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東偽都

1945年偽滿洲國滅亡後,該大樓被國民黨軍隊占用。 1945年偽滿洲國滅亡後,大樓被國民黨軍隊占用。 1945年偽滿洲國滅亡後,大樓被國民黨軍隊占用。

內容介紹

1932年3月在日本軍國主義的操縱下,上演了一出傀儡戲,炮製出一個所謂的“滿洲國”。1934年3月1日,偽滿洲國建立以後,經歷兩次登基的清朝末代廢帝溥儀先稱“執政”,兩年後搖身一變又成為了偽皇帝。實際上這個傀儡政府,是在日本關東軍的直接控制下,實行法西斯高壓統治和軍事鎮壓,進行瘋狂掠奪、殘酷壓榨,同時大搞以摧殘民族意識為中心的殖民地文化,時間長達十四年之久。在中國近代史上,偽滿洲國是日本關東軍侵略勢力與封建餘孽復辟勢力相勾結所產生的一個怪胎,也是世界歷史舞台上罕見的一出政治傀儡醜聞。長春是偽滿洲國的首都
日本駐長春的主要機關
偽滿洲國長春的主要機構
淅京特別市公署
殖民地型的長春城市建設
日本駐長春的主要機關
【日本東軍司令部】 東北三省淪陷後,日本帝國侵占東北三省的最高軍事指揮機關
——日本關東軍司令部,1932年從瀋陽遷到長春,先住日本駐長春總領事館樓內,1933
年(偽大同二年)移住日本關東局樓內(今吉林省人民政府大樓),1934年遷入新落成
的大樓(今中共吉林省委大樓)。日本關東軍司令部辦公樓於1933年修建,1934年竣工
使用。占地面積4.3萬平方米,主樓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建築風格,大體採用日本
名古屋的城門樣式,屋頂用銅瓦鋪蓋,主體建築地表有四層,地下有一層。與此同時,
在大樓西鄰(今新發路ZI號)修建司令官官邸(今長春松苑賓館)。
偽滿洲國成立之初,與日本關東軍司令官武膝信義簽訂的《日滿議定書》中,確立
了日本關東軍司令在偽滿洲國的地位和權力。日本關東軍司令部是代表日本駐紮在偽滿
洲國的最高統治機關。偽滿洲國的“國防和治安”由日本關東軍統治,偽滿洲國皇帝溥
儀的言行由日本關東軍司令官掌握和支配。日本關東軍在偽滿洲國所需的一切,由偽滿
洲國政府負擔。日本關東軍為了扶植這個傀儡政權,為了鎮壓東北人民的反滿抗日鬥爭
,為了伺機對蘇聯發動戰爭,在東北地區駐紮關東軍12個師團(每個師團約5萬人),到
1945年時增到4個方面軍(一、三、四、十七方面軍),總兵力達人,戰馬14萬匹,飛機
600多架。
日本關東軍司令官控制滿洲國政權有許多辦法和手段。其中對溥儀這個皇帝,在他
身邊安排了一個日本人吉岡安直,給一個奇怪難懂的稱呼,叫“帝室御用掛”。吉岡安
直聽命於日本關東軍司令官,溥儀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聽命於“帝室御用掛”的指揮
。對偽滿洲國各級權力機關,則全部設定日本人擔任次長,實行“次長中心制”,形成
指揮體系,這個體系由日本關東軍司令部第四課領導。
1943年(偽康德十年)日本關東軍司令部改稱日本關東軍總司令部。司令改稱總司
令。總司令部下設5個部和4個課。5個部有參謀部、兵器部、經理部、醫務部和獸醫部。
參謀部下設4個課:第一課負責作戰、防衛、教育、編制和動員;第二課負責對蘇聯和蒙
古國的情報;第三課負責兵站、交通、通信;第四課負責對偽滿洲國的政策。
1945年(偽康德十二年)8月19日,日本關東軍總司令部向進入長春的蘇聯紅軍投降
。8月22日,按蘇軍命令遷出,自行摘下塔樓上的“菊花章”。以後蘇軍駐東北地區總司
令部駐進大樓。蘇軍回國後,大樓被國民黨軍隊占用。1948年長春解放後,舊址由中國
人民解放軍空軍九航校使用。1955年由中共吉林省委使用。1983年12月,該樓列為省級
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日本關東局】東北三省淪陷後,日本最先在今新發路11號修建一座大樓,占地面
積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2萬平方米。大約在1933年前後竣工,入住大樓的有日本關東
軍司令部、日本關東局。1934年(偽康德元年)日本關東軍司令部遷出,入住新樓。日
本關東局的最高長官是日本駐偽滿洲國大使,也就是日本關東軍司令官,受日本內閣總
理監督。關東局內設局長,置司政部、警政部、監管部,下轄官署7個,學校6所。關東
局是從大連遷入的,它管理關東州(今大連地區)和南滿鐵路沿線各附屬地的行政,監
督南滿鐵道株式會社業務、滿洲電信電話業務,實際上它是日本駐滿大使的輔助機關。
1937年由於取消了日本在東北的治外法權和鐵路附屬地,關東局所管的業務縮小,局長
