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鵠

人物簡介

鄒鵠(1877~1957年),行名統泮,字芹香,號霄羽,吉安縣(現青原區)文陂鄉塘南村人。光緒十五年(1890年),十三歲考取郡庠生,光緒二十八年應學使科考,以超等第一名補廩膳生。光緒二十九年考中舉人,甲辰恩科進士,是年丁艱未殿試,服闋,奉旨以知縣即用,簽分湖南,例授同知銜加四級,誥授通議大夫,誥命三軸。他審時度勢,疾朝廷腐敗,政治動亂,悖旨未仕,終生樂教。先後擔任本縣教育養成所所長,高等國小校長兼省立第六中學教員。1920年被畿輔大學聘為教授。1925年由堂侄鄒古愚推薦,被聘為河南省獲嘉縣縣誌總纂。1937年60歲時主纂《吉安縣誌》。1944年任吉安縣中教員。1945年被聘為江西心遠中學高中教員,因身體欠佳,未出任。從此,便在梓里招生設館,以舌耕餬口。解放後,他於1954年當選為吉安縣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1957年,江西省人民政府主席邵式平聘他為江西省文史館館員。

捨生取義

鄒鵠崇奉孔孟,遵循儒道,主張“毋固、毋必、毋我”。他的處世哲學為“宜謙、宜恕、虛心方能取益。將心比心,不以已所欲者加諸人。”“寧人負我,毋我負人。只要於公無損,寧肯自己吃虧。”在當時社會環境迫使下,他效韓愈之法,步陶潛之行,是而長吁短嘆:“余之一生,不能有功於社稷,惟求無愧於庶民。”提倡“克已為人”、“捨生取義”。1934年,蔣介石發動第五次反革命“圍剿”,紅軍某團在廣昌一戰,遭受挫折。當時在該團育人任戰士的鄒統美、鄒統輝、匡仁民等被俘,押回原籍懲處。鄒鵠聞訊後,親往縣府,鼎力斡鏇,與有關當局說情具保,才免於難。統美等出獄後,急欲回家,但一無旅費,二無通行路條,輾轉盤恆,心急如焚。鵠見此況,深表同情,便冒著生命危險,親自送他們過哨避險,並慷慨解囊,每人饋贈銀洋3元,聊作盤纏。1930年冬,美陂村有一梁姓老婦,家境貧寒,生計維艱,度日如年。聞說“鵠老夫子憐憫窮人,樂善好施”,遂不顧病軀,登門求助。鄒鵠將她接至家中,侍以茶飯,見其衣衫襤褸,戰粟號寒,即令其妻覓取布衣、棉襖贈之。老婦稱他為救命恩人,感激不已。
鄒鵠為人憨厚,愛見義勇為,成人之美,故德高望重。1937年邑人倡修縣誌,“以纂修屬鵠”。當時有“例目難定”、“事實難搜”、“舉清末及民國初期新政概摒弗書,,缺陷難彌”之“三難”。鄒鵠以桑梓所在,“慨然秉筆”,並躬親作序,以成其書。因他樂於助人,聲譽鵲起,求之者眾。在他生存之年,曾為廬泰兩縣境內,纂寫了不少《壽贊》、《譜序》、《墓表》等藝文書疏,雖煞費苦心,但不豪取報酬。1945年,邑人劉夷從滬歸梓,為母封塋,請鵠纂書《墓志銘》,事善之後,送銀洋200元,表示酬謝。鵠感受之有愧,婉言謝絕,當即退回一半,以資回敬。鵠的作品,意境較高,能因時論事,褒揚正義,針砭時弊。1928年,鄒氏重修宗譜,鵠在序文中訓誨後人,“有權利而須功於社會”,並質疑當時從政者“豈真愛於社會哉。”共不諱之言,誠為難能可貴。

為人處事

鵠立身“忠恕”,平易近人,不露鋒芒。對待糾紛,力求息事寧人,彼此相巡。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塘南鄒姓與粟塘彭姓為山林權屬,雙方爭執激烈,蓄意械鬥,且有一觸即發之勢。鄒鵠聞悉,挺身而出,仗義執言,勸本村人“毋逞囂凌之氣,毋蹈縱恣之衍,”並警告肇事者:“誰要輕鬆舉妄動,一切後果自負,與鵠毫不相涉。”鏇即親往粟塘,說服彭姓“應以和為貴,勿與鄰為仇,凡有爭議,互相商量,據理解決。”勸得雙方言歸於好,一場流血事件安然平息。他待人如此寬厚,但對自己親人要求嚴格,從不遷就姑息。其堂弟鄒統纏,不務正業,打家劫舍,無惡不作,實乃地方一霸。鵠恨之入骨,視為蟊賊,與其不共戴天。1953纏被鎮壓,鵠感慨而言曰:“死有餘辜,何足為惜?”其次子鄒肇壁,在任偽區長期間,敲詐勒索,攫取民財,鵠視為逆子,想見不共語,臨宴不同桌,久被唾棄。
鄒鵠畢生澹泊,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寶貴。雖早年得志,以進士即任縣知事,但羞與舊官場為伍,寧抱窮而受困,以儉素為美。故大半生以教書為業,取得束修,上奉繼母,下育妻兒,扶人之危,濟人之急,直至晚年,猶孜孜不倦於“傳道、授業、解惑”。即古稀之年,白髮蒼蒼,其心志仍不減於疇昔。他在教學中,提倡“篤志力行,勤奮好問,勇往直前。”他常言:“志不立,如無舵之舟,無銜之馬,漂蕩奔逸,終亦何所底乎?”他對待學生,嚴而不苟,寬而不濫,要求自尊、自強、自立。當時有正經富豪子弟,嗜好賭博,便以“溺賭之害”為題,指出“矧賭之事,原屬牧豬奴戲,為士大夫以羞。雖曰藉以消遣,無傷大雅,若欲沉溺其中,則廢時失業,害及前程,一生休矣!”因此,獲其春風化雨之薰陶者,誠非寡鮮。有一批門生,成名成家,服務社會,有所建樹。他生平注重修養,交遊甚稀,惟河北鹿鍾麟、吉水武舉人歐陽武為其知交。鄉人李孚臣,學問淵博,才思敏捷,但生活浪漫,情性乖僻,每見鄒鵠,呼姓道名,出言不恭。但他毫不介意,始終以禮相待。彼此志同道合,心心相印,堪稱摯友。

主張

解放後,鄒鵠積極讚揚共產黨主張,擁護人民政府各項政策法令,並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支持、協助地方政府工作。他說:“共產主義是天下為公,個個有田耕,有工做,有飯吃,有衣穿,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國家太平,興旺所在。”娓娓讚不絕口,諄教青年:“幸生文明先進國家,大有作為,前途無量,好自為之。”聽其肺腑之言,足見某些其愛國之情。

後人敬仰

1957年3月1日,鄒鵠先生應省文史館之約,纂寫文稿,積勞成疾,醫治無效,溘然長逝,終年81歲。他的生生,光明磊落,風範長存,足為後人敬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