鎏金籠子

鎏金籠子

通高17.8厘米,口徑16厘米,腹深10.2厘米,製作精美,是用來裝放茶餅的。 由於唐代茶葉以餅茶為主,餅茶易受潮,要用紙或篛葉包裝好,放在茶籠里,掛在高處,通風防潮。 飲用時,隨手取出,如果茶餅巳受潮,還需要將茶籠放在炭火上稍做烘烤,使茶餅乾燥,便於碾碎。

簡介

通高17.8厘米,口徑16厘米,腹深10.2厘米,製作精美,是用來裝放茶餅的。

唐代的鎏金籠子唐代的鎏金籠子

由於唐代茶葉以餅茶為主,餅茶易受潮,要用紙或葉包裝好,放在茶籠里,掛在高處,通風防潮。飲用時,隨手取出,如果茶餅巳受潮,還需要將茶籠放在炭火上稍做烘烤,使茶餅乾燥,便於碾碎。陸羽巳在《茶經》中提到盛放茶餅的茶籠子,是用竹篾編制的較為普通的茶籠,由於身份地位的不同,茶籠的材質也有很大的不同,皇家製作的茶籠子,則盡顯貴族氣,用金銀質製成,講究精工細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