改名總長,改設官房和司政、監理、教務三個部。1935年4月,日本關東軍憲兵司令部遷
入大樓(該司令部1934年從大連遷入長春,駐今春誼賓館大樓處)。1945年偽滿洲國滅
亡之後,該樓被國民黨的空軍占用,1948年解放後由我軍某部使用,1954年省人民政府
開始使用,列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日本駐新京特別市總領事館】日本國駐偽滿洲國的外交機關有兩個,一個是駐滿偽
洲國大使館,一個是駐新京特別市的總領事館。總領事館大樓修建在今上海路30號,修
建辦公樓之前,該地是兩個自然屯(新立屯、六合屯),1909年動工,1912年竣工,日
本駐偽滿洲國大使由日本關東軍司令官兼任,沒有另設辦公樓。1932年(偽大同元年)
12月1日設館時,住在日本關東軍司令部大樓,牌子掛在該樓的東門(今人民大街49號)
。後來將機關人員遷移到總領事館,與總領事館合署辦公。日本駐偽滿大使館在東北地
區下設新京、間島(即延吉)、吉林、奉天(即瀋陽)、哈爾濱等5個總領事館,海龍、
農安等地10個分館,營口、安東(丹東)、海拉爾、齊齊哈爾、鄭家屯、滿洲里、赤峰
、錦州等8個領事館和1個承德出張所。大使館本是一個外交機構,但是,日本駐偽滿洲
國大使館卻是一個指揮他滿政權的機關。歷任日本駐滿大使皆由日本關東軍司令官兼任
。日本政府曾規定,凡日本對偽滿洲國的軍事、行政。外交等權力,皆由關東軍司令它
即駐滿大使統一管理掌握。日本駐東北地區的使領館,是日本統治東北地區的重要機構
。日本駐新京總領館是日本興亞式方形二層樓,建築面積1200平方米。 1945年日本投降
後,該建築物被國民黨警備司令部軍警督察處占用,變成了屠殺革命志士的魔窟。1948
年長春解放後,先用做蘇聯專家招待所,後做人民政協吉林省委員會的辦公樓。該舊址
列為長春市重點文物護單位。
【日本細菌部隊——日本關東軍一00部隊】日本關東軍一O0部隊及其試驗場,設在新
京特別市西南孟家屯附近的無人區。其1日址在今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散熱器廠院內。該
部隊及試驗場還分布在石虎洞、劉家屯、上下石虎溝等地。細菌部隊的設施,從1935年
(偽康德二年)開始動工修建,1939年(偽康德六年)建成。“一00部隊”是它的秘密
代號,對外公開叫“關東軍馬匹防疫站”。當時這一區域被劃為禁區,該部隊成員也只
能在指定的範圍內活動,在外圈做勞役的中國人,不能靠近禁區。
這支細菌部隊占地約50萬平方米。修建二層樓房一座,占地720平方米,一樓是細菌
標本室,二樓是司令部;“王”字形建築一座,是動物解剖室和煉屍爐;平房三幢,是
鼠類動物飼養室;平房20 幢,是牲畜飼養房;“工”字形房三幢,是飼養大牲畜的地方
。此外還有地下建築,內部設施不詳。
一00部隊隸屬於日本關東軍司令部獸醫處,直接高橋處長(中將)領導。一00部隊
的主官是若松獸醫少將,有細菌學、化學、植物學、獸醫學、病理學等學科專家和技術
人員約800人左右。內設司令部、總務部、一 、二、三、四部、實驗場(占地6公頃)、
牧場(占地20公頃)。
一00部隊研製的細菌主要是鼻疽菌和炭疽菌,其次是赤鏽菌和斑駁病細菌,此外,
還有牛瘟和羊瘟細菌以及其他化學毒劑。日本戰犯高橋在被審判時供認:一00部隊在19
41到1942年,一年內就生產製造了1000多公斤炭疽·刀菌、 500多公斤鼻疽茵,其他化
學毒藥有l00公斤。細菌武器的實驗和製造工作,主要由一部、二部進行。第二部內又分
6個分部,一分部研究製造炭疽菌;二分部研究製造鼻疽菌;三分部管理實驗用的動物;
四分部是有機化學分部;五分部是植物病理學分部;六分部是準備細菌戰分部。
一0O部隊為了培養試驗用的虱子和跳蚤,抓了許多中國乞丐,先供給他們充足的鴉
片、嗎啡、好一伙食,但不準換衣服,用他們肉體培養虱子和跳蚤。等到這些人起不來床
時,便把他們送到警犬圈內餵狼狗。即使僥倖逃出來,也會因嚴重貧血和患腦病,幾天
後便死去。有時還利用招僱工人、招收馬夫等欺騙手段,騙去了不少中國人。為了進行
細菌試驗,他們把細菌摻入食物里,然後分給抓來的中國人食用,經過幾個小時後,吃
了這些食物的人便中死亡。僅1938年l-2月,就有80多人被害。還有一種試驗,將病菌
用注射器注入活人身體,觀察其死亡過程。1945年從雙陽縣抓來300多名勞工,有的被用
做試驗而死亡,有的因染上霍亂病而死。還有一種試驗辦法,即先把活人入類似碉堡式
的混凝土建築物中,然後將帶菌的老鼠放進去,通過這些老鼠在人群中傳播傳染病菌。
該部獸醫三友在伯力遠東軍事法庭上供認,一00部隊有兩個用軟木作隔音裝置的禁閉室
,是作活人試驗用的。1950年當地群莊岐說:“當時常有幾輛帶黑布窗簾的汽車,在夜
