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理工大學經濟與貿易學院

重慶理工大學經濟與貿易學院

經濟與貿易學院是學校在1986年復校之初首批設立並招生的院系之一。秉持“質量立院、學術興院、人才強院”的宗旨,歷經近三十年的積澱,學院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留學生教育等各項工作中取得了顯著進步,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同。 學院設定有人力資源管理系、勞動與社會保障系、國際經濟與貿易系、經濟學系、金融學系等5個教學系,建有重慶市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勞動經濟與人力資源研究中心;現有教職員工70餘人,其中專任教師60多人。在專任教師中,有教授、副教授近40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教師比例超過90%;其中更不乏全國優秀教師、重慶市高校優秀中青年骨幹教師等優秀人才。 現有全日制在校研究生、本科生以及留學生2000餘人。

學院簡介

經濟與貿易學院是學校在1986年復校之初首批設立並招生的院系之一。秉持“質量立院、學術興院、人才強院”的宗旨,歷經近三十年的積澱,學院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留學生教育等各項工作中取得了顯著進步,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同。

學院設定有人力資源管理系、勞動與社會保障系、國際經濟與貿易系、經濟學系、金融學系等5個教學系,建有重慶市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勞動經濟與人力資源研究中心;現有教職員工70餘人,其中專任教師60多人。在專任教師中,有教授、副教授近40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教師比例超過90%;其中更不乏全國優秀教師、重慶市高校優秀中青年骨幹教師等優秀人才。學院先後承擔國家社科基金、省部級及企業委託項目100餘項,科研經費達500餘萬元;在《經濟研究》、《管理工程學報》、《改革》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近600餘篇;出版專著20餘部;獲省部級科研成果獎勵12項,其中一等獎2項,多項成果被原中國兵器工業總公司、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委員會、重慶市人民政府採納。

學院擁有套用經濟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資產評估和工商管理專業學位碩士授予權;其中,套用經濟學為重慶市一級重點學科,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原勞動經濟學專業,在西南地區最早開設)早在1996年即為省部級重點學科。同時,學院開設有人力資源管理、經濟學、金融學、金融工程、國際經濟與貿易、勞動與社會保障等6個本科專業。現有全日制在校研究生、本科生以及留學生1800餘人。

學院注重學風建設,不斷深化教學改革,擁有重慶市精品課程2門、研究生優質課程1門、校級重點課程5門;堅持以第一課堂為主奠定學生理論基礎,以第二課堂拓展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學生在“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8項,獲省部級及西南地區大學生科研成果獎6項,在全國公開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120篇,部分優秀論文被中國人民大學複印資料全文轉載。畢業生以思想素質好、理論基礎紮實、適應能力強而廣受用人單位歡迎、肯定。就業形勢嚴峻的情況下,應屆畢業本科生就業率年年超過90%,應屆畢業研究生均全面實現就業。

面向未來,學院將凝心聚力,腳踏實地,進一步增強師資隊伍實力,不斷提升學科建設水平,以服務國家為己任,努力為社會培養需要的優秀人才。

(2013年9月資料)

學院領導

院 長 謝 非

書記 文 潔

副院長 朱火弟

副院長 唐德祥

機構設定

重慶理工大學經濟與貿易學院 重慶理工大學經濟與貿易學院

經濟與貿易學院設經濟學、人力資源管理、金融學、國際經濟與貿易、金融工程以及社會保障等六個本科專業系,設有院辦公室、學生工作辦公室等行政機構,設有重慶市勞動經濟與人力資源研究中心、重慶市金融衍生品創新與套用中心、人員測評中心、現代創新與風險管理研究所、金融與證券研究所等科研機構。

師資隊伍

經濟與貿易學院擁有一支職稱年齡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有專任教師80餘人,其中副高級職稱以上的50人;博士16人,在讀博士5人。教師隊伍中全國優秀教師1名,重慶市高校優秀中青年骨幹教師1名。 從2000年以來,全院教師在全國經濟學、管理學等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300餘篇;主持主研省部級以上縱向課題30餘項,高職教師年人均科研經費3.68萬元;獲省部一、二、三等獎15項;出版學術專著20餘部500餘萬字。

