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山、那人、那狗》

《那山、那人、那狗》

《那山、那人、那狗》是由劉燁、趙秀麗、龔業珩、陳好主演。

基本信息

簡介

中文片名:那山、那人、那狗
外文片名:Postmen In The Mountains
導演 : 霍建起
演員 : 騰汝駿 劉燁趙秀麗龔業珩陳好 黨昊 黃薇 李春華 楊偉偉 王宇 

那山,那人,那狗 那山,那人,那狗

原著 : 彭見明 
編劇 : 思蕪 
攝影/像 : 趙鐳 
美術(設計) : 宋軍 
音樂 : 王曉鋒 
剪輯 : 甘欣蓉 劉芳 
錄音 : 關鍵 
出品人 : 康健民 韓三平 
監製 : 歐陽常林 史久惠  李曉耕
策劃 : 潘一塵 史東明 周丕學 
製片主任 : 李春華 
顧問 : 劉鳴泰 丁來文 

故事梗概

父親是一位鄉郵員,在茫茫大山中,送了一輩子信,今天就要退休了。兒子接班當了鄉郵員,還走父親走的這條山路,今天是上任的第一天。父親把兒子整好的郵包又整了一遍,叮嚀復叮嚀,但兒子聽得並不專心。

該上路了,常年跟著父親送信的黃狗”老二”怎么也不肯跟兒子走,父親決定陪兒子走一趟。兒子心裡有點嘀咕:遇到工作上的事,誰聽誰的?

山路彎彎,晨霧漫漫,老二熟門熟路地跑在前面,兒子漸漸感到肩上郵包的分量,更讓他感到為難的是,不知道該和父親說點什麼,父親常年不在家,長這么大,他“爸”都很少叫一聲。兩人就這么別彆扭扭走了一陣,休息的時候。兒子讓父親回去,兩人話不投機。

終於進村了,兒子有些興奮,因為父親說過,村里人可以幾天不見縣長,不見他可不行。但是兒子期待的熱烈場面並沒有出現,大家對他們的到來習以為常,走進空蕩蕩的村委會,兒子的情緒有一些低落,但離開的時候他卻受到了意想不到的震動。

兒子邊走邊唱。父親總是提醒他注意腳下。快到另一個村子的時候,父親拐下一條小路,來到獨自生活的五婆家中給她送“信”,五婆眼睛看不見。但每天都在等在外面工作的孫子的來信,父親就以這種特殊的方式安慰她,父親要求兒子以後也要這么做,兒子卻認為五婆的孫子應該盡他應盡的義務。父親覺得兒子和自己年輕的時候不大一樣。

夜幕降臨,父子二人來到一個侗族山寨,趕上了一場熱鬧的侗族婚禮,父親喝醉了,想起了自己年輕的時候,兒子也陶醉於侗族姑娘響亮的笑聲。

      要過溪了,父親提醒兒子要在鋪滿青苔的石頭上站穩腳,兒子不讓父親再下水,執意背他過溪,湍急的溪流中,兩個人之間的距離忽然消失了,他們幾乎同時感覺到對方自己的意義,感覺到這些年來積存在心中的很多東西。

雖然對一些問題父子兩個的看法依然不盡相同,但是話題似乎多了一些,當兒子說起母親總是在守望中生活的時候。他發現父親內心深處情感的流露,在對同一個女人的思念中,父子的感情在默默地交流。

起風了,山路崎嶇。讀函授的轉娃準時等在坡上,父親告訴他以後是兒子登山了。不要再等了,轉娃說。你為我們滾下山一次了,不能讓你兒子再為我們滾下山一次了。兒子這時才真切地體會到父親這一輩子默默無聞,走的是一條什麼樣的路。

風雨橋頭,兒子為了讓父親多歇一會,決定獨自上微波站去,就在他整理郵件的時候,幾封信被風吹走了,父親一下子就撲了上去,老二在緊要關頭一躍而起……

在山裡的最後一個晚上,兒子向父親交待一些家裡的事情。父親發現兒子其實很成熟了。

遠遠地,又看到等在橋頭的母親熟悉的身影了,但兩個人的心情都和以往不同。

又是一個該進山的早晨,兒子在父母的交談中醒來,父親的心思讓他感動,催他上路。
 

 

