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印發地震傷員常見損傷輔助器具適配與使用指導原則的通知

四川、西藏、陝西、甘肅、青海省(自治區)殘聯、衛生廳:

青海玉樹縣地震發生後,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衛生部、中國殘聯積極行動,迅速組建了醫療隊和康復專家組,支援災區開展傷員醫療救治和康復工作。

為進一步促進地震傷員康復工作科學規範開展,提高醫療救治和康復的整體水平和效果,最大程度地減輕殘疾程度,中國殘聯與衛生部共同組織編寫了《地震傷員常見損傷輔助器具適配與使用指導原則》,對脊髓損傷、四肢骨折、截肢傷員的輔助器具介入時機及標準、適配與使用、注意事項等提出指導原則,現印發給你們,供接收傷員的醫院為傷員實施康復治療時參考使用。

前言

地震傷員常見損傷輔助器具適配與使用指導原則

輔助器具是地震傷員預防和減少損傷程度,補償和改善功能狀況,提高生存質量,增強社會生活參與能力的有效手段。為使醫務人員和專業服務人員適時、有序的為地震傷員選配輔助器具並正確的指導使用,特制定本指導原則。

正文

本原則適用於脊髓損傷、四肢骨折、截肢的地震傷員。

一、脊髓損傷傷員輔助器具適配與使用指導

(一)輔助器具介入時機及標準

輔助器具貫穿脊髓損傷傷員救治、治療和康復的全過程。

(二)輔助器具適配與使用指導

脊髓損傷傷員的輔助器具適配分為急性期和穩定期。急性期輔助器具的主要作用是固定和限制異常運動、預防關節畸形,輔助體位變換、預防壓瘡的產生;穩定期輔助器具的主要作用是藉助輔助器具實現轉移和移動,以及功能的訓練和改善。

1、急性期

脊髓損傷或術後4周內為急性期。

(1)固定、防護用矯形器

包括:頸托、腰圍等。

作用:頸托和腰圍用於頸椎和腰椎的固定和穩定。

注意事項:

①矯形器應在醫務人員指導下,並通過適合性使用訓練後使用。

②適應性訓練過程中要注意使用頸托和腰圍。

(2)導尿裝置、失禁用品

包括:導尿管、導尿包、集尿器;尿不濕、尿墊等。

作用:導尿,避免尿瀦留,刺激膀胱功能的恢復,輔助尿失禁的臨床護理。

注意事項:

①使用導尿包時應當置於身體最低位,臥位時置於床邊下方20公分,坐位時置於小腿下端;

②導尿包需要定時排放尿液、及時清洗、定期更換;

③在使用中對乳膠囊壁過敏或引起陰莖皮膚潰瘍,應及時停用並進行治療;

④防止導尿管的導管折曲造成尿流梗阻、返流。

(3)防壓瘡墊

包括:各類體位墊、防壓瘡床墊等。

作用:各類體位墊用於身體骨突部位的局部減壓。防壓瘡床墊用於臥床期間、均衡身體壓力、促進血液循環、預防壓瘡產生。

注意事項:了解各類防壓瘡墊的特點,有助於防壓瘡墊的正確選擇和使用。

①普通海綿床墊雖有均壓作用,但易變形、透氣性差,因此要選擇蜂窩狀、慢回彈的聚氨酯泡沫製成的床墊。

②充氣型床墊均壓效果更好,但穩定性差,在使用時注意氣不要充得太滿,並防止氣墊被劃破。

(4)用於翻身坐起的輔助器具

包括:起身繩梯、楔形墊等。

作用:起身繩梯用於患者從仰臥到坐起的訓練。楔形墊用於翻身和仰臥等體位的變換。

注意事項:使用起身繩梯時注意身體的適應性,逐步完成起身動作。

2、恢復期

脊髓損傷或術後4-6周為恢復期。

(1)站立架

作用:用於喪失姿勢感覺和平衡反應能力者重新建立站立位姿勢的訓練。

(2)助行器

作用:支撐體重,減輕下肢承重,輔助站立和行走訓練。

注意事項:

①使用時要注意始終保持身體平衡,眼睛看向前方,推動助行器前行時,身體不應距助行器太遠,邁步時腿不要太靠近助行器;

