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短經謀略全本

大體第一:知人者,王道也 任長第二:任長之道,不可不察 君德第九:理國之本,刑與德也

基本信息

作 者:(唐)趙蕤 著,文慧 編譯
出 版 社:湖南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2-3-1
版 次:1頁 數:422字 數:480000印刷時間:2012-3-1開 本:16開紙 張:膠版紙印 次:1I S B N:9787540450496包 裝:平裝

內容簡介

與教訓,探討安邦治國,“御世理人”辦法的著作,比較系統地反映了作者趙蕤主張變通,反對因循守舊的思想,主要包括了五方面內容:識人用人的真諦、是非反正的論辯、歷史經驗的總結、人生智慧的雜說、用兵謀略的歸納。

作者簡介

趙蕤,字太賓,梓州鹽亭人(今四川省鹽亭縣兩河鎮趙家壩人),大約生於唐高宗顯慶四年(659),卒於唐玄宗天寶元年(742)。趙蕤熟讀百家之書,“博學韜衿,長於經世”,並且“任俠有氣,善為縱橫學”,在帝王學方面尤其有獨到的見解。著名詩人李白對趙蕤推崇備至,曾經跟隨他學習過帝王學和縱橫之術,當時人稱“趙蕤術數,李白文章”。

書籍目錄

自序
卷一 大政
大體第一:知人者,王道也
任長第二:任長之道,不可不察
品目第三:勞聰明於品材,獲安逸於任使
量才第四:輔佐左右所欲任使者,存亡之機,得失之要
知人第五:知人識智,則眾材得其序,而庶績之業興矣
察相第六:富貴在於骨法,喜憂在於容色
論士第七:得人則興,失士則崩
政體第八:欲論長短之變,立政道以為經
卷二 德行
君德第九:理國之本,刑與德也
臣行第十:求忠臣必於孝子之門
德表第十一:立德之本,莫尚乎正心
理亂第十二:明道理亂,匡世輔政

部分文摘

大體第一:知人者,王道也
臣聞老子曰: “以正理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苟卿曰: “人主者,以官人。為能者也;匹夫者,以自能為能者也。”傅子曰: “士大夫分職而聽,諸侯之君分土而守,三公總方而議,則天子拱己而正矣。”
何以明其然耶?當堯之時,舜為司徒,契為司馬,禹為司空,后稷為田官,夔為樂正,捶為工師,伯夷為秩宗,皋陶為理官,益掌驅禽。。堯不能為一焉,奚以為君?而九子者為臣,其故何也?堯知九賦之事,使九子各授其事,皆勝其任以成九功。堯遂乘成功以王天下。
漢高帝。曰: “夫運籌策於幃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人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有天下也。”
故曰,知人者,王道也;知事者,臣道也;無形者,物主君也;無端者,事之本也。鼓不預五音。,而為五音主;有道者不為五官。主事,而為理事之主。君守其道,官知其事,有自來矣。先王知其如此也,故用非其有如已有之.通乎君道者也。人主不通主道者則不然:自為主則;不能任賢;不能任賢則賢者惡之。此功名之所以傷,國家之所以危。湯武一日而盡有夏商之財,以其地封,而天下莫敢不悅服;以其財賞,而天下皆競勸。通乎用非其有也。故稱設官分職,君主體也;委任責成,君主體也;好謀無倦,君主體也;寬以待眾,君之體也;含垢藏疾,君主體也。君有君人主體,其臣畏而愛之,此帝王所以成業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