評價

如果可能,這部影片應該獲得“最佳取景獎”。美術專業出身的 霍建起在畫面、鏡頭上是唯美的,影片中的景色,美的令人心曠神怡。故事很簡單,讓你走一趟湖南山村郵遞員的艱辛之路,卻叫你沿途欣賞迷人安寧的風景,渾然不覺得腳下的辛苦,也許還產生一絲妄念:有這么美好安靜的工作,我也能做就像郵遞員說的:“人哪!最重要的是要有想頭,有了想頭,就什麼都有了......”。人的生活之所以有趣,就是有許多不同的想頭,如果每一個不同的想頭都被尊重,各自發展出鮮活的文化,我們就有了燦爛多姿的景觀。《 那山那人那狗》沒有曲折的劇情,沒有媚惑煽情的畫面,卻給人一個乾淨清晰簡單的想頭:人可以過的簡單而豐富。

誠然,提到劉燁,確實不能不提,但他最早期的作品裡表演十分自然
音樂也相當到位,可以說是成名之作了
中國電影《那山那人那狗》最近成了日本影院的“香餑餑”,被一日本片商只花8萬美元購進的影片,竟然不費吹灰之力就在日本賺得800萬美元的票房。
國內電影人對此頗感意外。一位電影權威人士甚至咬著牙根說:“我一想起這事就覺得冤,2000多萬哪,都讓那日本片商一個人吞了。”
只在電影界圈子裡被人提起的《那山那人那狗》,在國內的電影市場上曾是一塊“冷饃”,沒有人注意,只賣出1個拷貝。當這部風景秀麗、人情味濃、藝術性極強的影片在央視電影頻道播放後,卻收到了不少觀眾來信,讚譽有加。
沒有刺激的戰爭場面、沒有尋死覓活的三角戀情、沒有大牌明星的加盟,《那山那人那狗》的情節簡單、節奏緩慢、故事老套,那么,是什麼贏得了日本觀眾的心?就連中國駐日本的大使館也關注到這部影片所引起的強烈反響,並向國內發函介紹了日本觀眾口耳相傳對影片的褒獎。
據日本放映了該片的岩波禮堂負責人介紹,該片從今年4月7日上映,至9月7日為期5個月。中國電影進入日本,遵循的是非主流渠道,大都在岩波、德間等小劇場上映。《那山那人那狗》也一樣,沒有大型的廣告宣傳,其目標觀眾群只是一些中國文化和中國電影的愛好者。
有分析認為,日本社會重物質、高壓力、快節奏的生活使得家庭中的親情淡漠,於是,觀眾對《那山那人那狗》所表現的父子間的脈脈溫情、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都備受感動。
由霍建起執導的這部影片,有著諸多的成功要素,首先主演非常出色,是演技絕佳的滕汝駿和年輕有為的劉燁;劇本也很好,是根據獲獎的短篇小說改編的;再加上導演本人執導的第一部影片《贏家》就曾獲得金雞獎導演處女作獎,可以說《那山那人那狗》得天獨厚。
《那山那人那狗》先後獲得第23屆蒙特婁國際電影節“公眾最喜愛的影片”大獎和第31屆印度國際電影節評審大獎。牆裡開花牆外香的現實,令人痛惜。

獲獎提名

獲獎 1999 第二十三屆加拿大蒙特婁電影節 觀眾獎 霍建起 
獲獎 1999 第十九屆金雞獎 最佳故事片獎 -
獲獎 1999 第十九屆金雞獎 最佳男主角獎 騰汝駿 
提名 1999 第二十三屆加拿大蒙特婁電影節 美洲大獎 霍建起 
提名 2002 第二十五屆日本影藝學院獎 最佳外語片 -

導演霍建起

霍建起,1958年生,北京人,中國電影美術師,導演。
自幼酷愛繪畫,1976年到農村插隊落戶。1978年考入北京電影學院美術系,從此,繪畫成為他認識電影、理解電影,以及表達這種認識和理解的重要途徑。1982年畢業後到北京電影製片廠當美術設計。同年擔任影片《九月》和《盜馬賊》的美術設計,霍建起從學校走向生活,從單獨繪畫走向群體創作。離開學校十多年來,霍建起為《遭遇激情》、《出生入死》、《大撒把》等多部影片擔任美術設計,他工作認真,感覺好,容易合作,就某個問題往往能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霍建起的審美趣味帶有較濃厚的唯美色彩,他喜歡懷斯的畫,艾特烏托夫的小說和莫扎特的音樂。他認為電影裡一定要有漂亮的演員,漂亮的顏色和優美的音樂。1995年霍建起導演了自己的第一部影片《贏家》。該片講的是一個關於體育愛情和殘疾人的故事。影片輕輕抹去了以往蒙在殘疾人題材作品上沉重與辛酸,它沒有著意去寫男主人公常平從一個殘疾人到一個殘奧會冠軍的曲折歷程和他無法擺脫的心理隱痛。相反,故事一開始,常平飛奔出場,不僅超越了殘疾,也超越了健全。從這時起,常平就成了女主人公陸小楊眼裡的英雄,這一主觀視角奠定了影片浪漫輕鬆的風格,而浪漫和輕鬆並不意味著美化和粉飾生活中的痛苦與嚴峻。霍建起從常平的原型孫長亭身上學會了詮釋痛苦的語言。當噩運降臨在一個強者頭上時,他生命的鏇律就更加昂揚激越,沒有了挑戰,也就無所謂“贏家”,這便是《贏家》塑造人物的基調。完整的,充滿戲劇性的故事,流暢優美的鏡頭個性鮮明的人物,生動幽默的語言——霍建起和攝製組的全體演職員為了達到這一創作目標盡了全力。影片上映後在社會上反響強烈。獲得大學生電影節最佳影片獎,並且獲得第十六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提名,霍建起因為該片而獲得了第十六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的導演處女作獎。 1996年霍建起開始導演自己的第二部影片《歌手》。該片攝製組保持了《贏家》年輕組合的特點,影片具有質樸凝重的現實感,對當代青年在社會轉型期處於人生和價值兩難選擇的矛盾心態進行了認真的觸及。