②每次使用助行器時,需要先站立片刻達到平衡,觀察有無頭暈等症狀發生;

③護理者要協助檢查助行器的穩定性和安全性,如支腳底部是否平穩接觸地面、手握部位是否防滑、定位銷是否鬆動等。

(3)矯形器

包括:膝踝足矯形器、踝足矯形器、交替式截癱行走器等。

作用:穩定膝踝關節,輔助站立和行走;可根據需要配合站立架和輪椅共同使用。

注意事項:

①穿戴時,矯形器應與踝關節的功能位相吻合,並用帶子固定;

②經常保持矯形器表面清潔;

③注意觀察矯形器與肢體皮膚接觸的表面是否有發紅等異常現象。

(4)輪椅

包括:裝有活動扶手、活動腳踏和必要的限位用安全帶等裝置的功能輪椅。

作用:用於轉移和移動的代步工具。

注意事項:

①急性期的脊髓損傷者和高位截癱者可選擇靠背可傾躺或靠背與座椅能同時傾躺的高靠背輪椅;

②選擇輪椅時要考慮從床到輪椅、從輪椅到床等位置轉移的需求,腳踏板要能夠外旋,扶手要能夠上掀和拆卸;

③選擇輪椅時要考慮驅動能力的需求,如手部抓握、伸展及活動能力受限者要選擇增大摩擦的驅動手圈。

④不能穩定坐姿者要選擇具有姿勢保持功能的輪椅,以防止脊柱側彎、骨盆傾斜,必要時可以選擇骨盆固定帶、背部支撐、頭枕等。

⑤使用輪椅時要注意避免骨突部位產生壓瘡,除了調整姿勢進行減壓外,還要配置減壓坐墊。

⑥使用輪椅時要充分考慮安全因素,安全帶要綁好,使用者離開輪椅時要剎車,裝有的防傾翻輪不要隨意拆除,上下坡道時不要隨意改變行進方向。

⑦要保證輪椅使用的無障礙環境,如設定坡道等。

(5)移乘裝置

包括:移乘板、轉移帶等。

作用:用於輔助從輪椅與床之間的轉移裝置。

注意事項:

①涉及到與輪椅有關的轉移時需要剎車;

②護理者要幫助檢查保證移乘板放置平穩。

(6)腋杖、手杖、肘杖

作用:腰段損傷者可藉助踝足矯形器,利用腋杖、手杖和肘杖進行行走。

注意事項:

①使用腋杖時要注意上臂夾緊,控制重心、防止身體傾斜,保持身體直立。主要通過手握把手負重,而不是腋托。持杖時腋托抵在側胸肋骨上,而不是腋窩,以避免傷及腋窩內臂叢神經。

②注意著地點控制在腳掌前的外側部位。

(7)生活自理的輔助器具

包括:萬能袖帶、易握勺叉、盤子擋圈、帶吸管的飲水杯等。

作用:萬能袖帶用來訓練手部抓握功能喪失或減弱者自助用餐;盤子擋圈用來防止食物推出撒落。

注意事項:病情穩定後,及早進行此類功能適應性訓練,以適應生活自理的需要。

(三)輔助器具適配要點

1、脊髓損傷傷員輔助器具的適配要適時、有序,急性期要及時適配固定和保護及預防壓瘡的輔助器具,以防止和減少功能障礙的發生。

2、脊髓損傷傷員的損傷平面不同,引發的功能障礙和康復的目標也各不相同,因此要根據傷員的損傷平面、障礙程度適配適宜的輔助器具。

二、四肢骨折傷員輔助器具適配與使用指導

(一)輔助器具介入時機及標準

用於骨科保守治療或早期康復介入,輔助治療工作。具體介入時間和標準應根據治療計畫、需求、早期康復介入計畫、臨床醫生的輔具處方提供。生命體徵平穩、內固定良好,但可能出現四肢功能障礙的骨折傷員。輔助器具可積極介入到其康復過程中來。