專業設定

人力資源管理

學制:四年

層次:本科

學位:管理學學士

培養目標:本專業旨在培養在工商管理、經濟學等學科領域中具有較紮實的理論基礎和較寬的知識面,熟悉現代人力資源管理領域裡的最新成果,掌握現代人力資源管理的基本理論和技術,能在企事業單位、政府部門、各類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等組織中從事人力資源管理和社會保障工作的套用型高級專門人才。

主修課程:管理學、個體經濟學、總量經濟學、統計學、會計學、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市場行銷、經濟法、組織行為學、人員測評理論與方法、薪酬管理、勞動關係型、職業生涯規劃、人力資源管理綜合文本、勞動經濟學、社會保障性、管理信息系統等。

畢業去向:企事業單位、政府有關機構、科研機構等從事人事行政管理、職業指導、人力資源業務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管理等工作,也可以在人才市場、人事代理機構等社會公共服務領域就業或自主創業。

勞動與社會保障

學制:四年

層次:本科

學位:管理學學士

培養目標: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人才隨政府公共服務和社會職能加強不斷增加。本專業培養理論基礎紮實,熟悉中外社會保障理論與實務,掌握現代管理手段,具有一定實際操作技能,能夠在政府、企事業單位從事勞動與社會保障管理和實際工作的套用型高級專門人才。

主修課程:統計學、會計學、保險學、財務管理、貨幣銀行學、公共經濟學、公共管理學、勞動經濟學、社會保障學、人力資源管理、勞動法與社會保障法、社會保障國際比較、員工福利和企業年金、社會保險基金管理、社會保險業務經辦管理、保險精算、人身保險、財產保險等。

畢業去向: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等政府管理部門、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社會保障所、社區、各類企(事)業單位從事勞動與社會保障管理和業務經辦工作,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從事教學科研工作。

經濟學

學制:四年

層次:本科

學位:經濟學學士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有較紮實的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和現代經濟學理論基礎,熟練掌握現代經濟分析方法和管理技術,具備對經濟問題做定性研究與定量分析的能力,向經濟學相關領域擴展滲透的能力及較好的政策把握能力和實踐創新能力的高級專業人才。

主修課程:政治經濟學、西方經濟學、計量經濟學、國際經濟學、會計學、統計學、財政學、貨幣銀行學、經濟法、證券投資學、國際金融、國際貿易、經濟調查與預測、經濟學說史、產業經濟學、區域經濟學、企業管理概論、市場行銷學、財務管理等。

畢業去向:政府各類經濟管理部門和政策研究部門、金融機構、企事業單位從事經濟政策研究、經濟管理、經濟分析、預測、規劃、投資理財、貿易、行銷等工作,大專院校和科研所從事本專業的教學和科研。

金融學

學制:四年

層次:本科

學位:經濟學學士

培養目標:本專業致力於培養學生能夠掌握金融專業基礎知識以及英語、數學、計算機等基本工具,能夠在金融管理部門、銀行機構、非銀行金融機構(包括證券公司、期貨公司、保險公司、信託公司等)和企業從事資金融通、資本運作、項目融投資以及其它相關工作的高級套用型專門人才。

主修課程:政治經濟學、西方經濟學、計量經濟學、國際經濟學、會計學、統計學、財政學、貨幣銀行學、經濟法、證券投資學、國際金融、投資經濟學、工程概論、工程概預算、投資項目評估、財務管理、保險與精算、期貨與期權、資產評估、金融市場概論、中央銀行學、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等。

畢業去向:銀行機構、非銀行金融機構(如證券公司、期貨公司、保險公司、信託投資公司、資產管理公司等)、房地產開發公司、資產評估機構、投資諮詢公司、工商企業(特別是股份公司)及政府相關管理部門。

金融工程

學制:四年

層次:本科

學位:經濟學學士

培養目標:堅持“寬口徑、厚基礎、重能力”的原則,旨在培養學生在金融產品設計、開發與套用、風險管理等領域具有實際操作和管理工作能力,同時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知識結構合理、富有創新精神的高素質、複合型的金融專門人才。

