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格和弗萊德

金格和弗萊德

《金格和弗萊德》是由費里尼執導的一部喜劇電影,由Giulietta Masina、Marcello Mastroianni 、Franco Fabrizi 領銜主演。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更多中文片名:金格和佛瑞德
更多外文片名: Ginger e Fred;Ginger et Fred.....(France);Ginger und Fred.....(West Germany)
編劇:費德里科·費里尼 Federico Fellini ....screenplay /story;托尼·諾格拉; Tonino Guerra ....screenplay/story; 圖里奧·佩尼利; Tullio Pinelli
主演:Giulietta Masina ....Amelia Bonetti (Ginger);Marcello Mastroianni ....Pippo Botticella (Fred);Franco Fabrizi ....Show host
幅面:35毫米遮幅寬銀幕系統
混音:單聲道
級別: Argentina:13 / USA:PG-13 / Finland:S / Iceland:L / West Germany:16 / Switzerland:16
拍攝日期:1985年2月12日-
膠片長度:3519 m

劇情介紹

一對踢踏舞搭檔畢波與艾米莉,年輕時曾以美國舞王舞后“金姐與弗雷”為藝名巡迴演出。如今年華老去,一個全國性的特別電視節目邀他倆在聚首獻藝。這兩名義大利娛樂圈的小人物在錄影過程中,一方面緬懷昔日的表演風光,另一方面則受到電視演出時的挫折。直至曲終人散,兩人在各散東西,回到他們平凡的生活。

幕後花絮

費里尼晚年執導的喜劇,較平易近人。導演以嘲諷喜劇的風格向歌舞老藝人致敬,儘管內容鬆散浮淺,但表演依然精彩。費里尼在片中也對自己過去的舊作如《八部半》等作了回顧,大師雖已遲暮,但影像不滅,通過本片觀眾可以瀏覽到這位一代宗師往昔神采飛揚的不朽名作。

導演簡介

費德里科·費里尼(Federico Fellini,1920-1993)
1920年1月20日出生於義大利北方里米尼海港的一個中產階級家庭。
費里尼於1939年成了一名廣播劇和電影編劇。1945年費里尼輔助羅西里尼導演了《羅馬,不設防的城市》,它一面世就成了新現實主義的扛鼎之作,被羅西里尼信任和器重的費里尼被理所當然地認為是新現實主義的得力幹將。在1950年之前,費里尼基本上是以編劇和副導的身份出現。這段生涯為費里尼涉足導演提供了充分的練手機會,同時他獨有的創作理念也正在逐漸形成。1950年費里尼與別人合作導演了《賣藝春秋》,他的妻子瑪茜娜主演。這部處女作奠定了費里尼電影的幾個基本特徵,一是馬戲團情結,本片講的就是在義大利城鄉流浪的命運悽慘的雜耍藝人,二是片場的馬戲團化。第二年,《白酋長》問世,1953年的《浪蕩兒》是費里尼第一部引起國際矚目的電影,它最終獲得了威尼斯電影節銀獅獎。
1993年10月30日,費里尼病逝,義大利為其舉行國葬,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專門鑄造了費里尼勳章。

相關評價

影片與費里尼本身的心態頗為接近,暮年之後,其在義大利乃至國際影壇逐漸遭到冷遇,而在義大利民眾基層一度主流過的藝術文化亦隨時間的流逝而漸趨邊緣。現實社會情況亦是如此,物慾橫流的社會人心隨之浮躁不堪,主流目光的焦點集中在了獵奇方向。《金傑和弗萊德》外表的喧囂與內里的清冷形成鮮明的對比,工業社會的頹廢與空虛已經躍然。
兩位主角金傑與弗萊德是曾在五十年代名極一時的舞蹈高手,片中卻並未正面描述他們的輝煌生涯,轉為講述發生在兩位老人身上兩天內的事件,朱麗葉所飾演的金傑與馬斯特羅雅尼的弗萊德隨年齡的老去漸漸沉淪,同社會的變遷一道逐漸被人們所遺忘,人們所渴望了解的,僅僅是他們當年看似浪漫的愛情故事。影片所講述的實際上不僅是人在面臨老年時的焦慮,更是文藝在主流社會的真實寫照,生活本身的困境與藝術的困境相同,而藝術則徹底淪為譁眾的綜藝節目。譬如節目中一個擁有高音歌喉的女士為了生存居然去做“不看電視便要發瘋”此類垃圾秀。
兩位主角一個為了尋回當年的愛情幻影,另一個則僅僅為了金錢而妥協,而無論是如何,他們無力掌控的只有逝去的時間和他們已經不合於時代的事實,能把握的,或者說可能尋回的,只有那一段曾經錯失的愛情。影片臨近結束時燈光忽然熄滅,這也在暗示著二人最終只能在舞台尋回年輕時的一些光影。而現實仍然冰冷,沒有任何改變。雖然他們曾經試圖逃離,但終究只能選擇接受一切,接受他們各自的生命現實。
費里尼對於結構的控制力依然健在,但看得出來他心態漸老,甚至縈繞著些許蒼涼之意,相比其盛年時期《甜蜜的生活》、《八部半》那種巔峰時期的駕馭力,風發的意氣也漸漸轉為一種悲哀與落寞。當然,他樂於開誠布公、坦露內心,依然能給我們帶來驚喜與欣然。而結尾片中急切渴盼簽名的幾個青年人如同費里尼以往的影片一樣,是灰頹之外的希望之筆,亦是導演的一點溫情流露。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