(二)輔助器具適配與使用指導

1、急性不穩定期

(1)矯形器亦稱支具、夾板

骨折患者,第一時間需要限位和固定。矯形器能夠穩定關節,保護骨與關節,減少疼痛,促進骨折癒合、方便觀察、護理。

①肱骨幹骨折矯形器

作用:適用於肱骨幹骨折,保守治療4—6周,拆除石膏後換用矯形器。

注意事項:

①穿戴時,矯形器應與肢體骨折部位曲線相吻合。並用帶子將其固定好;

②開始使用時,只需短時間站立、步行,然後臥床,抬高肢體,防止肢體遠側水腫;

③穿用一周后,更換一次肢體的襯套,以後每4~5天更換一次;

④認真觀察骨折的對線。一旦發現成角畸形則及時矯正;經常保持矯形器表面清潔;經常觀察矯形器與肢體接觸的皮膚表面是否有異常現象。套用低溫塑化塑膠板材製造的骨折矯形器需注意遠離熱源,以免矯形器變形。

②前臂骨折矯形器

作用:前臂骨折,保守治療4—6周,拆除石膏後換用,用於骨折部位固定術後,坐位、站立位及活動時的固定和保護。

注意事項:(參見肱骨幹骨折矯形器)。

③脛骨骨折矯形器

作用:用於閉合脛骨骨折,骨折部位穩定,骨折對位、對線可以接受,拆除石膏後使用,輔助早期康復訓練介入;開放性骨折:用於帶著敷料轉運患者;內固定術後,增加固定性和舒適度。

注意事項:(詳細事項參見肱骨幹骨折矯形器)。

④免荷性踝足矯形器

作用:用於脛骨遠段骨折和踝關節融合術後,促進骨折癒合;骨折部位固定術後及穩定後,站立及步行康復訓練。

注意事項:

①矯形器的承重部位類似髕韌帶承重接受腔,除了髕韌帶部位要求良好的承重功能外,要求小腿上部,特別是脛骨髁的斜面能承擔一定的負荷;

②穿戴時,矯形器應與肢體骨折部位相吻合。並用帶子將其固定好;

③全免荷的踝足矯形器的鞋底距離足蹬3公分到5公分,確保患者站立、步行中足尖不會觸地;

④訓練患者注意步行中足尖不觸地;足蹬應大致位於足的舟骨下方,在矢狀面和額狀面都有正確的對線;

⑤足蹬、足托或鞋底都應成搖椅狀,以利於足的向前滾動;

⑥健側鞋底應墊高到骨盆兩側的髂前上棘處於同一水平。

⑤免荷性膝踝足矯形器

作用:用於脛腓骨上段、膝關節、股骨及髖關節部位的骨折,促進骨折癒合,輔助治療骨折的遲延癒合、不癒合;骨折部位固定術後及穩定後,站立及步行康復訓練。

注意事項:

①用於坐骨承重的口型圈,要與肢體形狀相吻合;

②部分免荷的,其踝部應固定於背屈5~7度位,鞋底的形狀應有利於足的向前滾動;

③全免荷的,其馬鐙下方的膠墊應利於向前滾動,鞋底與馬鐙間應留有3—5公分的距離,以確保步行中足尖不會觸地;健肢應補高到患者的骨盆的兩側髂前上棘處於水平位。

⑥模塑型塑膠軀幹固定矯形器

作用:用於創傷性脊柱骨折治療和骨折手術後的治療等。

注意事項:

①矯形器的各個部位都能與軀幹的皮膚全面接觸,能將脊柱固定在合適的位置;

②髂前上棘、髂嵴、胸托部位、恥骨托部位沒有局部壓痛;

③不妨礙呼吸;

④不明顯地妨礙上肢運動。

⑦軟性脊柱矯形器 俗稱腰圍

作用:用於輔助治療腰椎間盤突出、腰部軟組織損傷、慢性下腰痛等。

注意事項:

①仰臥位穿戴,繫緊後站起來檢查;

②圍腰的各部位與體形相符;其前上緣位於胸骨劍突水平,前下緣位於恥骨聯合,後上緣應位於肩胛下角以下.後下緣男性達臀的最隆起部位,女性則應達於臀皺襞。

⑧骨盆兜帶

作用:用於骨盆骨折的患者。

注意事項:

①矯形器的各個部位都能與骨折部位全面接觸,型號使用準確;