以年輕人的思想講述年輕人的故事,霍建起和他的創作組準備著下一次的衝擊。

 

相關報導

 

《那山那人那狗》東瀛創奇蹟一部在國內電影發行界幾乎無人問津的影片,被一個日本人花六萬美元買斷後,僅五個月時間就創下了3.5億日元的票房奇蹟,並且至今熱映不衰。
由瀟湘電影製片廠和北京電影製片廠聯合攝製的故事片《那山那人那狗》,自今年4月7日在 東京岩波影院和大販、京都、福岡、名古屋、札幌等地放映以來,一直受到熱烈歡迎,引起強烈反響。截止今年9月,觀眾已達24.4萬多人,創收約合人民幣2千多萬元,大大超出日方原來的預計票房收入。為此,日本發行方計畫於年內在日本關東地區及全國50多家影院繼續上映。這樣,該片將成為近年來在日放映最受歡迎的一部中國影片。同時,由日本集英社翻譯發行的同名小說,自今年3月下旬以來已再版八次,銷售6.7萬餘冊,預計還將繼續再版。中國當代題材的小說在日如此受歡迎,也屬前所未有。

此片由日本深譯一夫個人出資購買。影片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山中的老郵差即將退休,兒子接了他的班。第一次去送信,老人不放心,便陪他同去。山民們對老郵差所表現出的熱情使兒子對父親有了新的認識。因相處時間少而造成的兩代人的距離漸漸消失了,兒子由衷地喊出了一聲“爸爸”,老人一輩子孤獨的工作,從此刻起獲得了最大的滿足。

除景色、音樂以及自然環境吸引觀眾外,山村郵遞員的生活以及中國山村普通人家的父子情感和家庭情結,深深打動了日本觀眾。尤其與當今日本社會普遍存在的父子感情冷漠、家庭觀念淡薄的現象形成了鮮明對比。該片以及其他多部中國影片的成功上映說明,只要主題和內容能引起觀眾共鳴,中國電影仍具有很大的市場。包括東寶、松竹、東映在內的各大電影公司都希望今後多與中國開展電影交流,東京國際電影節組委會在對待中國影片參賽態度上也更為積極。

《那山那人那狗》是1998年創作生產的影片,在當年頗受各界關注。在第19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的評選中,這部投資僅210萬元的“小題材”影片,在與由張藝謀陳凱歌、吳子牛、滕文驥等多位名家執導的影片的角逐中脫穎而出,部分評審稱其“代表了中國電影的一個高度”,一舉奪得最佳故事片獎。影片還在加拿大蒙特婁國際電影節上被評為“最受觀眾喜愛的影片”。但在市場上,該片在國內的遭遇則令人痛心。影片推出後,各大電影發行公司都不感興趣,在國內幾乎沒有票房收入。影片全部收入來自賣給電影頻道國內發行權、電視播映權的48萬元及少量的海外發行收入8萬美元(含賣斷給日方的六萬美元)等,總收入遠不及影片在日本票房的二十分之一。 

 

 新片《生活秀》大勝上海國際電影節,導演霍建起自然少不了受到各大媒體的追捧,“第六代”、“新生代”被冠於其名前,害得霍建起四處解釋,我哪有那么年輕。

論資排輩,霍建起其實是一個真真正正的“第五代”,他和大名鼎鼎的的張藝謀、陳凱歌是北京電影學院同一屆學生,只不過他念的是美術系。畢業後,霍建起和田壯壯合作過《盜馬賊》、《獵場扎撒》等多部影片,1995年他改行做了導演,並憑處女作《贏家》獲得當年度的“上海影評人協會獎”;此後他又憑《那山那人那狗》、《藍色愛情》連續兩次贏得“金雞獎”。與其他“第五代”不同的是,霍建起在影片中關注的多是當代人的生活和情感,因此才會有人將他看成是“新人”。

