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化油

酸化油是指對油脂精煉廠所生產的的副產品皂腳進行酸化處理所的得到的油。

酸化油

介紹

酸化油是指對油脂精煉廠所生產的的副產品皂腳進行酸化處理所的得到的油。酸化油本質上是脂肪酸,其中含有色素以及未酸化的甘油三酯(中性油)等多種成分。這裡的脂肪酸是長鏈脂肪酸,碳鏈一般在12到24之間,其中以16到18為主;視油脂來源不同,酸化油存在飽和和不飽和碳鏈的不同分布。
處理皂腳的酸常用工業硫酸
酸化油中油脂含量跟油脂廠的規模還有關,如果是小型工廠上不了檔次的,因設備及技術的落後油脂含量相應會高,而那些大型工廠因其設備和技術的先進性,油脂含量會相對很低。
我國人民食用以植物油為主,絕大多數的食用油均需精煉。隨毛油品種、含雜量以及食用油等級,它們的精煉有所不問,但是大體上分為鹼煉和水化兩大類,前者所得的沉澱物稱皂腳,後者稱油腳,不同之處前者採用液鹼使毛油中的游離脂肪酸中和為脂肪酸鈉鹽並形成肥皂膠體,其中夾帶著中性油和色素等雜質,後者採用水使毛油中的磷脂吸水膨脹形成膠體,其中夾帶中性油和其它雜質。其中夾帶的中性油多少通常與毛油雜質含量、精煉方法、操作技術等有關。

皂腳、油腳種類

棉籽油、米糠油以及酸值達不到食用油質量的其它植物油均需鹼煉,國內皂腳以棉油皂腳為主,主要集中在產粕區如山東、江蘇、河北、河南、安徽等。
菜油、大豆油、花生粕,以及含有磷脂的植物油均需水化脫除磷脂,菜油油腳主要集中在南方各省,數量也相當多多,目前已經得到充分的開發利用。其次豆油油腳主要在東北各省較多。
酸化油的主要工業用途是製造脂肪酸甲酯(生物柴油)。也用於生產油酸。

皂腳、油腳的脂肪酸組分

皂腳中脂肪酸含量應該包括肥皂和中性油兩部分,其個肥皂含量約25—30%,中性油含量為12—25%,總脂肪酸含量約40—50%。
油腳中的脂肪物包括兩部份--磷脂和中性油,脂肪物總含量約20—40%。
油料種籽經過製取所得的毛油均含有磷脂,隨油料品種和製取方法不同,磷脂含量也有不同。浸出法的大豆油和玉米油含有磷脂1—3%。由於磷脂類似油脂結構,不同之處只有二個脂肪酸與二個羥基相結合,另一個含磷的化合物與羥基相結合,所以水解後,脂肪酸分子也少一個。磷脂水解後的脂肪酸組分基本類似油脂水解後的脂肪酸組分。
此外酸化油還分為大豆酸化油 棉籽酸化油 以及玉米酸化油

酸化油生產中控制環節需要檢測指標

中間環節主要檢測酸價,看色澤,渾濁度,及味道等!

套用

如何將皂腳製作成酸化油

在製作酸化油前,我們要做好準備工作,首先要根據自己的產量做幾個池子,池子裡面下好盤管,根據產量來做蒸汽鍋爐;開始製作酸化油,將適量皂角放入池子內,用蒸汽噴淋皂角,直到沸騰為止,然後加入7%的濃硫酸,酸化時間為8個小時,然後觀察一下池子內的皂角是否100%變成油,如果沒有完全變成油,就需要繼續加溫,直到完全變成油為止;即酸化油製作完成。

酸化油水解廢水的利用

酸化油水解廢水是工業脂肪酸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一種廢水,其中除了含有5%~8%的甘油之外,還含有有機酸、無機酸、無機鹽及粘液質等雜質,為了使甘油生產的蒸發脫水操作順利進行,避免酸性雜質對生產設備的腐蝕,採用脫酸、脫膠等化學試劑即“化學淨化法”對酸化油水解廢水進行淨化處理。

酸化油.地溝油預處理方法

酸化油.地溝油必須經過脫水.脫雜的處理,才能有效地生產脂肪酸甲酯,生物柴油.以 下方法有效.簡便:
把油用含水蒸氣加熱<80----95度左右>,放入大油罐中<取兩隻,交替存放>,每批油有10----15天存放時間,每次抽中.上層油,
加入減壓脫水鍋內,90----100度.減壓脫水之後,加入適量白土------脂肪性雜質多的油,加入5--7%,少的加入2%左右.主要視油中"不可水化的膠質"多與少,選合適的白土加入量>.o.5小時左右,過濾白土與油,到油透明後,加入酯化.或酯交反應釜中,
生產甲脂,生物柴油的首要工序完成了.
還有其它方法,例如:1.加壓水解脫雜法. 2.水化脫膠法, 3.酸煉法. 4.硫酸與甲醇預酯化法..........
不同條件的企業.不同質量的酸化油.地溝油,選出適合自身內.外因素的方法,才有好效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