②經常保持矯形器表面清潔。

(2)肘杖

作用:當急性不穩定期下肢骨折的患者骨折固定良好的時候,可利用肘杖部分負重下地活動。

注意事項:

①選擇肘杖要適合自己的身體狀況,能夠充分支撐自己的體重;

②重視安全方面的問題,使用前要注意肘杖把手是否牢固,調節長度的銷釘能否鎖定,底端橡膠支腳墊是否有鬆動和磨損。

(3)腋杖

作用:當急性不穩定期下肢骨折的患者骨折固定良好的時候,可用腋杖部分負重下地活動。腋杖能夠提高身體的平衡性和側向穩定性、較大限度減輕下肢的負荷。

注意事項:

①選擇腋杖要適合自己的身體狀況,能夠充分支撐自己的體重;

②重視安全方面的問題,使用前要注意腋杖把手是否牢固,調節長度的銷釘能否鎖定,底端橡膠支腳墊是否有鬆動和磨損。同時需要注意的是使用腋杖,腋窩部位會長期受壓,易造成腋窩的搓傷及腋窩的血管和神經受損。

(4)輪椅

包括:完全需要護理人員推動前進的他人推動輪椅,可以打開腳踏板、掀起扶手方便患者靠近床邊移位的功能型輪椅。

作用:輔助下肢骨折患者移動。

注意事項:

①當使用者要離開輪椅時要注意剎車。

②輪椅上裝有安全帶的要注意綁好。

(5)座便器

作用:下肢骨折患者無法站立和行走,如廁時可使用座便器。

2、急性穩定期

(1)肘杖、腋杖、四腳杖、手杖

作用:手術後4——12周左右,骨折患者需要加強肌力及關節活動度的訓練,增強肌肉力量,增大關節活動度。傷員需藉助扶拐等開始漸進性負重下地活動。

(2)洗澡椅

作用:下肢骨折患者移動困難,不能長期站立,可使用洗澡椅。

三、截肢傷員輔助器具適配與使用指導

正確地選擇截肢部位,儘可能形成具有良好控制、懸吊假肢能力的殘肢,殘肢末端應具有較好的承重能力;有條件的應在術前邀請康復治療師、假肢技師會診。

截肢術後殘肢護理注意事項:

(一)保持正確的肢體位置

截肢者由於殘肢肌力不平衡,容易發生關節攣縮。大腿截肢者容易出現髖關節屈曲、外展畸形。小腿截肢者容易出現膝關節屈曲畸形。一旦關節畸形,會對假肢的設計、裝配帶來影響。術後大腿截肢者仰臥位時,不要在腰部下面或在兩腿之間放入枕頭,或在站立時將殘肢放在腋拐的扶手上。小腿截肢的截肢者仰臥位時,不要在膝部下墊枕頭,或在床邊或輪椅上下垂小腿。

(二)傷口癒合後殘肢的保護

1、殘肢應保持清潔、乾燥。

2、正確使用彈性繃帶,消除殘肢腫脹,促進殘肢定型,也可以安裝臨時假肢,或者採用先進的環境控制療法。

3、穿戴殘肢套時一定要注意防止出現皺摺,避免損傷殘肢皮膚。

4、開始穿用假肢時,一旦殘肢末端皮膚出現紅腫、水泡、汗疹等應及時積極地採取措施。局部用外用藥塗抹,暫時不穿帶假肢,及時請假肢技師改進殘肢接受腔底部接觸、承重不良。

5、教會傷員經常拍打、摩擦殘肢皮膚。

6、告知傷員幻肢感和幻肢的輕微不適是正常現象。即便是比較明顯的幻肢痛,一般在穿用假肢後會逐漸消失。

(三)彈力繃帶的包紮

截肢術後兩周殘肢傷口基本癒合,由於殘肢的血液循環低下,出現殘肢腫脹。可在殘肢纏繞彈力繃帶,以改善靜脈和淋巴回流,減輕疼痛,促進殘肢定型。彈性繃帶包紮時應採用遠端緊,近端較松的方法,不要像止血帶那樣中間部位纏繞過緊,從而妨礙淋巴靜脈回流。每四小時可以改纏繞一次,夜間可持續包紮。

