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嶺馬刨泉

五台山東台頂蜿蜒南下,在五台縣與阜平縣交界處,有一座長城嶺。長城嶺上長著一棵粗大的松樹,相傳是年代古老的唐松。宋朝初年,楊六郎延昭駐守雁門關、偏頭關、寧武關。次,與遼兵大戰數日,不分勝負。楊六郎直累得人困馬乏,雙方約定各自退兵,來日再戰。楊六郎策馬賓士,來到長城嶺下,又飢又渴,想找口水喝。但環顧四面群山,既無清泉,更無小溪,連一滴水也找不到。不免長嘆一聲。這時候,座下白駿馬一聲長嘯,昂首站立,前蹄猛然一舉,兩蹄落地,一下刨出一汪清水,愈積越多,積水成泉。六郎一看清泉碧水,爬倒身子猛喝幾口,頓覺沁人心脾,精神振奮,大叫一聲:“馬刨清泉,天助我也!”說完跨上駿馬,翻過山嶺又與遼兵鏖戰,大勝歸來。來到長城嶺上,見有一株粗大的松樹,便想休息一會。於是把全身衣甲脫下掛在老松樹上,躺在樹下山坡休息,美美地睡了一覺。一覺醒來,已過數日,楊六郎披甲戴帽,巡視關隘要塞。後來,人們為了紀念這位安邊名將,便將這棵松樹稱為楊六郎掛甲樹。至於那個馬刨的清泉,日日緩流,常年不斷,成為過往行人飲水解渴的甘露。人們稱為楊六郎馬刨泉。以後,因為有了水喝,附近村民又遷居過來,形成一個村落,就叫刨泉場。
據當地百姓口述:
康熙皇帝登基後,打聽的父皇順治在五台山出了家。為了尋找父皇,康熙皇帝喬裝改扮 去五台山尋找父親。走到五台山東面的長城嶺上,天氣熱的實在是走不動了,此時正值酷暑時節,焦渴難耐。這長城嶺海拔1800多米,山路崎嶇難行,再說這么高的山嶺,那裡來的水呢?眼看就要到山頂了,康熙卻渴的實在沒辦法了,就下馬在路旁的一顆大松樹下歇涼。那匹白馬好像是看懂了康熙的心思,抬起馬蹄在路旁的石頭上刨了幾下,竟然刨出一股清泉,康熙大喜,飲之頓覺神清氣爽,精神百倍,連夸:聖水!聖水!後來康熙親筆為該泉賜碑:馬刨泉。如今此碑仍立在泉水的旁邊,“馬刨泉”幾個字依稀可見。
長城嶺馬刨泉
山有多高,水有多高,泉也就可以高高置身山頂之上了。與馬刨泉相似,石佛堂“聖水漕”即位於峰巔的岩石中,寬丈許,深五丈,無論春秋、無論旱澇,漕底總是泉水冒出,水面映天。若遇大旱之年,鄉人便有登峰取水、對漕祈雨的儀式。
阜平長城嶺上有一泉稱“馬刨泉”,一說是乾隆的御馬刨出,另一說是楊六郎的白駿馬刨出,都是在極度望梅止渴的時候,深通人性的馬用蹄子刨出。馬蹄一刨,即能出水,可見古時地下水之豐富了。
馬刨泉處於山西清河與河北北流河的分水嶺之上,海拔高達1520米,但直到現在馬刨泉仍然流水叮咚,清涼沁心,是進出五台山的行人跑馬解渴的甘露,也令許多游者迷惑該泉水的由來。地質學家在岩層中覓到了“泉脈”,實為連線著山山水水的斷裂,一旦地表水靜悄悄地滲入地下,多在斷裂帶聚集而成為默默無語的潛流,如遇相交的斷裂,此時潛流相遇,則多會湧出地表成泉。
至今,附近的人們都吃的馬刨泉的水,鋪了管道把馬刨泉的水通到了附近的各家各戶。可能出於水源保護的考慮,現在的馬刨泉上建了座房子,鎖起來了。
註:長城嶺也是冀晉界,嶺東面為河北阜平,嶺西面為山西五台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