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石山

野石山遺址位於雲南省魯甸縣桃源鄉普之嚕村野石社,1982年文物普查中被發現,遺址面積為52500平方米,是對彝族歷史研究的好去處,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野石山簡介

野石山遺址位於雲南省魯甸縣桃源鄉普之嚕村野石社,1982年文物普查中被發現,遺址面積為52500平方米,東濱草海。

野石山遺址野石山遺址

在野石山遺址內採取到的陶器有單耳陶壺、陶罐、長頸帶流陶片,大型帶耳陶罐片等。陶質有磨光黑陶、泥質灰陶、夾沙灰、紅陶,其遺址地名“普芝嚕”,彝語意為祖先或“濮”居住的地方,是對彝族歷史研究的好去處,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0年3月1日,陝西龍騰勘探有限公司派出由9人組成的野石山考古勘探工作隊進駐魯甸,開始對野石山遺址進行詳細的考古勘探工作。根據野石山的自然地貌,地層堆積大致可分為西部、中部、東部三個區域。勘探工作於2010 年3月1日開始,3月28日野外工作全部結束,4月1日正式轉入室內報告編寫和圖紙製作階段。此次勘探工作覆蓋面積54000平方米,共發現各類型遺蹟現象84處。其中房址35座,灰坑21處,灰土范圍11處,灰溝3處,枯井1眼,墓葬1座,活土坑12處。

雲南網訊(通訊員王安國)據魯甸縣文物管理所訊息,為使野石山遺址得到更好的保護,經多方爭取,省、市、縣籌資,2010年1月13日,魯甸縣文體局與陝西龍騰勘探有限公司簽訂協定,於2010年3月1日至28日對魯甸縣野石山遺址進行了全面細緻的考古勘探。目前,各項考古勘探工作已圓滿完成。

野石山遺址位於昭通市魯甸縣文屏鎮普芝嚕村東北部,距魯甸縣城約4公里,GPS坐標N27°10′48″、E103°34′53″、H1925米。遺址所在區域位於昭魯盆地南部邊緣,依自然地勢由西向東傾斜。早在1982年,魯甸縣文物部門根據當地村民在種地時發現大量陶片等物這一情況,便對野石山遺址進行了調查工作,並初步確定該遺址是一處規模較大、內涵豐富的村落遺址。2002年4月5日至6月5日,由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昭通市文物管理所、魯甸縣文物管理所組成聯合考古隊,對野石山遺址進行了為期2個月的考古發掘工作。發掘面積425平方米,發掘出窯址1座,灰坑2處,柱洞20個,出土銅器、骨器、陶器、石器、鐵器等器物總計369件。據此次發掘結果可初步判斷,野石山遺址屬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存,分布範圍廣泛,文化層厚約1.3米~1.7米。至2006年,因普芝嚕村新農村建設工程的實施,野石山遺址遭到破壞,遺址的保護勘探工作變得更加刻不容緩。

採集的石器標本採集的石器標本

勘探結果表明,在野石山分布著大面積的古文化遺存,文化堆積較厚,內涵豐富、規律明確、結構清晰、整體保存較好。勘探發現的大面積灰土分布範圍相對集中,堆積較厚,遺存豐富,內含大量的草木灰和陶片。勘探工作發現的房址,均為半地穴式結構,分布密集、規律明顯。勘探所發現的各類遺蹟現象,為這一區域的文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資料和依據,同時對研究雲南東北部和貴州西北部歷史文明的進程、發展、演變和流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