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師範大學博物館

重慶師範大學博物館

博物館位於重慶師範大學大學城校區博雅樓三樓,2014年從重慶師範大學沙坪壩校區搬遷到大學城校區。博物館籌建於二十世紀七十年代,自1999年起向社會開放。隨後,規模不斷擴大。現有展廳面積3400平方米,成為重慶市高校中頗具規模的博物館。博物館現有三峽文明廳、凝固之史廳、藝術之韻廳、民俗文化廳、科技考古廳等5大展區。博物館館藏的清代木質神龕被稱為“重慶第一龕”。另外,乾隆年間涪州知州題贈的“春滿瑤池”匾以及同治年間安徽巡撫題贈的“椿榮萱茂”匾也尤為珍貴。

基本信息

館藏文物

重慶師範大學歷史與文博學院博物館自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開始籌建,1984年對學生開放,1999年對社會開放,後規模不斷擴大,現有展廳面積850平方米,成為重慶市高校頗具規模,知名度較高的博物館。
作為大學博物館之一,本館除為民眾提供展示服務外,多年來緊密圍繞人文科學教學與科研開展藏品收集與研究,形成本館獨特學術研究傳統和收藏品風格。我館藏品類型豐富,從物質文化的角度收集宏富,體例完整,成組成套,專題突出。目前我館對外開放的展廳有歷史文物展、歷代名人書畫展、漢代畫像磚展、西南民俗家具展、匾額展等。

建築布局

博物館對外開放的展廳主要有: 歷史文物、歷代名人書畫、漢代畫像磚、西南民俗家具、匾額共5個部分。

1.歷史文物展廳:

重慶師範大學博物館 重慶師範大學博物館

以教學為主的展出系列。從原始人類骨骼化石復原頭像到石制工具、陶製紡輪,從新石器時代的彩陶、黑陶到漢代的灰陶、褐陶;從商周肅穆莊嚴的青銅禮器到戰國秦漢的光彩奪目的日用漆器;從唐三彩,宋名瓷到明清青花瓷、五彩瓷;巴蜀文化中的廣漢三星堆蜀青銅面具和人像,巴人船棺與錞於等。

2.歷代名人書畫展廳:

重慶師範大學博物館 重慶師範大學博物館

歷代名家字畫系列。由日本二玄社高仿真複製的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我國古代名家字畫數十幅,包括唐、五代、宋、元、明、清及近代,李成、范寬、趙佶,南宋、元、明四家和清代大師們的作品。書法方面有王羲之、文徵明、懷素等人的作品。

3.漢代畫像藝術展廳:

重慶師範大學博物館 重慶師範大學博物館

四川漢代畫像磚系列。畫像磚是我國古代造型藝術中的一種獨特的表現形式,主要出土於四川東漢時期的墓葬中,是封建官僚地主用來建設墓室的材料,其內容豐富多彩。有反映當時社會生活各個方面的場景,如農業生活、地主官吏的朱門生活、西王母及各種神話題材等,為後世留下一批極其珍貴的考古圖像史料。

4.西南民俗家具展廳:

重慶師範大學博物館 重慶師範大學博物館

民俗家具系列。居室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本展廳以川東民居小院布置為背景,在不同居室中展示了以下家具:精雕細刻的花罩架子床、到瑞獸花草的平頭大香案、七抽大書桌、八仙的靠背椅、透雕二龍戲珠、浮雕福祿壽三星的神龕櫃、夔龍獅面紋木榻、直徑1.3米的束腰虎爪腿大圓桌、龍紋牡丹太師椅、高3.5米的神龕。

5.清代及近代匾額展廳:

重慶師範大學博物館 重慶師範大學博物館

牌匾系列。館內現收藏有數十塊匾額,送匾與掛匾是我國傳統習俗,或下級送與上級,或晚輩送與長輩,或弟子送與師傅,或親朋好友相互贈與。匾額上所題內容多為褒揚的詞句,本室陳列的匾額以大型牌匾為主,包括壽匾、頌匾、賀匾、學匾等種類。觀賞匾額,可從匾額的文字內容、文學水平、書法藝術、歷史背景、匾額材料、雕刻藝術、匾額形式等方面欣賞。

參觀信息

重慶師範大學博物館 重慶師範大學博物館

面向全校本科學生開放,設立的開放實驗項目富有考古文博專業特色,著重培養同學們的基本動手能力,養成文化遺產保護理念。 需要參加開放實驗的同學可以按照下面的圖示,完成實驗的申報工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