1、小腿截肢後彈性繃帶纏繞方法:

(1)從前方開始到膕窩部位,至少纏繞兩次

(2)從後方折返繃帶,然後從內向外纏繞數次,以防止繃帶滑脫

(3)8字型纏繞殘肢底部

(4)用以上方法繼續纏繞,最後繞到股骨髁上部分

(5)為使膝關節活動度不受限,髕骨應露在外面

(6)越接近底端纏繞越緊,最後在膝關節上方結束

2、大腿截肢後彈性繃帶纏繞方法:

(1)從前方腹股溝處開始,完全繞過殘肢末端到後方臀大肌溝。至少纏繞兩層

(2)在後方折返後,從內側、向外側纏繞數次,以防止向下滑脫

(3)從殘肢底部向上方8字型纏繞,殘肢近端松,遠端緊

(4)為了更好的固定,可繞過對側髖關節上方,在殘肢外側交叉纏繞

(5)從骨盆斜向下的穗狀繃帶至少要纏繞兩次,以覆蓋會陰部位突出的肌肉

(6)最後繞過腰部,纏繞後應給人以整齊舒適的感覺

(四)減輕幻肢痛的方法

1、用熱毛巾包裹殘肢,促進血液循環,減少可能的患肢痛。

2、 用心想像放鬆和運動不存在的肢體。

3、 用彈性繃帶包紮殘肢,或穿戴假肢,可以減輕神經所受的壓力。

4、 經常改變姿勢,不要長時間保持一種姿勢。

5、經常自我按摩殘肢。記錄疼痛的時間、輕重及有關情況,以便找出患肢痛的原因。

6、 接觸社會、放鬆心情也可減少患肢痛。

(五)殘肢的日常訓練

截肢術後肌肉張力減弱,導致潛在的軀體活動障礙。為有效控制假肢,截肢者應加強殘肢鍛鍊,增強殘肢肌肉的肌力。大腿截肢者應儘早鍛鍊髖關節的內收肌,預防殘肢外展,同時鍛鍊髖關節的伸展肌,以提高殘肢控制假肢的能力,使步態更自然。小腿截肢後應儘早鍛鍊膝關節的屈伸功能,尤其以伸肌的肌力為主,以使穿用假肢後邁步更有力、更自然。

1、大腿截肢術後:

(1)由於髖關節運動肌肉肌力不平衡,殘肢髖關節容易出現屈髖、外展畸形,嚴重影響假肢的選配、使用。

(2)為預防屈髖外展畸形,術後應注意將殘側髖關節置於伸直、內收位,勿將殘肢墊高。讓截肢者每日俯臥2次,每次30分鐘;

(3)術後14天開始殘側髖關節被動的後伸。注意髖關節被動進行後伸喚起收縮的意識。術後兩周殘肢傷口癒合良好時,可以加大臀大肌和臀中肌的肌力訓練。如:截肢者俯臥位,徒手或沙袋放置在截肢側遠端部位,囑截肢者將殘肢上抬可以訓練臀大肌肌力;截肢者仰臥位,徒手或沙袋放置在肢體的遠端外側,囑截肢者將殘肢外展運動,可以訓練外展肌力,阻力大小需要根據截肢者肌力情況選擇;同時還應對軀幹及非截肢側肢體進行肌力訓練。

2、小腿截肢者以膝關節伸屈訓練為主,長殘肢截肢者屈膝畸形超過15°將會影響假肢使用。對年老的小腿截肢者還應注意加強殘側髖關節伸展訓練,以避免出現嚴重屈髖畸形,影響假肢使用。

3、雙大腿、雙小腿截肢者除上述訓練內容外,還應強調加強雙上肢功能訓練,可徒手或沙袋放置上肢遠端位置進行主動運動、阻抗力運動,也可採用雙上肢支撐體重增加上肢肌力訓練,為使用拐杖做好準備。

(六)術後生活能力的指導

術後開始在床上進行輔助的移動訓練,如翻身、坐起、上床、下床、進出輪椅、操作輪椅、使用腋拐、入廁、洗漱等日常生活動作。應根據截肢者病情儘早給予指導,訓練中應特彆強調在截肢者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進行,以免發生危險。