間從街里開來,停在第二部的北面,往下卸東西。”在部隊外圍做苦力的民眾證實,這
些汽車拉的都是用作試驗的活人、1949年春,當地民眾挖土取肥,挖出了許多人的屍骨

早在一0 0部隊成立之前,日本關東軍在西安橋外設立了一個“新京千草傳染病院”
。這個醫院名為治療傳染病,實是一個專門用細菌殺人的試驗場。該院有一個日本人叫
伊滕博士,做細菌試驗時,因為沒有做事前消毒滅菌,吸菸被細菌感染,傳染全家,結
果被日軍活活燒死在住宅內。-00 部隊成立後,千草傳染病院經常給一00 部隊運送去
傳染病患者和屍體。
-00部隊曾於 1942年舉行過對蘇聯施放細菌的所夏季實戰演習。由日本關東軍村本
少佐指揮。參加這次驗的有軍官、研究人員等約30餘人。將12公斤鼻疽菌放入中蘇邊境
德爾布爾河,流人蘇聯境內。一00 部隊還在拉爾市西北88公里處設立一個秘密牧場,那
里飼養了500隻羊和100匹馬(有一些牛)。他們構想一旦發生日蘇戰爭,蘇軍必將這一
地區的140多萬頭牲畜作為戰利品運回蘇聯,-00 部隊準備在戰爭爆發前,先將鼻疽菌
注射給這些牲畜,然後全部撒開,讓他們使當地家畜發生傳染病,進而使蘇聯境內的人
、畜發病。 1945年 3月,一00部隊又在海拉爾市以南的懷樂鎮南崗河一帶演習。這次演
習,把細菌放在積雪和枯草中,試驗和檢查嚴冬季節用鼠疫菌傳染牛、馬,用羊瘟菌傳
染羊群的條件和可能性。
1945年8月8日,日本關東軍投降前夕,關東軍總司令官山田乙三命令一00 部隊,先
運走所有貴重設備,然後將房屋炸毀。但由於一00 部隊急於逃竄,一些建築物本來得及
炸毀。解放後一00 部隊司令部樓(二層樓),經修復後改作散熱器廠的技術科和職工夜
班宿舍。當時的養馬場修復後做工廠的辦公室和車間。解剖室火化場的煉屍爐大煙囪、
冷水塔和放鼠咬人的碉堡等建築物仍然殘存可見。原動物飼養場、動物解剖室和火化場
的舊址,已改建成排紅磚房。
1983年12月,將日本關東軍一OO部隊舊址,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裡曾接
待過美國研究日本細菌戰的歷史學家和中國歷史學家。
偽滿洲國駐長春的主要機構
【偽滿洲國皇帝薄儀的皇宮】這座皇宮坐落在長的東北角,即今光復北路3號,占地
面積12萬餘平方米周圍修築有9個雙層碉堡並圍著水泥牆。這個建築群既有中國古典帶廊
瓦房建築,又有歐式和日式的樓房,這就是偽滿洲國傀儡皇帝愛新覺羅·溥儀的宮廷舊
址。
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占領東北三省後,1932年3月1 日成立偽滿洲國
。3月9日扶植亡清廢帝博儀,在長春原商埠地,吉長道尹公署舊址(今七馬路2號處)就
任滿洲國“執政”。同年4月3日,將“執政府”遷至吉黑榷運局大樓。吉黑榷運局大樓
修建於1911年,西距吉長路火車站(即東站)3華里。1915年1月,吉林與黑龍江兩省鹽
務機構合併,在此樓承辦兩省鹽務專賣、運銷和緝私。這個地方遠離城區和鬧市。榷運
局改做“執政府”後,該局遷到今解放大路83號處。1934年3月1日,偽滿洲國改行帝制
,國名改稱“滿洲帝國”,“執政”改名“皇帝”,年號“康德”,“執政府”改稱“
帝宮”。溥儀的辦公樓隨之改名叫緝熙樓。溥儀在這裡度過了14年的傀儡生涯。
皇宮的正門叫萊熏門,專供溥儀和日本關東軍司令官出入;西側的門叫保全門,專
供官吏出入;北側的門叫福華門、體乾門和含宏門,專供宮內人員出入。第二道大門叫
興運門,是進入宮內的通道。宮廷分東、西兩院。也叫外庭和內庭,中間用中和門相隔
。外庭(東院)是溥儀辦公和處理政務的場所。內庭(西院)是溥儀及皇后、皇妃居住
生活的地方。
東院有勤民樓,也叫勤民殿,是二層方形圈樓,中間是方形天井,南北門通,南為
承光門。樓東正房是日憲兵住室,負責監視宮廷的活動。承光門東倒南房,是日本關東
軍司令部控制溥儀的“帝室御用掛”吉岡安直的辦公室。
西院的緝熙樓是溥儀與皇后婉容、祥貴人譚玉玲居住的寢室。是一座灰色兩層舊式
樓房。兩層均為婉容所用,設臥室、書房和吸鴉片室。1937年(偽康德四年)譚玉玲入
宮後,住一樓南側,有臥室和書房。二樓西側是溥儀的臥室、書齋、佛堂。
皇宮的東院是同德殿,這座建築物是日本人於1938年至1939年專為溥儀增建,是一
座黃琉璃瓦屋頂的二層宮殿樓。此樓原準備給溥儀辦公和居住用,一樓是辦公和政治活
動場所,二樓是帝、後生活區。但該樓建成後,溥儀懷疑日本人在樓內安裝了竊聽器,
始終不願正式使用。福貴人李玉琴1943年入宮後,樓上才由她占用。
1945年 8月 11日晚 9時,溥儀在“帝室御用掛”吉岡安直監護下,倉皇出逃,日本
人隨後放火燒了院內的建國神廟。
1945年日本投降後,國民黨占領長春期間,皇宮先後被松北聯合中學和國民黨軍隊
