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昂·尤里斯

里昂·尤里斯

里昂·尤里斯(Leon Uris)出生於馬里蘭州巴爾的摩市,父母是猶太裔美國人。父親威廉姆是波蘭移民,開始從事裱糊生意,後成為雜貨店主。母親安娜是美國第一代俄羅斯移民。一戰後,威廉姆在巴勒斯坦呆了一年的時間然後去了美國。他推斷他的姓氏是耶魯沙里米,意思是耶路撒冷人。里昂後來談到他的父親說:“從根本上說,他的人生是失敗的,作為一個猶太人在沙俄的經歷深深地影響了他的個性,使他變得尖刻”。

生平

據說里昂6歲時曾為悼念死去的狗寫過一部小戲。少年時代在諾福克和巴爾的摩度過了校園生涯,但高中肄業,並且三次英語不及格。

17歲時珍珠港事件爆發,里昂參軍加入美國海軍陸戰隊,於南太平洋服役。1942-1945年於紐西蘭任通訊員參加了瓜達康納爾島戰鬥和塔拉瓦島戰鬥。後因瘧疾回舊金山療養,1945年同海軍中士貝蒂·貝克結婚。

退役後,就職於一家報館,業餘時間創作。1950年,他的作品首次在《紳士》雜誌刊載,從此更加嚴肅認真的寫作。基於戰爭中的親身經歷,他創作了暢銷書《戰鬥召喚》(Battle Cry),描述了太平洋戰場上海軍陸戰隊的堅韌和勇氣。隨後為華納兄弟電影公司寫電影劇本,風靡一時,但受到評論家的詬病。不久,以戰時的希臘為背景,創作《憤怒的群山》(Battle Cry)。

尤里斯的代表作是其出版於1958年歷史小說《出埃及記》(Exodus)。評論界普遍認為,尤里斯出於對以色列的強烈興趣,憑著事先賣給米高梅的電影改編權和報導西奈戰役的新聞稿費,用了長達兩年時間進行了上千次採訪。《出埃及記》敘述了從19世紀末到1948年以色列建國半個多世紀巴勒斯坦地區的歷史,出版後成為全球暢銷書,被翻譯為多種語言,並改編為1960年由保羅·紐曼主演,奧托·普雷明格導演的電影和1971年百老匯同名音樂劇。另一部小說《黃寶石》(Topaz)同樣被希區柯克搬上熒幕。

尤里斯後期主要成就包括:

《米拉18》( Mila 18):關於華沙猶太人聚集區起義的故事;

《末日審判》(Armageddon: A Novel of Berlin)

《愛爾蘭往事》(trinity):一部愛爾蘭獨立戰爭的史詩性小說。

《QB VII》:一個波蘭醫生在納粹集中營的故事。

《麥加朝聖》(The Haj):關於中東史和導致今天混亂的外國人的詭計的小說。

舞台劇《戰鬥召喚》(Battle Cry)和Gunfight at the O.K. Corral。

尤里斯結過三次婚:第一任妻子貝蒂·貝克,婚姻從1945年維持到1968年,共同撫育3個孩子;同馬喬里·愛德華茲1969年結婚,婚後一年馬喬里飲彈自盡;第三任妻子吉爾·皮博迪,1970年結婚,共同養育了2個孩子,婚姻持續到了1989年結束。

2003年,於長島家中死於腎衰竭,享年78歲。

其手稿保持在德克薩斯州大學羅森中心。

主要作品

Battle Cry, 1953

The Angry Hills, 1955

Exodus, 1958

Exodus Revisited, 1960 (GB title: In the Steps of Exodus)

Mila 18, 1961

Armageddon: A Novel of Berlin, 1963

Topaz, 1967

The Third Temple (with Strike Zion by William Stevenson), 1967

QB VII, 1970

Ireland, A Terrible Beauty, 1975 (with Jill Uris)

Trinity, 1976

Jerusalem: A Song of Songs, 1981 (with Jill Uris)

The Haj, 1984

Mitla Pass, 1988

Redemption, 1995

A God in Ruins, 1999

O'Hara's Choice, 2003

作品中文譯本

《出埃及記》及《愛爾蘭往事》,高衛民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