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堂修譜序

金石堂修譜序

南山(信字房)金石堂雅善公房續譜序:

金石堂歴史悠久,今祖居南山廿三世孫文鋒於公元二0 0九年己丑歲出巨資重建《金石堂》原分金甲兼寅不變。外牌坊門金石路更擴而大之,丹雘煥然額其堂,光旺祖業流芳百世,永為衍流。是為序。

南山(信字房)金石堂雅善公房續譜序

中華人民共和國六十一年(公元二O一0年)庚寅歲春月
從來萬派歸源,然必知其源,乃有核其支,此非孝子仁人寶譜勿失,百歷滄桑,世守不失歷代重修,安知不無殘缺莫考耶,念南鄉一派,系出殷世虞興祖羅公,宮公之後歷傳數十世,至三十郎公,生四子徙居數處:
長子大一郎公,由祖居連城縣南團水西徙居上杭縣。
次子大二郎公,徙居饒平縣三饒村蓮花石。
三子大三郎公,徙居大埔之神泉(今茶陽)大埔神泉祖也。
四子大四郎公,徙居興寧縣。各成桑梓地闊人繁。

神泉祖:

神泉祖:三子大三郎公生一子,念三郎()公也。自元仁宗三年,即延佑元年甲寅歲(公元一三一四年)十月初一日。遷居溪南埔開基,為始祖也,南山大始祖也。
祖居丙山壬向分金,生四子。長子三十三郎孝房,次子三十四郎弟房,三子三十五郎忠房,四子三十六郎信房。以孝、弟、忠、信四字分房。孝房由溪南埔開基黃塘車輪坪等地。弟房生一子四五郎公無嗣。忠房溪南埔居住。孝房生一子四九郎公。忠房生一子四二郎公。
信房(三十六郎翰清公)生一子四三郎景翰公。
四九郎、四二郎、四三郎。即念三郎()公派下為三世祖也。
三十六郎翰清公傳至五世(南山四世),垂裕公在南山打鐵謀生,回家過春節到回來爐火仍在燃燒,是個好地方。主意己定,徙居大埔縣百侯鎮南山村(舊時稱白寨甲南山里)生息蕃衍。翰清公為南山始祖公也。
四三郎景翰公即二世祖也,景翰公生二子:長子寄宗無嗣,次子南哥號紹襄針公。紹襄公生二子:長子侯山號垂裕公,(南山四世)。次子昭公無嗣。
垂裕公(為南山遷居祖)。生二子:
長子三十九郎秀才(庠生)號雅善公,次子四十一郎子預字盛德號肇基公居南山萬石堂(創建萬石堂)妣羅氏劉氏金氏。羅氏居南山、劉氏居饒平、金氏居饒平魚村,人丁盛世。後裔子孫蕃衍徙居,詳譜記載請看萬石堂派。
長子三十九郎秀才(庠生)號雅善公居南山赤嶺金石堂(創建金石堂)妣蘇氏生子五十八郎。五十八郎公生一子八十三郎。蕃衍亦葉,人丁盛世,分居數處。有後裔子孫徙居普寧。普寜詳譜記載,請看金石堂派房譜。
金石堂歴史悠久,今祖居南山廿三世孫文鋒於公元二00九年己丑歲出巨資重建《金石堂》原分金甲兼寅不變。外牌坊門金石路更擴而大之,丹雘煥然額其堂。光旺祖業流芳百世。永為衍流。是為序。南山(信房)廿五世孫志平修譜序誌。
金石路金石路
金石堂大門金石堂大門

祖居南山廿三世孫文鋒於公元二00九年己丑歲出巨資重建《金石堂》原分金甲兼寅不變。金石路更擴而大之。

重建《金石堂》

外牌坊門金石路更擴而大之,丹雘煥然額其堂。光旺祖業流芳百世。永為衍流。
金石堂金石堂

逝者已矣,來者可追。
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時光、事情的消逝如同河水流去般迅速。宋˙蘇軾˙赤壁賦: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
論語˙微子: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張家祖祠1張家祖祠1
張家祖祠2張家祖祠2

源遠流長源遠流長

清唱
願生西方淨土中,
九品蓮花為父母。
華開見佛悟無生,
不退菩薩為伴侶。
金石堂1金石堂1
f_370737_2f_370737_2

金石路

金石堂歴史悠久,今祖居南山廿三世孫文鋒於公元二00九年己丑歲出巨資重建《金石堂》原分金甲兼寅不變。外牌坊門金石路更擴而大之,丹雘煥然額其堂,光旺祖業流芳百世,永為衍流。
金石路2金石路2

清唱
願生西方淨土中,
九品蓮花為父母。
華開見佛悟無生,
不退菩薩為伴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