占用,幾經破壞,面目全非。1948年解放後,經過多次修繕後,開闢為偽皇官陳列館和
吉林省博物館,對外開放,供民眾參觀。1981年4月,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選吉黑榷運局樓做溥儀皇宮,是一時權宜之計。1932年11月,日本關東軍司令官決
定以杏花村作為皇宮的營造地(今長春科技大學校園處),1935年5月,成立宮廷建設委
員會,1938年制定出新宮廷設計方案。這個方案的要點有:在新京特別市中部的杏花村
起,往南到安民廣場(今新民廣場)止,長 2 760米,寬 550米,面積 151萬平方米,
在這個區域內修建皇宮、國務院及各部辦公樓、德國、義大利和泰國使館樓。北部地勢
略高建皇宮,象徵“龍首”,皇宮分三部分,前是正門,面對廣場和順民大街(今新民
大街),順民大街兩旁修建日本“興亞式”大樓,做為國務院和各部辦公樓,進中門是
正殿,出正殿是寢宮。皇宮正面東西走向大街名“興仁”(今解放大路)。皇宮東側、
西側大街名“萬壽”(今東民主大街和西民主大街)。工程開始於1940年5月3日,計畫
占地面積52萬平方米,共撥款IO13萬元。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偽滿洲國經費和物資都發
生困難,只好將工程停止。1945年日本投降時,在該地尚能見到正殿基礎和預留地的圍
牆。1952年利用舊基礎建成了長春地質學院教學樓,後命名“地質宮”。現在的文化廣
場就是當年計畫的宮前廣場即“順天廣場”。
【偽滿洲國國務院】國務院成立之初,暫設在今七馬路2號的原吉長道尹公署樓內。
1934年7月在順民大街(今新民大街與解放大路交叉處)修建新樓,塔式屋頂,主體五層
(地下室一層),兩翼四層,出入口門廳用二根方邊柱和4根變徑圓柱直達三層樓頂,塔
樓重檐下立4根圓柱於牆外。樓頂葺以煙色琉璃瓦,外牆用咖啡色瓷磚貼面,酷似同時期
日本國國會大廈的建築造型。1936年竣工,1937年(偽康德四年)l月交付使用。正門朝
西,占地面積506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05萬平方米。工程造價250萬元,是當時偽滿洲
國除中央銀行外,耗資最大的建築物。
國務院是偽滿洲國最高行政的中樞機關。它內設總務廳,總務廳長官是日本人,主
管全面行政事務,掌握實權。日本關東軍司令官通過總務廳長官來指導偽滿洲國的政務
,因此他凌駕於國務總理大臣之上,是實際的國務總理大臣。初設時,總務廳下設秘書
、人事、主計、需用等處。
國務院下設的部,1932年(偽大同元年)至1933年(偽大同二年)有8個部,各部的
主管稱總長。1934年實行帝制後,改設9個部,國務總理改稱國務總理大臣,各部總長改
稱大臣。1937年調整為6個部,各部的主管除設大臣外,又增設次長,次長皆由日本人擔
任,實行“次長制”,各部的實權由次長掌握。太平洋戰爭爆發後,1942年4月改設7個
部,1943年4月改設8個部,1945年3月改設9個部,直至1945年偽滿洲國滅亡。
1945年偽滿洲國滅亡後,在國民黨統治時期,該樓被國民黨勵志社占用。1948年長
春解放後,由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大學基礎醫學部接管,並修復了被破壞的部分。後該
校改名為白求恩醫科大學。舊址1983年12月列為吉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偽滿洲國外交部】 外交部組建之初,暫設在今南關區自強國小處,後遷入大同廣
場(人民廣場)第二廳舍大樓(今市公安局大樓)。1936年(偽康德三年)2月遷入今朝
陽區西民主大街普慶胡同1號。外交部大樓修建於1932年,大樓二層(帶地下室),法國
莊園城堡式建築風格。1934年落成,建築面積9700平方米。由法國設計施工,是偽滿洲
國惟一使用西方技術和投資的建築。
1937年至1941年間,撤銷外交部,在國務院內設外務局。1942年撤銷外務局,重設
外交部。外交部內設大臣官房、政務司、調查司。偽滿洲國曾與德、意、日結成法西斯
同盟,形成軸心國,並與朝鮮、緬甸、暹邏(泰國)、西班牙、羅馬尼亞、南斯拉夫、
捷克、匈牙利等反動政府,建立了外交關係。
1948年長春解放後,該樓先後由中共吉林省委黨校。東北文史研究所、吉林省軍區
、吉林省社會科學院使用。舊址列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偽滿洲國軍事部】軍事部辦公樓修建在今朝陽區新民大街1號。修建於1935年(偽
