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三橋

長江三橋

南京長江第三大橋位於南京市浦口區綠水灣南端和雨花台區大勝關之間,簡稱南京長江三橋,是中國第一座鋼塔斜拉橋,也是世界第一座弧線形鋼塔斜拉橋。南京長江三橋位於南京長江大橋上游約19千米,南京大勝關長江大橋約1.55千米處,南與南京繞城公路相接,北與寧合高速公路相連。南京長江三橋全長約14.89千米,其中跨江大橋長4.744千米,主橋採用主跨648米的雙塔鋼箱梁斜拉橋,索塔高215米,採用鋼砼塔身設計,下橫樑以下部分為砼塔身,以上部分為鋼塔身,這在中國是第一次採用;鋼塔柱設計成弧線形,這在世界上也是第一次採用。 南京長江三橋的建成,對於完善中國東部地區大交通格局,帶動南京江南、江北新區發展,呼應沿江開發戰略,促進南京都市圈發展和長三角一體化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2008年,南京長江第三大橋榮獲第七屆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

基本信息

地理位置

南京長江第三大橋位於南京長江大橋上游約19千米處的大勝關,距長江入海口約350千米,橫跨長江兩岸,南岸起點為雨花
長江三橋長江三橋
台區境內的繞城公路劉村互通,往東接南京繞城高速公路;北岸終點為浦口區境內的寧合高速公路張店互通,往北接寧淮高速公路和寧合高速公路。

建設背景

南京長江第三大橋是中國國家“十五”期間重點建設項目,也是江蘇省五個戰略性過江通道之一,
長江三橋長江三橋
是在南京大發展背景下,南京市委市政府抓住機遇,加快南京大交通格局的一個新成果,同時也是呼應江蘇省沿江大開發,作為沿江先導工程的一個成果。南京長江三橋因為是上海至成都國道主幹線的重要組成部分,按道理應該先於南京長江二橋建設。但考慮到八卦洲開發需要,二橋提前到三橋前面建設。但南京長江三橋在南京長江二橋建設初期就已經開始前期規劃。

建設歷程

1997年12月5日,南京市政府向有關方面提交的一份《報告》指出:“建設南京長江三橋符合
長江三橋長江三橋
南京市總體規劃,能夠進一步帶動南京市南部地區經濟發展;建設南京長江三橋,是完善國道、省道幹線公路網建設及滿足過江交通的需要。”這份報告分析了建設三橋的有利條件,提出了籌備工作的具體建議。
1998年,南京長江第三大橋前期工作開始啟動,當時尚在參與南京長江二橋建設的工程師們一邊建二橋,一邊做三橋規劃。
2001年,國家交通部批覆三橋初步設計,同年國家環保總局批覆三橋工程環境影響報告。
2002年10月,國家發改委正式批准南京長江三橋立項。
2002年11月,南京長江三橋建設指揮部成立,南京市副市長戴永寧和南京市副秘書長魏竹琴先後擔任三橋建設總指揮長。
2002年12月24日,南京長江三橋奠基。
2003年3月10日到11日,南京東郊賓館雲集著包括陳新院士在內的中國著名橋樑、港航專家19人,對三橋深水基礎關鍵技術方案進行論證。
2003年7月,南京長江三橋建設指揮部召開了五天會議,專門研究鋼塔的製造、安裝等施工技術和工藝。
2003年8月29日,南京長江三橋的啞鈴型鋼套箱浮運就位,南京長江三橋主橋正式進入建設階段。
2004年6月,南京長江三橋實現承台出水。
2005年5月,南京長江三橋主橋提前合龍。
2005年8月,南京長江三橋主體完工。
2005年9月,南京長江三橋整體完工。
2005年10月7日,南京長江三橋正式通車。

建築設計

橋樑結構

南京長江第三大橋主橋為雙塔雙索麵鋼塔鋼箱梁斜拉橋,是中國第一座鋼塔斜拉橋,也是世界上第一座弧線形鋼塔斜拉橋。橋面以下塔柱和下橫粱為鋼筋混凝土結構,橋面以上部分為鋼結構,全線共設四座互通立交,由南向北分別為劉村互通、天后村互通、高旺互通和張店互通。

數據參數

南京長江第三大橋全長約14.89千米,其中跨江大橋長4.744千米,主橋主跨648米,索塔高215米,
長江三橋長江三橋
橋樑跨徑布置為1288米(63+257+648+257+63米),橋及連線線全長約15.6千米,南引橋長680米,北引橋長2780米。南岸接線長3.083千米,北岸接線長7.773千米。全線按雙向6車道高速公路標準建設,設計行車速度100km/h,橋樑標準寬度32.0米,設計洪水頻率1/300,最高通航水位8.71米。設計荷載汽車—超20級、掛車—120,設計風速100年一遇10米高處、10分鐘平均風速31.7米/秒,設計地震烈度Ⅶ度,索塔設計船舶撞擊力順橋向13500KN,橫橋向27000KN。

