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旗

拼音

ménqí 

注音

ㄇㄣˊㄑㄧˊ

引證解釋

亦作“門旂”。1.皇帝的儀仗之一。唐李華《含元殿賦》:“火列門旂,霜交陛戟。”《元史·輿服志二》:“次門旗二,執者二人,錦帽,緋絁生色師子文袍。”《明史·儀衛志》:“左前第一行,門旗二,每旗用紅甲士五人,內一人執旗,旗下四人執弓箭。”
2.軍陣、軍營門前的旗子。唐趙元一《奉天錄》卷二:“以其父翰(哥舒翰),天寳之末,師至乎北門,無故門旗自折,翰遂斬門旗官而發師旅,終有火拔控轡之難。”元鄭光祖《三戰呂布》第三折:“恰便似護法諸天可便立在門旗。”《三國演義》第七一回:“黃忠、夏侯淵各立馬於本陣門旗之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