鈕恩升

民。 1951年獲山東省農業勞動模範稱號。 1957年,

鈕恩升 (1913—1975) 莒南縣曹家莊子村人。全國農業勞動模範。6歲時父母
相繼去世, 被在何家店村做佃農的堂叔收養,定居該村。1943年組織8戶貧苦農民
成立變工互助組。194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任村農民救國會會長,兼任村變工隊長,
領導村民開展生產自救,把開荒生產的糧食用於擁軍支前,救濟烈、軍屬和貧苦農
民。1948年,領導互助組實行牲畜補貼、農具折舊、工日找清等辦法,保護了牲畜
和大型農具擁有戶的利益, 鞏固了互助組, 使糧食產量比單幹戶提高20%以上。
1951年獲山東省農業勞動模範稱號。1952年春,領導成立莒南縣第一處農業生產合
作社, 任社長。當年,合作社的玉米畝產達到386.5公斤,全社平均畝產糧食183
公斤。鈕恩升獲山東省“農業豐產模範”稱號。1953年10月,參加赴朝慰問團,慰
問中國人民志願軍。自1954年起,先後當選為山東省第一屆、第二屆、第三屆人民
代表大會代表,並先後出席山東省第一屆、第二屆、第三屆社會主義農業建設積極
分子大會。 1957年2月,出席全國農業勞動模範會議,獲全國農業勞動模範稱號。
1957年, 何家店村公共積累已達20多萬元, 成為當地的富裕社。社員先後建起了
300多間新瓦房,他卻依然住著從前當僱工時的3間舊草房,農業合作社的辦公室依
然設在碾棚里。有一次,接到通知去濟南參加省勞動模範座談會,會上要介紹他試
制的糞種隔離播種器。 為了節省路費,他肩扛著16公斤重的播種器步行200多公里
到益都(今青州) 乘火車。1 958年,擔任村黨支部書記、仕溝公社副社長。當時有
的領導人讓他培植畝產萬斤玉米“衛星田” ,他拒不接受,只提出培植畝產400公
斤的玉米豐產田。 秋後,他的豐產田實現了畝產405公斤,創當地最高紀錄,民眾
稱他是堅持實事求是的硬漢子。 同年,被選為中共莒南縣委委員。1963年2月,出
席華東農業先進集體代表會議。 3月,出席山東省農業先進集體代表會議,介紹堅
持民主辦社的經驗。“文化大革命”期間受誣陷。1978年中共莒南縣委為他恢復名
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