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口街道

金口街道

金口街道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江夏區,地處長江中游南岸,周圍交通便利,經濟發展較快。該街道行政區劃面積237.68平方公里,總人口10萬人,轄8個居委會、50個村委會。金口育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境內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和旅遊資源、十分豐富。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金口的開發建設己納λ武漢市及江夏區總體發展規劃,並先後被國家計委列為全國 100 個小城鎮建設試點鎮、被國家建設部列為全國 500 個小城鎮建設試點鎮等。

基本信息

簡介

湖北省武漢市江夏區金口街
金口街道
金口街道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江夏區 辦事處駐金口,人口80728人,面積230.68平方千米。轄8個居委會、50個村委會:花園、楊園、文字港、金水閘、閘東、金水、范湖、二道堤、永勝、淮山、沿江、涼亭、旭光、後湖、洞山、夏山、雷嶺、艾嶺、胡嶺、三湖、姚灣、同升、關山、長山、楊咀、余嶺、虎山、海口、東振、勤建、橫堤、嚴家、金水一、金水二、金水三、金水四、赤磯山、長江、紅燈、中灣、前進、南岸一、南岸二、南岸三、聯合、青菱、大罾口、西湖、大罾埠、西灣、馬蹄口、南陽、楓樹嶺、白衣庵、白馬頭、三門口、鐵錦、前湖。

概況

金口以金水河入長江口得名。地處長江中游南岸、武漢經濟開發區西部,南與嘉魚縣毗鄰,北與洪山區接壤,西與漢南區、蔡甸區隔江相望。東距區政府所在地紙坊22公里,北抵武漢市中心26公里。行政區劃面積237.68平方公里,總人口10萬人。
金口育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境內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和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有著名的三國赤壁之戰擊戰場遺址赤磯山 ( 古稱赤壁山 ) 、植於唐代的三株乾軍擊銀杏、明代永久性大型水利建築槐山磯石駁岸、槐山 " 留雲亭 " ( 古稱達摩亭 ) , 明清景點遺蹟 " 三台八景九廟一庵 " 等名勝古蹟。有蔣中正 ( 介石 ) 親筆書寫紀念碑額的湖北省30年代最大的水利工程 " 金水閘 , 有在長江金口水域抗戰殉國並已重見天日的一代名艦 " 中山艦 " 及占地面積近 3.3 平萬公里的中山艦旅遊區。
金口水陸交通便利, 金水可貫穿轄區中部,長江金口港區有優良深水岸線32 公里,是建設武漢上游西大港的唯一選址。水路沿長江上抵重慶,下達上海。陸路南北有武 (漢) 蒲 (圻) 公 路,東西有紙(坊)金(口) 公路。京珠( 北京一珠海 ) 、滬苔( 上海一成都 ) 兩條高速公路( 即武漢市外環公路 ) 在金口交匯, 並通過武漢軍山長江大橋,連線長江兩岸的107 國道和 318 國 道。金口已形成以港口儲運為中心,水陸聯運的交通樞紐 ,其水陸交通格局具有全國意義。
在漫長的歷史選擇和自然演變中,金口以其沿江靠港近域和水陸交通便利的區位優勢,確立了她在長江中游的經濟地位,成為鄂南
諸縣市的商品集散地和長江上游的重要港埠, 歷代“商賈繁榮,街市錦鱗”,久享“黃金口岸”和“小漢口”之美譽。建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發以來,金口實施 " 興工活商、強街富民 " 的發展戰略,全街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 逐步形成以農業為基礎、二三產業為支柱的城郊型經濟重鎮, 綜合實力位居江夏區前列。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金口的開發建設己納λ武漢市及江夏區總體發展規劃,並先後被國家計委列為全國 100 個小城鎮建設試點鎮、被國家建設部列為全國 500 個小城鎮建設試點鎮、被 中宣部列為全國 200 個創建文明村鎮示範點。 1999 年 2 月 , 國務院正式批准修訂後的《武漢市城市總體規劃 ( 1996 至 2020) 》 ,金口被確定為武漢市重點建設的7 個新城之一。
在 21 世紀之初的20 年間, 根據武漢市城市總體規劃和金口新域發展定位 , 金口將挖掘歷史底蘊和豐富文化內涵的高度 ,進一步營造更加開放更加優越的投資環境,確立全方位、超常規、跨越式的發展戰略,充分利用金口百鎮和衛星新域的知名度,全力打造 " 橋頭堡 " 武漢上游港區和" 中山艦旅遊產業園 " 兩大品牌,堅持以實現農業現代化、農村工業化、鄉村城鎮化、城鄉一體化為目標,逐步形成布局合理、設施配套、功能齊全、經濟繁榮、環境優美、獨具特色的新型城鎮體系。
金口,這座久負盛名的江南古鎮,猶如鑲嵌在武漢市外環線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在相遇與挑戰並存的21世紀之初,武漢金口新城必將煥發出更加燦爛的光芒。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