康德二年),1938年11竣工。占地面積3.38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4.7萬平方米。軍事
部成立於1932年4月,成立時叫軍政部,是統轄偽滿洲國軍隊的首腦機關。1937年7月,
因軍警合一,改稱治安部。偽滿洲國的軍隊稱“國軍”,分為直轄軍和警備軍兩類,直
轄軍稱國防軍,駐守“邊境”;警備軍負責地方治安,治安部下設參謀司、軍政司、警
務司、大臣官房。1943年4月,因軍警分開,治安部改名稱軍事部。
1945年偽滿洲國滅亡後,該大樓被國民黨軍隊占用。1948年解放後,由中國人民解
放軍軍醫大學第一臨床醫院(今白求恩醫科大學)接收使用。1970年該醫院在四樓之上
接高一層。列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偽滿洲國法務部】 法務部成立之初,暫設在華俄道勝銀行長春支行大樓(今民康
路與西三道街交叉路口北側的蓓蕾宮址),後遷至五馬路舊被服廠處,又遷至大同廣場
第二廳舍(今市公安局址),1936年遷入今朝陽區新民大街6號的新樓。新樓修建於193
5年(偽康德二年),大樓正門朝西,主體三層,地下一層,正中建有三層塔樓。建築面
積1.6萬平方米。
法務部下設總務司、法務局、行政局。1934年改設總務司、刑事司和行刑司,並附
設法律審議委員會。1937年(偽康德四年)改設大臣官房、民事司、刑事司和行刑司。
1943年(偽康德十年)4月,將行刑司改為司法矯正總局。1944年(偽康德十一年)增設
日滿司法聯絡委員會和法務部職員訓練所。
1945年偽滿洲國滅亡後,大樓被國民黨軍隊占用。1948年長春解放後,由中國人民解
放軍軍醫大學校部(今白求恩醫科大學)使用。舊址列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偽滿洲國經濟部】經濟部的前身是財政部。最先設在北大街原東三省官銀號址,後
遷至今吉林省石油化工設計院大樓。1937年撤銷財政部,在原址改設經濟部,1938年經
濟部遷入今朝陽區新民大街5號。經濟部大樓修建於1935年,占地面積4.32萬平方米,
主體建築五層,兩翼四層,地下一層。
經濟部掌管工廠企業及商業貿易。幫助日本掠奪東北資源,為侵略戰爭服務。經濟
部內設大臣官房、金融司、商務司、稅務司,附設專賣總局。1940年6月,改設大官房、
工務司、商務司、貿易司、金融司、稅務司、礦山司。1944年3月,改設工務司、金屬司
、燃料司、商務司。貿易司、金融司、稅務司。
1945年偽滿洲國滅亡後,大樓被國民黨軍隊占用。1948年長春解放後,由中國人民
解放軍軍醫大學第三臨床醫院(今白求恩醫科大學)接管使用。舊址列為市級重點文物
保護單位。
【偽滿洲國興農部】 興農部的前身是實業部,1932年成立,辦公樓設在今南關區自
強街自強國小處。實業部內設總務司、農礦司、工商司。1933年9月撤銷農礦司,改設農
林司、礦務司、商標局。1934年調整,設總務司、農務司、林業司、礦務司、工商司、
極度局、臨時產業調查局。
1937年7月,將實業部改名產業部。1940年6月,撤銷產業部,改設興農部。1943年
遷入新落成的辦公樓,即今朝陽區自由大路8號,建築面積9871平方米。興農部內設大臣
官房、畜產司、農政司、農產司。
1945年偽滿洲國滅亡後,該樓一度由蘇聯紅軍占用。 1946年以後國民黨軍隊占用。
1948年長春解放後,由東北大學(今東北師範大學前身)接管。1958年8月,由師範大學
附屬中學使用。1998年附屬中學將大樓拆除重建
【偽滿洲國交通部】 交通部設立於 1932年 3月,當時在今南關區自強國小處,後遷
至原東三省官銀號(今大路橡膠八廠大樓)處。1938年遷入新落成的辦公樓,即今朝陽
區新民大街7號。建築面積5 297平方米,主體四層,兩翼三層,地下一層。交通部內設
的機構不斷調整,到1944年3月有運輸司、航空電政司、建設司、理水司、土木總局、理
水調查所、郵政總局。1945年偽滿洲國滅亡後,該樓被國民黨軍隊占用。1948年長春解
放後,由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大學(今白求恩醫科大學預防醫學院)接管使用。
【偽滿洲國文教部】 偽滿洲國成立時,先在行政部內設文教司。1932年7月15日,
以文教司為基礎成立文教部。辦公地址先在原吉林陸軍醫院處,後遷到今人民廣場市委
大樓處。文教部掌管教育、宗教、禮俗和國民思想。內設總務司、學務司和禮教司。19
37年撤銷文教部,在民生部內設教育司和社會司。1943年4月撤銷民生部的教育司,恢復
文教部,遷入新落成的大樓,即今朝陽區自由大路10號。兩層樓,占地面積約1 萬平方
米。文教部內設大臣官房、學務司、教學司、教化司,1945年1月增設學生勤勞奉公司。