(七)裝配假肢後的殘肢護理

1、假肢的穿、插、戴

(1)殼式假肢的穿戴:先在殘肢上塗滑石粉,再平整地穿好殘肢襪,有內襯的假肢穿好內襯,最後將殘肢穿進受腔中。如果有懸吊帶和固定裝置,應先束緊腰帶,再調整好吊帶的鬆緊,然後試走幾步,最後將吊帶調整到合適的位置。

(2)骨骼式假肢或吸著式假肢的穿戴:將布帶或絲帶繞在殘肢上,一端伸出閥門口外,一邊拉殘肢帶,一邊將殘肢伸入接受腔,最後壓上通氣閥門。

(3)假手的穿戴:假手放置在桌上或懸吊在牆上,先將吊帶伸直,將殘端伸入接受腔中,舉高接受腔使吊帶從背後垂下,健手伸入腋窩套環處將其裝配起來。

2、殘肢有傷時應停止使用下肢假肢

在使用假肢負重時,殘肢的傷口很難癒合,並會使傷口逐漸加大造成感染,導致長期不能穿戴假肢。因此對小傷也要認真處理,迅速治癒。

3、注意殘肢套的材料厚度和設計

殘肢套最好用綿製品,化纖的針織品易使皮膚發炎。與殘肢接觸的殘肢套,其針織網眼要細,有一定的光滑度。

4、殘肢的萎縮和殘肢套

小腿截肢時,當殘肢萎縮變細後,很多截肢者通常使用多個殘肢套自行調節。因此,接受腔與殘肢間的不適配容易拖後。但應注意,使用殘肢套調節殘肢粗細,最多不能超過3層。如果3層殘肢套還不能解決問題,那么就應該更換接受腔了。

5、注意鞋後跟的高度

下肢假肢的對線與截肢者穿用的鞋後跟高度有直接關係。建議穿鞋時要考慮鞋跟的高度,與安裝假肢時後跟高度相一致。

(八)殘肢理療

1、截肢後的殘肢,由於各種原因會發生一些併發症。常見殘肢病有:殘端腫脹、瘢痕及粘連、殘肢痛及幻肢痛、皮膚感染、潰瘍及竇道、關節攣縮畸形。

2、理療具有鎮靜、止痛、消炎、消腫、軟化疤痕、松解粘連、促進傷口癒合、提高皮膚抵抗力、防止感染、加強肌肉的適應能力,緩解攣縮畸形的作用。

3、理療不但能治療殘肢病,而且還可以預防殘肢病的發生。

4、為假肢的測量取型創造良好的殘肢條件。

5、為假肢試穿、訓練打下基礎。

(九)臨時假肢

1、臨時小腿假肢

①在傷口完全癒合後即可裝配。用於截肢的早期康復步行訓練,促進殘肢定型。

②使用時注意事項:穿用臨時性小腿假肢時,一般在殘肢上先套用2~3層殘肢棉線襪,然後將殘肢襪的遠端由腔的底部穿出,再將殘肢拉入接受腔。隨著殘肢消腫、變瘦需要增加襪套層數;早期站立需逐漸增加承重,避免傷口裂開。

2、臨時大腿假肢

①用於截肢的早期康復步行訓練,促進殘肢定型。

②使用時注意事項:穿用大腿臨時性假肢是先用光滑的綢布包裹殘肢,拉穿入殘肢接受腔。為了減少拉穿時的摩擦阻力應在殘肢皮膚表面和接受腔內壁塗敷一些滑石粉。隨著大腿殘肢的逐漸消腫、變瘦,可以在石膏腔的內壁上添加石膏。對殘肢不理想的截肢者,特別是老人、婦女、兒童,為了減輕假肢重量和使殘肢更容易適應接受腔,可以使用低溫塑化塑膠板材或某些醫用塑膠繃帶,或使用製作正式假肢的塑膠等材料製作臨時性假肢的接受腔。

(十)安裝正式假肢對殘肢的要求

1、傷口良好癒合。

2、殘肢基本定型,殘肢圍長變化不大時,可以考慮安裝正式假肢。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