主修課程:政治經濟學、西方經濟學、會計學、統計學、貨幣銀行學、計量經濟學、國際金融、數理金融、商業銀行經營與管理、投資學、金融衍生工作、金融工程學、金融風險管理等。

畢業去向:銀行機構、非銀行金融機構(如證券公司、期貨公司、保險公司、信託投資公司、資產管理公司等)、資產評估機構、投資諮詢公司及政府相關管理部門。

國際經濟與貿易

學制:四年

層次:本科

學位:經濟學學士

培養目標:本專業致力於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使學生熟悉國際貿易規則與慣例,擅長外貿談判、報關報檢、海運保險業務、英語綜合套用能力強,能在外貿公司、跨國公司、政府涉外職能部門和金融機構等從事外經貿相關業務工作的套用型高級專門人才。

主修課程:政治經濟學、西方經濟學、計量經濟學、國際經濟學、會計學、統計學、貨幣銀行學、國際貿易、國際金融、國際經濟法與商法、國際結算、國際商務英語I、國際商務英語II、國際商務函電及套用文(英)、外經貿英語口語等。

畢業去向:跨國公司、外貿公司、國內涉外企業、中外合資企業、外商獨資企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國際結算部門、政府涉外職能部分、其他和經營專業相關的事業單位和職能部門。

重慶理工大學經濟與貿易學院 重慶理工大學經濟與貿易學院
重慶理工大學經濟與貿易學院 重慶理工大學經濟與貿易學院

人才培養

本科生培養

重慶理工大學經濟與貿易學院現有人力資源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經濟學、金融學、國際經濟與貿易、金融工程共6個專業,現有本科生1800多人、研究生80多人。從2011年起,經濟學、金融學、國際經濟與貿易三個專業作為“經濟學類”進行大類招生。學生入校後,經過兩年的基礎培養,再根據興趣和雙向選擇原則進行專業分流。2013年,經濟學、金融學、國際經濟與貿易3個專業納入一本招生,生源質量穩步提高。2014年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納入一本招生。

根據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的目標要求,學院實施“加強基礎、拓寬面向、注重素質、培養能力、因材施教”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強調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在調整學科專業結構、最佳化課程體系、更新教學內容、加強教學條件建設、改革教學手段和方法、建立現代教學管理制度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為培養高素質的各類專門人才奠定了良好基礎。

學院先後與多所大學、研發機構和知名企業建立了全方位的人才培養、學術交流、科研合作關係,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2014年5月資料)

重慶理工大學經濟與貿易學院 重慶理工大學經濟與貿易學院

研究生培養

一、碩導風采

1、020207勞動經濟學

■方向:勞動經濟理論與政策、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社會保障理論與制度創新

朱火弟(教 授) 文 潔(教 授) 陳元剛(教 授) 譚建偉(教 授) 何軍耀(副教授)

李攀藝(副教授) 張 軍(副教授) 林雅嬙(副教授)

2、020202區域經濟學

■方向:區域經濟理論與政策、城市與區域經濟管理

王筱欣(教 授) 章曉英(教 授) 譚建偉(教 授) 向為民(教 授) 孫 春(副教授)

3、020204金融學

■方向:金融市場理論與政策研究、數理金融方法及套用

唐德祥(教 授) 謝 非(教 授) 向為民(教 授) 劉 新(副教授) 彭 歡(副教授)

李瑞海(副教授)

4、020205產業經濟學

■方向:產業組織與產業創新、產業發展戰略與規劃

文 潔(教 授) 朱火弟(教 授) 陳元剛(教 授) 章曉英(教 授) 謝洪軍(副教授)

5、020206國際貿易學

■方向:國際金融、國際貿易

謝 非(教 授) 王筱欣(教 授) 邱冬陽(教 授) 唐德祥(教 授) 王全意(副教授)

朱啟松(副教授)

6、0256資產評估碩士(專業學位)

■方向:機電設備評估

朱火弟(教授) 譚建偉(教授) 李攀藝(副教授) 王全意(副教授) 雙海軍(高級工程師)

■方向:金融資產評估

謝 非(教 授) 唐德祥(教 授) 邱冬陽(教 授) 何軍耀(副教授) 劉 新(副教授)

彭 歡(副教授) 胡曉群(研究員)

