他則花大量的時間下課堂聽課、帶“徒弟”。前不久,他也敲鍵盤,送來一疊書稿,說是聽課以後的評論.打開一看,乃是一系列的“數學教學小品”,沒有宏論卻發人深思.每每會意,竟好似清涼甘冽的泉水,一飲而沁心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