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教育委員會關於加強中等職業學校實訓基地管理的意見

各區縣(自治縣)教委(教育局):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和市委、市政府《關於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的決定》(渝委發〔2012〕11號)、《重慶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實施意見》(渝府發〔2015〕17號)精神,提高實訓基地管理水平,促進中等職業教育內涵發展,現就加強中等職業學校實訓基地管理提出如下意見,請遵照執行。

一、充分認識加強實訓基地管理的意義

中等職業學校實訓基地承擔著中職學校學生的實踐教學、開展行業企業從業人員的技能培訓和職業資格鑑定、“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專業技術研究開發以及新技術的套用推廣等多重任務。加強中等職業學校實訓基地管理是提高專業技能教學水平的重要手段,是提高中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環節,是提高中等職業學校服務現代產業體系發展能力的重要抓手,對推動我市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最佳化升級,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二、完善資源配置

實訓基地設施設備配置應做到工位足夠、功能完備、技術先進,能滿足專業實習實訓和師資培訓的需要。實訓場地能組織理實一體化教學,有條件的可以開展生產性實訓。實訓基地配備設備應體現基礎性、實用性和配套性要求,設備技術參數達到企業現場設備中等以上水平,設備完好率90%以上,能保證實習實訓項目開出率達 100%。鼓勵創造條件設立具有行業性培訓認證許可資質的職業資格鑑定所(站),開展實訓項目相關工種的職業技能鑑定和與本專業相關工種的高級職業技能鑑定,以及開展其它行業性培訓認證。

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一)拓寬師資渠道。積極從企事業單位引進優秀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和有特殊才能的人員擔任實訓基地專職或兼職實習指導教師。鼓勵專業課教師發展成為“雙師型”教師,兼任實習指導教師。注重對國家職業資格考評員的引進和培養工作。按照基地功能需要配齊專業課教師和實習指導教師,保證教師數量。

(二)最佳化教師結構。實訓基地“雙師型”教師占專業課教師的比例、高級專業技術資格人員占本專業教師的比例、實習指導教師高級工以上的比例、兼職教師的比例應滿足教學需求,要達到市級重點中職學校有關標準。實習指導教師應具有大專畢業以上學歷、助理級技師以上專業技術資格或高級工以上工人技術等級,特聘的企業高技能人才不受學歷限制。

(三)提升教師素質。不斷增強專業課教師和實習指導教師的實踐能力,定期安排專業課教師和實習指導教師到企業實踐,每人每兩年到企業實踐不少於兩個月。注重在職教師中培養國家職業資格考評員。

四、推進教學改革

(一)改革教學方法。以實訓基地為載體,以適應職業崗位需求為導向,加強實踐教學,著力促進知識傳授與生產實踐的緊密銜接。通過挖掘專業文化、整合專業資源、打造職場環境等方式,積極構建具有鮮明職業教育特色和職場文化的實踐教學環境。創新教學方式,深入開展場景教學、模擬教學和崗位教學,通過數字仿真、虛擬現實等信息化方式,在教學中普遍套用現代信息技術,多渠道系統最佳化教學過程,增強教學的實踐性、針對性和實效性,提高教學質量。

(二)改革教學內容。以人才培養對接用人需求、專業對接產業、課程對接崗位、教材對接技能為切入點,制定切實可行的實踐教學計畫和方案,深化教學內容改革。根據產業發展規劃和企業用人需要,建立專業設定的動態調控機制。建立由行業、企業、學校和有關社會組織等多方面參與的教材建設機制,針對崗位技能要求變化,在現有教材基礎上開發補充性、更新性和延伸性的教輔資料;依託企業研發適應新興產業、新職業和新崗位的校本教材。創新教材展示方式,實現教材、教輔、教具、學具、課件和網站等多種介質的立體化融合。

(三)加強素養培養。要將勞動態度、安全意識、環保意識、合作精神、職業能力、職業道德等素養教育引入實踐教學,將敬業精神、規範操作、質量與效益、文明與競爭、創造與創新、就業與創業等企業先進文化融入實訓環境,建設融人文教育與企業先進文化於一體的實訓環境。