建設困難

經驗缺乏

南京長江第三大橋建成前中國當時沒有任何鋼塔橋設計、施工的經驗可借鑑,鋼塔橋的科技含量高、建設難度大,其壓力可想而知。南京長江三橋索塔高215米,相當於兩座金陵飯店的高度,採用鋼砼塔身設計,下橫樑以下部分為砼塔身,以上部分為鋼塔身。考慮到要讓中國首座鋼塔斜拉橋有所創新,進一步增加鋼塔斜拉橋的美學震撼,工程師將鋼塔柱設計成弧線形,這在世界上也是第一次採用。加工工藝要求高、吊裝難度大、國內沒有成熟經驗可循是鋼塔施工的突出特點和難點。

水文複雜

南京長江第三大橋的南主墩剛好位於長江主弘,在洪水期這裡的水深達到50米左右,而中國國內橋墩基礎處最大水深只有30多米,建設難度極高,更要在一個枯水期完成承台澆築,工期要求更高。

工期緊張

南京長江第三大橋建設周期中有兩大節點,一是在2004年枯水期實現承台出水,二是2005年颱風來臨前完成主橋合龍。這對橋塔的施工提出更高更快的要求,而鋼塔橋在中國是第一次建設,不僅要質量、而且要速度,國外的橋樑專家均預言這一構想是不可能實現的。

價值意義

交通意義

南京長江第三大橋是江蘇省2010年要完成的五個戰略性過江通道之一,是南京市“富民強市,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先導工程,也是實施沿江開發戰略的重要跨江工程。南京長江三橋的建成形成了南京大外環的交通格局,解決南京市的過境交通問題,與南京長江二橋、繞城公路、浦珠公路及寧六公路形成南京內環快速通道,並與寧淮高速、繞越高速和南京長江四橋形成南京外環快速通道;把寧滬高速、寧合高速、寧通高速、寧杭高速、寧淮高速、寧蚌高速、寧馬高速連成一體。
同時,也將改善南京及周邊地區的投資環境,進一步提升南京的交通區位優勢,充分發揮南京作為長江中下游中心城市的地位和作用,大大推進南京的城市化建設步伐。同時呼應沿江開發戰略,促進南京都市圈共同繁榮和長三角一體化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技術意義

南京長江第三大橋建成之前的中國沒有一座鋼塔橋,世界上的鋼塔橋80%集中在日本。鋼塔橋可以縮短建設工期,減輕橋樑自重,提高結構抗震性能,增加結構安全度。南京長江三橋不僅為中國橋樑史保留了建設經驗,其設備的運用也提升了中國橋樑施工設備的新水平。為了保證三橋鋼塔吊裝,三橋建設指揮部專門請生產塔吊的法國波坦公司為南京長江三橋量身定造兩台特大型塔式起重機,身高252米,是世界第一高的塔吊。這個參與建設南京長江三橋的吊塔後來被蘇通大橋使用,使蘇通大橋300多米高塔的建設難度大大降低。此外,南京長江三橋在長江的一個枯水期里完成基礎施工,創造了長江水下基礎施工水位最深、工期最少的雙項新紀錄。

經濟意義

南京長江第三大橋建設沒有用政府一分錢,是江蘇省重大基礎工程項目實現政府“0”投入的首個項目。這與南京長江三橋在建設初期提出要“融資取得新成果”的目標是一致的。南京長江三橋的總投資是30.9億元,建設時剛好是南京城建快速發展的時候,於是採用增資擴股這一新型的市場運作模式。2004年,南京長江三橋順利完成增資擴股後,按照現代企業制度成立一個股份公司——南京長江第三大橋有限責任公司,用市場化的方式,多方籌措建橋資金。南京長江第三大橋建設指揮部則具體負責工程建設。2007年交由股份公司經營管理,到了規定收費年限後,再交還給南京市政府。南京長江三橋增資擴股後,將當初政府註冊成立南京長江三橋有限公司的4100萬資金又還給了政府,真正實現了政府“0”投入。

建設團隊

南京長江第三大橋的項目總監是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新,他曾經參與過南京長江大橋和江陰大橋、潤揚大橋的建設
長江三橋長江三橋
,三橋的兩個主承包商中港二航局和湖南路橋公司都有過參加中國多座特大橋樑建設的經驗,指揮部的同志大多參與過南京長江二橋的建設。

所獲榮譽

2008年3月18日,南京長江第三大橋榮獲第七屆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