1945年偽滿洲國滅亡後,該樓被國民黨國立長春大學占用。1948年長春解放後,由
東北大學(今東北師範大學)接管使用。後由東北師範大學附屬國小使用。1986年發生
火災,修復後改建為三層樓。舊址列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偽滿洲國民生部】 民生部的前身是1932年成立的民政部,1937年7月將民政部改組
稱民生部。先在原吉林軍醫院大樓,1938年遷入落成的辦公樓,即今朝陽區人大街77號
,主樓兩層地下一層。民生部主管警務、土築、衛生、文教、勞務等事,後因這些事務
分別劃歸其各部,1945年3月將民生部撤銷。今其舊址大樓由吉林省石油化工設計院使用
。舊址列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偽滿洲國國民勤勞部】這個部是以民生部國民勤勞奉公司為基礎成立的,1945年3
月正式成立,辦公樓在今朝陽區人民大街82號。今由吉林稅務學院使用。
【偽滿洲國厚生部】成立於1945年3月,主管衛生、醫藥、保健、禁菸等事務。使用
原民生部辦公樓,即今人民大街77號吉林石油化工設計院樓。
【偽滿洲國綜合法衙】偽滿洲國的最高檢察院、最高法衙、新京特別市高等檢察院、
高等法院等司法機關,都聚集在這座樓內,故稱綜合法衙。綜合法衙大樓修建於1932年
, 1936年竣工使用。占地面積 10 385平方米,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主體地上五層
,地下一層,正中塔式樓頂,葺以紫紅琉璃瓦,外牆用咖啡色薄磚貼面,外表採用圓角
曲線形,酷似古城堡,設計獨特,建築風格獨樹一幟。舊址在今自由大路22號即新民廣
場東南角。綜合法衙設有刑訊室,內設絞人機等幾十種刑具和殺人工具。偽滿洲國期間
,這座樓陰森恐怖。1948年長春解放後,經修繕改造後,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長春醫
院(代號四六一醫院)使用。列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偽滿洲國中央銀行】偽滿洲國中央銀行舊址在今人民大街63號,人民廣場西北角
。當年修建時占地面積3平方米,建築面積2.68萬平方米。1934年4月破土動工,1938年
6月主體工程竣工。主體建築為希臘古典建築風格,整個高度21.5米,塔層最高度27.
5米。基礎是鋼筋混凝土結構,樓體是鋼結構,耗用鋼材5000 噸。正面和東側用花崗岩
貼面,整體建築異常堅固。大樓正面,有直徑2米粗三層樓高的花崗岩大石柱10根。進門
後是營業大正面和兩側有天然大理石柱28根。是偽滿洲國工期最長、耗資最多的建築工
程,以堅固、設備完善著稱。
偽滿洲國中央銀行成立於1932年6月15日,7月開始營業。成立之初,暫時住在今二
馬路原長春橡膠廠大樓(當時的吉林永官銀號長春分號址)。1938年8月遷此樓。
1945年偽滿洲國滅亡後,被國民黨政府接收,1946年國民黨軍政機關集中在這裡,
是抵抗東北民主聯軍解春的指揮中心,發生過激烈的戰鬥,在我軍的頑強攻擊下,國民
黨長春的軍政要員放下武器投降。1948年10月還這裡,國民黨的駐長春軍隊指揮官舉手
投降,人民將紅旗掛在銀行大樓頂。長春解放後,該樓由中國行吉林省分行使用。舊址
於1983年12月列入吉林省第三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偽滿洲國康德會館】偽滿洲國康德會館舊址在民大街57號,今是長春市人民政府
辦公大樓。原該樓占地面積 6 925.6平方米,地上四層,地下一層。
偽滿洲國成立後,日本國的各大財團和日本資本家,紛紛來到長春,從事掠奪中國
東北地區資源、物資等活動。偽滿洲國政府為了給這些財團提供交通、膳宿、通訊、游
樂等服務,特於193年修建了這座大樓。
1945年偽滿洲國滅亡後,該樓由國民黨政府占用,1948年長春解放後,從1949年1
月起,由長春市人民政府使至今。1985年在原樓四層之上加高兩層。舊址列為長春市重
點文物保護單位。
新京特別市公署
新京特別市公署:新樓竣工前,新京市公署暫住前養正書院址(今市12中學校址)
。新建大樓在今人民廣場東南角、人民大街78號(今中共長春市委辦公樓處)。1933年
4月,市公署內設總務處、工務處(兩處長皆是日本人行政處和首都警察廳總監。1935年
8月增設財務處。1937年7月增設副市長(日本人)、官房、衛生處(處長日本人),撤
銷總務處。1938年1月增設臨時國都建設日本人)。1942年撤銷臨時國都建設局,增設工
務處(處長日本人)。到1945年時,市公署有市長、副市長(日本人)官房、行政處、
