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加快文化產業發展的意見

檔案背景

關於加快文化產業發展的意見是發揮滄州環京津、環渤海,文化底蘊深厚、文化資源豐富的優勢,以文化產業項目建設為抓手,以文化企業發展為支撐,以文化園區建設為平台,做大做強特色文化產業,著力抓好文化產業園區建設。

檔案內容

一、指導思想和任務目標

重點打造環渤海文化產業帶、大運河文化產業帶和環京津文化產業帶三大片區,努力把滄州建設成為環渤海、京津冀地區新興文化產業高地。到2020年,全市文化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20%以上,總量達到300億元,打造一批在全省甚至全國有影響的文化企業和文化產業園區。

重點任務

(一)最佳化文化產業布局。依據我市文化資源分布狀況和各地經濟發展水平、文化產業發展基礎,加強分類指導,突出比較優勢,加快構築“三帶多園”的文化產業發展格局:環渤海文化產業帶,以渤海新區、黃驊、海興、鹽山、孟村為重點,大力發展現代生態旅遊、影視拍攝、文娛器材生產、教育培訓等特色文化產業,著力打造中捷世博歡樂園、韓寶菊剪紙藝術中心、南大港濕地國際文化旅遊城、文體健身器材產業聚集區四個文化產業園區;大運河文化產業帶,以滄州市區、青縣、滄縣、泊頭、南皮、東光、吳橋等區域為重點,大力發展文化旅遊、藝術品交易、文化創意、影視動漫、養生健身、節慶會展、農業觀光等文化產業,著力打造大運河文化創意產業園、滄州西部新城文化產業聚集區、吳橋雜技文化產業園區、東光文化旅遊區、河北中古(青縣)紅木雕刻文化產業園、滄州古城等特色產業園區;環京津文化產業帶,以任丘、河間、肅寧、獻縣為重點,大力發展歷史文化旅遊、民族樂器、工藝玻璃生產、文化創意、圖書印刷、現代休閒等文化產業,著力打造獻縣漢文化產業聚集區、肅寧民族樂器聚集區、河間文化旅遊區、任丘休閒養生基地等特色文化產業園區。

(二)發展重點文化產業。充分發揮重點文化產業集聚區(項目)在推動我市文化產業發展中的引領和帶動作用,做大做強文化旅遊、印刷產業、民族樂器、紅木雕刻、工藝玻璃和文化娛樂健身器材產業,重點培育動漫遊戲、創意設計、信息服務等產業。文化旅遊產業,主要依託我市豐富的文化旅遊資源,大力發展吳橋雜技旅遊產業、渤海灣特色旅遊產業、河間府署文化旅遊和中國吳橋國際雜技藝術節等文化節慶活動,開發特色文化旅遊產品,延伸文化旅遊產業鏈。傳媒印刷產業,重點以滄州報業集團印務大廈、肅寧縣民營書業園和印刷工業園、河北(黃驊)鵬盛賢印刷有限公司、吳橋金鼎古籍印刷項目和新華區山水印務為龍頭,建設一批印務集聚區,提高集約化程度,著力打造滄州印刷產業基地。影視動漫遊戲產業,主要大力扶持原創動漫、網路遊戲及衍生產品開發,打造集創意、研發、生產、行銷為一體的研發運營體系,重點抓好大運河影視動漫旅遊文創園、南大港濕地國際文化旅遊城、河北祥弘文化傳播公司和河北漫獅文化傳播公司的動漫文化發展。創意設計產業,主要以天美文化創意產業基地、冀春創意大廈和華斯裘皮創意設計文化產業園為主,促進藝術設計創意向相關行業滲透與融合,延伸藝術創意設計產業鏈。特色文化產品生產,傳承和開發民族樂器、剪紙、石影雕、木刻、崔氏毛筆、草柳編等民族民俗工藝品,發展古玩藝術品、工筆畫等文博產品生產和銷售,著力打造特色文化產品設計、生產、銷售基地。積極推進廣告、會展、文化產品出租與拍賣等文化產業發展。

(三)加快重點文化產業項目建設。充分發揮項目在推動文化產業發展中的支撐作用,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加快建設一批重點文化產業項目。積極推進南大港濕地國際文化旅遊城、大運河影視動漫旅遊文創園、天美文化創意產業基地、華誼兄弟國家民俗文化公園、滄州古城等項目前期工作,爭取早日落地;加快任丘市中荷合資合作通用航空項目、黃驊市郛堤城遺址保護性開發利用項目、中捷世博歡樂園項目、青縣中古紅木雕刻產業園等一批在建項目,確保早日建成投產。紮實推進東光熱升華轉印紙、肅寧樂海樂器、河間明亮工藝玻璃、金鼎古籍印刷等企業的生產運營,壯大企業規模,提升發展層次,培育龍頭骨幹企業。加強項目謀劃,依託滄州特色文化資源,加強與京津對接合作,謀劃一批投資規模大、帶動能力強的文化產業項目,不斷充實和完善文化產業項目庫,發揮重點文化產業項目在擴大產業規模、提升產品層次上的重要作用,形成布局合理、優勢明顯的項目集群和產業高地。