■方向:智慧財產權評估

文 潔(教 授) 陳元剛(教 授) 張 軍(副教授) 林雅嬙(副教授)

■方向:土地、房產評估

王筱欣(教 授) 向為民(教 授) 章曉英(教 授) 謝洪軍(副教授) 孫 春(副教授)


二、學術學位碩士

套用經濟學(0202)學術學位碩士點簡介:

套用經濟學是經濟學的一個學科分支,主要運用理論經濟學的基本原理,研究國民經濟各個部門、各個專業領域的經濟活動和經濟關係的規律性,或對非經濟活動領域進行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分析。套用經濟學的發展,離不開社會經濟實踐,離不開理論經濟學的指導,反過來又豐富了理論經濟學的內容,起著指導實踐的作用。本學科是重慶市“十二·五”重點學科,在勞動經濟學、區域經濟學、產業經濟學、金融學和國際經濟貿易學等五個二級學科碩士點研究方向招收碩士研究生。

本學科現有專職碩士生導師19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25人、博士18人,設有重慶市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勞動經濟與人力資源研究中心”。經過多年的建設,已經具備良好的科研基礎和較雄厚的科研實力。本學科教學與研究人員在《經濟研究》、《管理世界》、《世界經濟》、《新華文摘》《會計研究》、《改革》、《管理工程學報》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近300篇(其中核心期刊145篇);出版專著10餘部、教材6部;承擔包括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在內的縱向和橫向科研項目69項,科研經費總額達278萬元;獲得各級政府頒發的各類科研成果獎多項。本學科還與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建立有密切的學術聯繫和人才培養合作關係。研究方向如下:

1.勞動經濟學。主要研究勞動力的再生產、供給與需求、勞動就業、勞動力的宏微觀管理、工資、勞動保險中的經濟問題、勞動效率等。勞動經濟學2006年被納入重慶市“十一五”重點建設的學科,下設勞動經濟理論與政策、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社會保障理論與制度創新三個方向;

2.金融學。金融學是主要研究貨幣運動規律與特徵的套用經濟學科。以貨幣為主要研究對象,不斷發展的金融國際化和金融創新為其提供了新的研究內容。金融學下設金融市場理論與政策研究、數理金融方法及套用兩個方向;

3.產業經濟學。產業經濟學是以產業為研究對象,以提高產業經濟效益為根本目的的實用型經濟學科。產業經濟學專業下設產業組織與產業創新、產業發展戰略與規劃兩個方向;

4.國際貿易學。國際貿易學以國際貨物和服務貿易為主要研究對象,並向國際經濟合作與投資領域擴展。理論研究與政策研究並重,政府層面與企業層面相結合。國際貿易學下設國際金融、國際貿易兩個方向;

5.區域經濟學。該方向是一個國家經濟的空間系統,是研究經濟活動在一定自然區域或行政區域中變化或運動規律及其作用、機制的科學。區域經濟學專業下設區域經濟理論與政策、城市與區域經濟管理兩個方向。

(2013年10月資料)

三、專業學位碩士

資產評估(025600)專業學位碩士點簡介:

我校資產評估專業碩士點是全國首批56個資產評估專業點之一(2010年),是重慶市2個資產評估專業碩士點之一。其以經貿學院為主體,融合會計學院、重慶智慧財產權學院、重慶汽車學院的相關專業,構建成了工、經、管結合的多學科發展模式。本專業碩士點已聘任碩士生導師18人(含校外導師5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9人、博士10人;碩士8人。

本碩士點研究人員完成了國家級社科項目4項,省部級項目40餘項,到款科研經費180餘萬元,發表相關論文累計80餘篇,出版學術著作18部,獲得過教育部、重慶市等省部級以上科研成果獎勵9項,有較強的科研水平和創新能力,並依託重慶市實驗教學示範中心、重慶市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重慶市特色專業、市級教學團隊、重慶市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等開展資產評估的理論研究與實踐創新。