實業處(處長日本人)、衛生處人)、工務處(處長日本人)、水道處(處長日本人警
察廳。1945年偽滿洲國滅亡後,蘇聯紅軍管制別市政府和國民黨長春市政府均設在此樓
。1948年解經過修繕後由中共長春市委做辦公樓。1997年拆除重建,1998年落成,面貌
一新。
首都警察廳:成立於1932年6月,最初的辦公樓設在今長通路長春監獄處,1934年遷
至大同廣場第二市公安局大樓)。該樓兩層有地下室,建築面積4400平方米。
1937年7月,首都警察廳改歸國務院直轄。1940年11月劃歸新京特別市管轄。1937年
以前,該廳的管轄是新京特別市區和長春縣。南滿鐵路附屬地由日本警察署管理。市區
內的日本人,由日本駐新京特別市總領事館警察署管理。1937年12月,撤銷南滿鐵路附
屬地和日本治外法權後,首都警察廳開始管理全市警務。首都警察是警察總監和副總監
。內設外事科、警務科、特務科、刑事科、警防科、保全科、經濟保全科、建築工廠科
、衛科、兵事室、警察官室。市區內分設8個警察署、l個警備隊、消防署和新京地方警
察學校。
1945年偽滿洲國滅亡後,該樓由國民黨長春特安局占用。1948年解放後,由長春市
公安局使用至今。舊址列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殖民地型的長春城市建設
長春在淪陷期間,殖民地色彩極為濃重的城市建設,是與日本帝國主義者炮製滿洲
國傀儡政權同步開始的。日本侵略者於1931年9月占領長春後的短短几個月內成了長春地
域範圍的航空測量,對城區全部房密調查。在偽滿洲國成立前夕,以地方偽政權的名布
凍結半徑20公里區域的土地買賣,以防止地價上漲。日本關東軍司令部集中一批日本國
專家、教授為城市建設顧問,由滿鐵、偽國務院國都建設局共同制定出《大新京都市建
設計畫》,經日本關東軍參謀長小磯國昭、副參謀長岡村寧次裁定實施。
日本關東軍司令部主持制定的城市規劃,確定將新京建設成為一個同心圓式內向結
構的城市,在城市功能上,成為偽滿洲國的政治、金融和文化中心城市。近期20年人口
控制在50萬,遠期控制在100萬人。城市控制區劃定以長春火車站南高台子一帶為中心,
東約6.5公里,南約10.5公里,北約8.5公里,西約7.5公里。這個蘇家營子、東北至
金錢堡、南至高家店、西南至小隋家窩棚一帶,總面積約200平方公里;規劃建設區是1
00里,當時叫做“國都建設事業區”;規劃建設的10里中,要扣除滿鐵附屬地5平方公里
,二道溝寬城於站區4平方公里,商埠地4平方公里,舊城區8平方公里,計21平方公里,
實際上規劃建設面積僅有79平方公里。在79平方公里中,官廳、公共、道路、綠化、文
體占用50% 以上,軍用地面積占10%;其餘40% 左右是居住、商業、工業等用地。
居住區人口密度規劃:劃分4個等級,按每平方公里算,一級區4000)人,二級區
5000人,三級區 1萬人,四級區1.2萬人。在西部新建的日本人居住區,按一、準,中
國人聚居的商埠地、城內等區域,實際上,每平方公里都超過了2萬人。
道路網規劃:按近代模式呈規則的幾何圖形,取放射狀與矩形相結合形式。主要道
路交叉口都設圓形廣場道寬20至60米;次幹道寬10至18米;輔助道寬4至5米。幹道和次
幹道,均為車行與人行步道分流。幹道的車綠化帶分隔成機動車和非機動車道。最窄的
區間道寬4米。公用設施(電訊、電力、煤氣、給排水)電纜、管網置在地下。禁止在乾
道上設線桿。街道建設占全市面積的21%,確定以大同廣場為經濟中心;以安民廣場為
政治中心;以南嶺廣場為文化中心;以南湖廣場為市民中心站前廣場為交通中心。用主
要幹道將這些中心聯結起當時城郊鄭周圍的“圈道”是按關東軍司令部的要求,於1933
年修築的,是為了便於日本軍警機動,鎮壓游擊武裝反滿抗日活動,並是城市環路。
市區公共運輸規劃:以無軌電車為主,輔以公共汽但由於資金和石油供應不足,19
41年後,不得不鋪設有軌電車軌道,代替汽車。
市區用水規劃:開始寄希望地下水資源,但經探測地下水不足,不能滿足需要,後
決定在伊通河支流——小河台河修築淨月潭水庫,藉以貯存和利用伊通河水。計畫在飲
馬河官地屯附近築壩,利用飲馬河水排水設施規劃:日本人居住的新區,採用雨水、污
水“分流制”。即雨水一部分集中到各公園人工湖裡,大部分經市區的天然溝渠,形成
“臨水公園”,貯存雨水。
園林綠化系統規劃:每座公園都擁有一定的水面用天然溝渠建設市區綠化帶,修築
公園、動植物園、綜合體育場。
《大新京都市建設計畫》的實施和管理方面,由日本關東軍司令部制定出一套法規
,由偽國都建設局經營一徵購,經整地和完成基礎設施後,向用戶劃撥。由警察機關監
督執行。
偽國都建設局在“徵購”用地過程中,強制將新發屯孫賣煙、城後堡、杏花村、前
