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加強防震減災科學普及工作的通知

4.要加強城鎮社區的防震減災科學普及工作。 四、加強對防震減災科學普及工作的領導,建立適應市場經濟發展需要的防震減災科學普及工作機制。 4.要多渠道增加防震減災科學普及工作的投入。

關於加強防震減災科學普及工作的通知
中國地震局 科技部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畫單列市地震局、科技廳(委、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地震局、科委:
我國是一個多地震的國家,震災嚴重而又頻發是我國的基本國情之一。防震減災科學普及工作,是向公眾普及科學的地震防、抗、救知識和方法,逐步增強全社會防震減災意識,提高全社會防震減災能力、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速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舉措。為了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以下簡稱《防震減災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以下簡稱《科普法》)及《國務院關於加強防震減災工作的通知》(國發[2004]25號文)和黨的十六大精神,進一步加強和做好防震減災科學普及工作,現就有關問題通知如下:
一、要從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切實提高對做好防震減災科學普及工作重要性的認識。
要充分認識防震減災科學普及工作的重要意義。據統計,僅上個世紀以來,我國死於地震的人數達55萬人之多,占全球因地震死亡人數的53%。建國以來100 多次破壞性地震襲擊了22個省(區、市),造成27萬餘人喪生,占全國各類災害死亡人數的54%。隨著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步伐,社會經濟的持續、快速、協調發展,對提高全民族的防震減災意識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各級科技和地震部門、科普團體,要在各級黨委和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從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保障改革發展穩定大局的高度,進一步明確做好防震減災科學普及工作是事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穩定社會秩序、增強社會公眾防震減災意識和應對突發性地震災害心理承受能力的重要措施,也是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內容。要以對黨和人民負責、對歷史負責的精神,進一步增強做好防震減災科學普及工作的自覺性和責任感,要按照《防震減災法》和《科普法》的要求,切實把黨中央、國務院關於防震減災工作的方針政策落到實處,真正使防震減災、造福人類社會成為全民的自覺行動。
二、防震減災科學普及工作的指導思想和原則
防震減災科學普及工作的指導思想是: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十六大精神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和科學的發展觀,在全國尤其是地震重點監視防禦區和人口稠密地區,廣泛持久地開展防震減災科學普及活動,大力傳播科學防震減災知識,消除封建迷信思想,增強全社會防震減災意識,指導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學校和居民科學、有效地防禦地震災害。配合社會動員機制,提高應對突發災害的能力。
防震減災科學普及工作的基本原則是:在各級黨委和政府的統一領導下,貫徹“以預防為主,防禦與救助相結合”的防震減災工作方針,堅持民眾性、社會性、經常性和因地制宜、因時制宜、科學求實的原則,積極、主動、科學、有效地開展防震減災科學普及工作。
三、結合各地實際,確定防震減災科學普及工作的重點
1.要結合國家和本地區地震環境和防震減災工作目標任務,將防震減災科學普及工作納入規劃和計畫,建立健全防震減災科學普及工作體系和管理、運行機制,完善和規範各級防震減災科學普及網路,增強各級社會防震減災功能。
2.要充分利用每年的“7.28”唐山地震紀念日、國際減災日和科技周等活動,向社會公眾開展有關我國地震災害環境背景、地震基本知識和防、抗、救知識、防震減災法律法規知識的科學普及宣傳,使其具備科學的防震減災基本素質,提高對社會生活中各種科學問題和愚昧迷信活動、反科學、偽科學活動的正確判斷能力。
3.要努力發揮學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要圍繞課堂和課外學習,鞏固、發展學校防震減災科普宣傳教育第二課堂和課外興趣活動小組,通過開展科技競賽、科技夏令營、興趣小組等課外、校外科技活動,對青少年學生進行防震減災基礎科學知識、地震自救和緊急避險技能的教育,培養中國小生對防震減災科技的興趣和向社會開展“二次宣傳”的能力。
4.要加強城鎮社區的防震減災科學普及工作。根據不同群體的城市居民,組織開展具有針對性的防震減災科學普及活動,增強積極正確參與防震減災活動的自覺性,提高對各種地震謠傳事件的基本鑑別能力,有效遏止各種地震謠傳現象,維護正常社會秩序。
5.要重視和加強農村的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工作。圍繞農民致富奔小康和小城鎮建設,向農民民眾普及宣傳地震巨觀異常現象識別知識、農村民房防震減災技術常識,逐步增強廣大農民民眾的防震減災意識。
6.要充分發揮現代傳媒的優勢和作用。利用電視、廣播、報刊、圖書和網際網路等傳播手段,開展多種形式的防震減災科普宣傳,努力形成全社會參與防震減災活動的良好氛圍。
四、加強對防震減災科學普及工作的領導,建立適應市場經濟發展需要的防震減災科學普及工作機制。
1.各級地震和科技部門要結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加強對防震減災科學普及工作的領導和協調。建立防震減災科普聯絡員制度,統籌協調防震減災科學普及工作規劃、計畫的制定實施、監督檢查和政策引導。對在防震減災科學普及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績的集體和個人要進行表彰和獎勵。
2.要建立防震減災科學普及人才激勵機制,積極推動防震減災科學普及隊伍建設。鼓勵和支持科技工作者積極參與防震減災科學普及工作,為他們創造條件,將其所掌握的防震減災科學知識和科技成果轉化為科普產品。解決科普工作者在職稱、職務、待遇和獎勵等方面面臨的特殊問題,吸引更多的人才投身防震減災科普事業。
3.要結合防震減災社會公益事業的特點進行大膽探索,建立適應社會經濟持續、穩定發展需求,面向市場、面向社會、開放、競爭、流動的防震減災科學普及工作機制,使防震減災科學普及工作更好地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
4.要建立防震減災科學普及的社會化協作機制,逐步形成在黨和政府領導下,社會各界通力協作的防震減災科學普及工作體系,形成全社會重視、關心防震減災科普工作的良好環境。
五、加強防震減災科普陣地建設,繁榮防震減災科普創作
1.要切實加強防震減災科普陣地建設,為開展防震減災科學普及活動提供必要的空間和場所。大中城市和有條件的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將科普場館、設施建設納入城鄉建設規劃和基本建設計畫,對現有科普場館應當加強利用、維修和改造,建立穩定的防震減災科普基地;有條件的科研院(所)的實驗室、陳列室和地震台站,要逐步向中國小生和社會公眾開放,使其更好地發揮培訓、展教、演示、宣講等科普功能。尚無條件建立科普場館的地區,應設立科普畫廊、櫥窗等。國家將根據我國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和防震減災工作的需要,制定相應的評估指標, 建設一批國家級防震減災科普基地。
2.各級地震、科技部門要廣泛組織防震減災科普工作者,創作一批內容準確、通俗易懂、情趣豐富、形象生動,集知識性、科學性、趣味性於一體的高品位的防震減災科普文字、圖像、音響、影視、模型等科普作品。要進一步辦好各種防震減災科普宣傳刊物,發揮其在防震減災科學普及中的重要作用。
3.各級科普學會、協會等社會團體,要充分發揮在防震減災科學普及工作中的作用,為我國的防震減災科學普及事業做出應有的貢獻。
4.要多渠道增加防震減災科學普及工作的投入。各級地震部門和科技行政部門,每年要適當安排一定的經費,開展防震減災科普創作和科學普及工作。地震和科技部門的重大防震減災科技項目,應安排適當的經費,用於科學普及工作。要創造條件,吸引社會各界關注和支持防震減災科學普及工作,鼓勵更多的社會力量投入防震減災科學普及工作。
中國地震局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二零零四年十月十五日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