(四)推進文化產業融合發展。按照文化物質化、物質文化化的要求,著力做好無中生有和有中生新文章,推動文化產業與其他業態融合發展。一是推進文化與新型工業融合發展。依託我市雄厚的工業基礎,重點抓好工業設計和產品創意創新,用新技術、新工藝、新創意提升工業產品的個性化、時尚化和舒適度,提高其品牌價值和附加值。二是推進文化與城市建設融合發展。把地域特色文化體現到城市規劃建設的每一個細節,結合運河景觀帶建設,按照《滄州御河整體改造規劃》,謀劃包裝一批文化創意產業項目,在豐富城市內涵、提升品位的同時,推動文化產業發展。三是推進文化與旅遊融合發展。發揮我市環京津的優勢,瞄準京津休閒觀光的市場需求,以南大港濕地、世博歡樂園、滄縣神然生態觀光園、河間府署、青縣盤古文化旅遊區、吳橋雜技大世界、任丘白洋淀等景區為依託,打造精品旅遊路線,推動文化旅遊做大做強。四是推進文化與科技融合發展。用科技手段改造提升傳統文化產業,增強文化產品的表現力、吸引力和附加值,以科技成果加快文化產品生產傳播消費的數位化、網路化進程,培育新型文化業態。

政策支持

(一)保障文化產業項目用地供給,每年文化產業項目用地不少於總數的5%。對市文化體制改革和發展領導小組認定的重點文化產業項目,優先供應建設用地。對符合條件的文化產業項目用地,出讓底價可按不低於所在地土地等別相對應工業用地出讓最低價標準的70%執行。

(二)利用劃撥方式取得的存量房產、土地興辦文化產業的,其用地手續辦理符合《劃撥用地目錄》的,可按劃撥方式辦理;不符合《劃撥用地目錄》的,在符合國家有關規定的前提下可採取協定出讓方式辦理。

(三)對市級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在3年內實際投資額達到10億元以上或投產後3年內每畝土地年均銷售收入達到200萬元以上的,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其可持續發展。

(四)設立1000萬元滄州市文化產業發展引導資金,以獎勵、貼息、資助、投資等方式扶持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和產品創新。

(五)對從事文化產業支撐技術等領域的文化企業,按規定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的並符合稅法規定的,減按15%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對納入增值稅徵收範圍的國家重點鼓勵的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出口實行增值稅零稅率或免稅;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允許按國家稅法規定,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加計扣除。

(六)鼓勵現有文化產業園區積極申報國家和省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基地),對獲得國家級、省級稱號的,專項資金分別給予100萬元、30萬元的獎勵,並享受省級工業聚集區的有關優惠政策。

(七)放寬市場準入,按照“非禁即入”原則,鼓勵和引導非公資本以獨資、合資、合作、聯營、參股、特許經營等多種形式公平進入文化產業領域,支持民營文化企業快速發展。在工商登記、土地徵用、稅費減免、財政扶持、信貸投放等方面,給予民營文化企業與國有文化企業同等待遇。

(八)對認定的重點文化產業園區和重點項目,應在政策許可範圍內,減少行政審批環節,簡化審批手續,不得收取政策規定之外的任何附加費用。

(九)通過政府購買、消費補貼等途徑,引導和支持文化企業提供更多文化產品和服務,鼓勵出版適應民眾購買能力的圖書報刊,鼓勵在商業演出和電影放映中安排低價場次或門票;鼓勵網路文化運營商開發更多低收費業務。

(十)鼓勵金融機構創新和開發多元化、多層次的信貸產品,並實行文化產業項目利率優惠貸款政策,加大對文化產業的信貸投入力度。積極鼓勵各類擔保機構大力開發適應文化產業發展的金融擔保產品,並提供融資增信、信用增級服務,幫助文化企業從商業銀行獲得信貸支持,解決融資難問題。

(十一)進一步完善人才評估和獎勵制度,吸引財經、金融、科技等優秀人才進入文化產業領域。對各級各類文化產業人才,不分單位所有制,在評優(推優)文藝作品、表彰獎勵先進、職稱評定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

(十二)積極幫助來我市工作的高層次文化產業人才解決落戶、親屬隨遷,及其配偶、子女就業和就學問題。

(十三)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則,鼓勵高層次文化產業人才在我市從事文化建設、文藝創作和文化產業項目投資。高層次文化產業人才在滄州工作期間,享受我市制定的高層次人才的各類政策待遇。

(十四)對於世界500強、國內500強或對滄州發展有重大影響的項目,支持政策可採取“一事一議”的辦法。

工作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級各相關部門要將加快推進文化產業發展列入重要議事日程,進一步充實完善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各級宣傳文化部門抽調專人負責文化產業發展工作。各地要結合實際制定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的配套政策和相關舉措。

(二)明確工作責任。各級文化體制改革和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統籌協調推動文化產業發展。各級文化、廣播電視、新聞出版等文化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制定相關文化產業發展實施方案,並組織實施。各級發改、財政、國土等部門要按照職能分工加強協作配合,給予大力支持,共同促進文化產業加快發展。要切實轉變職能,增強服務意識,創新政策措施,提高行政效能和市場監管水平,主動為文化產業發展提供優質服務。

(三)強化督促檢查。加強對推動文化產業發展工作的督促檢查,確保各項政策措施和目標任務落到實處。將文化產業統計納入國民經濟統計序列,建立季報制度,定期發布統計數據,並作為績效考核的重要依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