黃瓜溝、後黃瓜溝、碑五里堡、八里堡、閆家館子、新立屯、東高台子、西高台子、後
高台子、韓家溝、老虎溝、前高台子、前興隆後興隆溝、福安屯等40個自然屯,千餘戶
農民逐出家園。1932年至1935年間,“徵購”79平方公里土地;193到93平方公里;194
1年擴至107.6平方公里。地價與補償費共 1057萬元(偽幣,下同)。 1933年開始出售
建築用地,到 1937年(偽康德四年) 7月為止,共售出 1289公頃,收入 19 966萬元,
從中牟利 18 905萬元之多。
到1942年完成的街路有大同大街(今人民大街)、大街(今新民大街)、東、西萬
壽街(今東、西民興安大路(今西安大路)、興仁大路(今解放大路)、至聖大路(今
自由大路)、安民大路(今工農大路)、東、西朝陽路,東、西順治大路(今東、西中
華路)、設街)、同治街(今同志街)、康平街、洪熙街(今紅旗等10幾條幹道及東大
橋、南關大橋、西安橋等234萬平米,實際完成計畫數量的22.9%。其餘77.1%只開出
路型。完成的與末完成的互不銜接,“卡脖”現象較重。同時建大同公園(今兒童公園
)、白山公園、牡丹公園、南湖公園、順天公園(今朝陽公園)、動植物園等14處,面
積566.3萬平方米。建成送水管線409.7公里;排水管線522公里。完成的公共建築主要
有日本關東軍司令部、日本關東軍憲兵司令部、新京特別市公署、國都警察廳、滿洲電
信電話株式會社(今市電信局、省廣播電台)、國務院及9個部、綜合法衙、專賣總局(
今吉林大學校部)、郵政管總局(今省郵電管理局)、蒙政部(已拆除)、禁菸總(今
稅務學院教學樓)、三中井洋行(今改建為五商店)、上會館(今長春市醫院)、重工
業株式會社(今吉林日報社)、滿炭株式會社(今吉林大學圖書館)等大樓,以及賽馬
場、高爾夫球場、醫院、麻雀俱樂部、軍人會館、妓院、日偽官吏等“特殊住宅”、電
影製片廠、各類學校、義大利、德國使館、賭場、神廟、忠靈塔、建國忠靈廟、煙館。
咖啡廳及與之配套的建築設施,還包括城郊的機場、關東軍營壘和電台、軍事學校、細
菌部隊等軍事和準軍事建築合計500萬平方米。
以上城市基礎設施和主要建築,基本是1932~1937年建設的。1937年“七·七”事
變後,日本關東軍司令部幾乎將全部經濟財力投入擴大侵華戰爭,已不再進行較大的工
程建設,只能維持或略加整理。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除防空設施外,一切建設包
括給傀儡皇帝溥儀設計杏花村修建的新皇宮工程在內都停止下來。直到日本戰敗投降,
新京特別市還是一座遠遠沒有完成建設的城市。
淪陷期間的《大新京建設計畫》,在設計技術上,採用了20世紀30年代的先進理論
,吸取了西方城市規劃建設的經驗,當時日本殖民主義者自詡為“世界一流”或“世界
水平”,但是,淪陷期間的建設卻僅僅限於城市西部,殖統治者居住的21.4 平方公里區
域裡,這個區域主要分布在人民大街以西,西民主大街和新民大街以東;西安大路南、
自由大路以北地域。這個地域主要是日本人居住區經過建設後,那裡設施完善,環境優
美,居住條件優越,是日本人享樂的天堂。到1943年統計,全市日本人(不包括軍人和
臨時人口)14萬人,占全市人口總數的20%左右,其中絕大多數都居住在這個範圍內。
實際上,新京特別的建設,主要是為日、偽統治機關建房蓋樓,為日本人設永久統治下
去的居住條件和方便生活的設施。開闢的公園、道路等,都是為日本統治服務的。在這
個區域內有先進的給排水和煤氣設施。到1945年,長春煤氣已有20年的歷史,使用煤氣
的有兩種人,一是日本人,占煤氣總用戶的99.3% ,二是偽滿洲國高級官吏,占總用戶
的0.7%。一般中國市民還不知道煤氣是何物。日本殖民者為建“新區”,把居住在那
里的農民強制驅趕至二道河子、八里堡、楊家崴子、宋家窪子等邊緣地帶,這些地方建
築極簡陋,除有電力照明外沒有任何現代化城市設施,街坊道路是土路,排水是明溝,
吃水是井水或共用水栓,用露天公用廁所,沒有取暖供熱設施,沒有煤氣,沒有現代交
通工具。伊通河水患威脅,內澇嚴重,冬季嚴寒,夏季蚊蠅孳生,生活居住環境十分惡
劣,與“新區”比較有鮮明的反差,殖民者與被統治者界限極為明顯。班世紀30年代,
長春的貧民窟、棚戶區是日本軍國主義建設新京一次性造成的。這是殖民地城市的痼疾
,給解放後城市建設留下了很大的困難。淪陷期間,在舊域區、商埠地,除拓寬部分交
通幹道外,幾乎所有方面都保持著淪陷前的面貌。這座在日本關東軍獨占歷史背景下膨
脹起來的殖民地“國都城市,外部被其軍事設施包圍,城內則是軍、警、憲、特務橫行
,是座法西斯集中營式封閉的城市,是座畸型發展城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