本專業學位碩士點與國內外學術界、實務界長期保持著密切的聯繫,聘請了來自天健會計師事務所、重慶市資產評估協會和26家資產評估事務所的CPV從業人員作為校外的兼職碩導,並經常邀請國內外專家學者來學院訪問、講學和進行學術交流,逐漸形成了智慧財產權評估、人力資本評估與計量、汽車經紀與評估的專業方向和特色,尤其是房地產評估專門技術與實際操作。現有如下研究方向:

1.機電設備評估:以普通標準的機電設備為主,突出汽車評估,尤其是以汽車結構、汽車原理、汽車動力為基礎的二手車評估,服務重慶市的汽車機車主導產業的發展。

2.金融資產評估:以股票、債券、公司股權等金融資產評估為基礎,突出金融衍生產品的價格評估,結合企業價值評估、風險投資基金、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公司的兼併重組業務,培養能為金融股權投資決策服務的專門人才。

3.智慧財產權評估:以智慧財產權認定、質押、交易、保護為導向,評定包括專利、商標、專有技術等智慧財產權的市場價值和交易價格。

4.土地、房產評估:以房地產評估為依託,側重於招、拍、掛的土地評估,服務於房地產買賣、二手交易、抵押、融資、繼承、分割、稅務等評估目的。

資產評估專業碩士點依託我校的國家級特色專業、品牌學科、重慶智慧財產權學院等以夯實資產評估的學科和理論基礎,以智慧財產權評估、人力資本評估與計量、汽車經紀與評估為專業方向和特色,突出房地產評估專門技術與實際操作,實施靈活的彈性的差別化的培養方式,注重分析能力和創造性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

(2013年10月資料)

招生就業

經濟與貿易學院本科招生專業有經濟學大類(經濟學、金融學、國際經濟與貿易)、人力資源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金融工程(2013年開始招生)6個專業。其中,經濟學大類專業學生在進校後,經過基礎課程的學期,在第四學期進行專業分流。專業分流主要按照《重慶理工大學經濟與貿易學院經濟學大類分流實施辦法》,根據學生入校後的3個學期成績及綜合表現,結合本人意願,分配到經濟學、金融學、國際經濟與貿易3個專業進行學習。

學院招生規模穩中有升,特別是2011年將經濟學、金融學、國際經濟與貿易納入經濟學大類招生,2013年經濟學大類在部分省市納入一本招生,報考人數增加;2014年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納入一本招生。

學院不斷深化校企合作內涵,開展“訂單式”人才培養和開放式辦學,建立健全了就業工作組織機構,完善了就業管理與服務體系,不斷加強服務平台的建設,大力開展校企合作,努力建設實習基地與就業基地,實現校企共同發展。學院還積極拓展就業渠道,加大就業指導力度,努力構建全方位的畢業生就業社會服務網路,每年都組織大型招聘說明會、專場招聘會和擇業講座。近幾年我院畢業生就業率一直名列前茅。

學生工作

在學校黨委和行政的領導下,我院學生工作始終秉承“以生為本,教育為主,增進服務,提高質量”的工作理念,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把服務和促進青年學生的健康成長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主要負責我院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心理健康教育、獎助貸保、學風建設、學工隊伍建設和安全穩定等工作,為青年學生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創造良好的氛圍並提供優質的服務。

全院擁有一支素質高、能力強的學生管理隊伍,現共有6人。其中,專職輔導員4人,老中青年結合,年齡結構合理。該團隊團結向上,有著豐富的學生管理經驗,日常管理細緻紮實、黨團建設嚴肅認真,在第二課堂以及院系的各種大型活動中,表現突出。

在全院領導的大力支持、共同策劃和精心準備下,第二課堂特色鮮明,活動內容豐富、方向廣泛。“金融杯”模擬股市大賽、經濟知識競賽、學術文化節、職業生涯規劃大賽、職來職往模擬招聘大賽等一系列活動已經成為我院最具有專業特色的教育活動。現建有1個青年志願者實踐基地,1個學生幹部實踐基地和學生學習與發展中心。

在新的社會背景之下,在新的教育思維影響之下,學生工作面臨新的機遇與挑戰,我院學工隊伍積極進取,凝聚力、戰鬥力、執行力已經成為團隊制勝的法寶,團隊共贏成為一種快樂,自我超越成為一種追求,職業堅守成為一種價值,不斷開拓學生工作新局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