(四)強化考核評價。完善實訓教學質量檢查、監督、保障體系,做到教學管理規範、運行有序。著力培養學生撰寫實習日記和實習報告的能力,把學生實訓效果作為學業成就考核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評定實訓教學質量。以學期為單位,在學生檔案中建立健全包括學生實訓內容、課時總量、質量與效果、安全情況等內容的學生實訓教學檔案。

五、加強教學資源建設

(一)建立實踐教學資源平台。利用校園網,為學習者自主學習提供優質互動教學資源平台,呈現教學和職業標準,開發相應的教材、課件、軟體等資源,實現開放共享,滿足學生和教師實踐教學需求;積極建設網路互動平台,逐步推行線上學習、線下實踐等學習模式。

(二)完善實踐教學資源。積極組織教師與企業技術人員開發實踐教學新課程,編寫實訓教材,採取教師自主開發與製作、與專業公司合作、收集整理已有資源等多種方式,進行網路課程實訓教材、多媒體課件、視頻教學資料、習題庫和技能考核庫等實踐教學資源建設,滿足教師教學和學習者自主學習,保證實踐教學質量,切實提高學生的技能水平。

六、提升服務能力

(一)積極開展職業培訓。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積極開展多層次、多形式、多元化的專業崗位培訓、職工技能培訓、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和高山生態移民、庫區移民職業技能培訓,向社會提供優質的技能培訓服務。

(二)開展生產和技術服務。發揮特色專業優勢和區位優勢,利用專業設備、技能人才等優勢,與行業、企業聯合開展套用技術研究和項目合作,開展套用項目研究、科技成果推廣、生產技術服務、科技諮詢和產品開發等服務活動,融滿足教學需要與企業需要於一體,使職業教育更好地服務於經濟社會發展需求。

七、提高管理水平

(一)加強組織管理。各區縣教育部門要加強對轄區內中等職業學校實訓基地建設與管理工作的指導,定期研究解決實訓基地建設中的問題,確保實訓基地的建設順利實施。各中等職業學校要建立健全組織管理機構,合理配備管理人員,明確崗位職責和任務分工。充分發揮行業技術專家和職業培訓專家的作用,做好實訓基地立項、建設和運行管理工作。依託行業協會,建立健全專家隊伍,確定服務方向和重點。制定實訓教學組織管理、指導教師選配、設備運行維護和職業鑑定管理流程、實習安全防護等各項規章制度。

(二)強化經費管理。各中等職業學校要加強實訓基地經費的管理,確保專款專用,不得抵頂日常行政、事業經費。凡接受各級財政支持的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資金形成的資產,均屬國有資產,須納入學校國有資產進行統一管理。經營性校內實訓基地扣除成本後有盈利的,盈利部分必須收歸學校財務統一管理,不得以任何形式挪用、擠占、截留。購買設備應當實行政府採購。嚴格執行實訓基地建設經費審計制度。

(三)加強設備使用與維護。按專業(工種)建立實訓崗位(工位)的設備維護制度,明確設備維護的程式與工作職責,確保設備的正常、安全運行,提高設備的利用效率。建立和完善設備檢測、設備運行記錄、耗材登記等有關制度,為實習學生創造安全的工作、生活環境。

(四)強化風險管理。注重學生安全教育,特別要強化生產實訓安全教育,增強學生安全意識,提高自我防護能力。採取確實措施加強學生勞動保障,切實做好實訓期間學生安全教育和安全防護工作,認真落實中職學校學生實習責任保險,做好明確保險責任範圍、明確投保主體和保障對象、確定投保方式、落實經費保障、選定保險機構等細節工作,真正做到學生“人人參保、應保盡保”。學生實訓期間如發生人身傷害事故,依據《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和有關法律法規處理。

市教委將對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實行項目管理,並進行績效考評,績效考評辦法另行制定。各中等職業學校必須嚴格按照全市實訓基地建設方案和規劃實施項目管理,落實項目建設任務。市級和區縣財政支持的職業教育實訓基地項目,項目學校應於每年底向市教委及所在地教育部門書面報告實訓基地建設與管理情況。市教委將會同市財政局等有關部門對實訓基地的資金配套、設備到位和使用情況、運行機制、功能發揮等進行績效考評,建設期滿,將組織全面評估驗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