巧的是,本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上為霍建起頒發“金爵獎最佳影片”獎的正是他的同窗、大導演陳凱歌。霍建起說:“凱歌為我頒這個獎,我很榮幸。我並不覺得有什麼彆扭,他的影片我很欣賞。我在導演方面起步較晚,如今能獲得認可,已經非常知足。”

強片如雲的上海國際電影節上上,《生活秀》一舉囊括三項大獎,難免引來各種猜疑,面對這些,霍建起平靜說道:“我們中國人為何要小瞧自己呢?日、韓電影現在的大展身手就是因為他們從來都不看輕自己。而且也已有好幾家電影節都已對《生活秀》提出了口頭邀請。我想,若這片子不好,人家不會來和我假客套。”

前不久,從日本傳來訊息,霍建起那部最有名的《那山那人那狗》在日本已經取得了3.6億日元的票房佳績。而就在本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期間,霍導還忙裡偷閒,帶著《那山那人那狗》去韓國漢城參加了一個“中國電影周”,電影周囊括了《漂亮媽媽》、《一聲嘆息》等中國近年的好電影,讓韓國觀眾也了解了當前中國電影的走勢。“在這之前,國外的觀眾對中國電影的認識還僅停留在《紅高粱》、《黃土地》等‘第五代’範疇。”霍建起說:“中國電影雖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我們已不能停在回憶里了。‘第五代’本身也在不斷自我超越。”

《那山 那人 那狗》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藝術片。如果把當今的電影市場比作琳琅滿目的飲料,在我們體味過可樂的刺激,果汁的甘甜之後,不妨端起這背幾乎被人淡忘的綠茶。那是一種超脫的美麗,清新的感覺。它的美,不在舌尖碰到它的那一剎那,而是一種積累的淡香的殘留:不是喝完之後的刺激爽快,而是品味之後的意猶未盡的感動。茶之所以給人以美的感受,是由於茶葉。好的茶葉,每一片都經過精挑細選,每一片都經過烘烤培煉。真正的品茶人,會將茶葉放在手心,仔細琢磨…………

(1)那山

讓我們來從廣義上看“那山”。它是一種環境,是整個影片的基調。這部影片的基調比任何影片都要明了,那就是——橙調和綠調的交織。

綠調有很多種,這裡的綠,是美術里的“草綠”,就是陽光照耀在夏天綠葉上的顏色。柔和,自然,卻把冷調給人的所有陰冷感過濾。沒有激烈的視覺感,猶如小溪一樣娓娓道來的平靜。
這種綠調出現在大部分的郵路之上,非常恰當的突出的主題:郵路是一種什麼樣的路?它平凡,寧靜,自然。從來沒有激烈的感動,只有一步一步踩出的平靜之美。從來沒有驚天動地的大事發生,只有一村一店的人性關愛。這種基調沒有懸念,卻一樣扣人心弦,它靠的是一件件小事,一句句對話串起的觀眾的心靈上的感動……

看過影片的人都不難發現,影片有幾處是橙色的“暖調”。在這種基調下表現的東西,有兩個:回憶和人情。回憶是過去,任何東西的過去的直觀的表達都是“暖調”處理,這容易引起人們的共鳴。父與子,夫與妻之間都需要過去來向觀眾道明,這樣,使形象更加豐滿,韻味更加充足。人情,就是親情和愛情。整個故事的暗線就是一個兒子和父親互相理解的過程,親情溶入其中,暖調的溫馨更加烘托出親情的可貴和美麗,特別是那紙飛機游弋的那一段,兒子的一句:“你也不容易。” 沒有華麗的辭藻,卻使父與子之間的冰完全融化,暖調的溫熱使畫面的感性因素豐富,不禁讓人心潮澎湃。

(2)那人

我們也把“那人”拓展開來。它是人之間的質樸的關係。如果單單認為本劇只是在說父與子,那就太片面了。他們只是線索,是體現一種不同的群體關係的引路標。影片向我們展示了一種對於城市人來說陌生的世界——大山里人的生活狀態。平凡但決不是碌碌無為,樸實但絕不是混沌。他們有“想頭”,他們是“神仙的後代”,他們安於這種生活,就象腳穿在鞋裡,舒服。他們的關係,就是——信任和關懷。影片沒有大肆宣揚,但在那不經意的細節之處,卻體現得淋漓盡致:那放在路邊的水,那等候在山上扔繩子的轉娃……放水的人對路人的關懷,路人對放水的人的信任;轉娃相信郵差會來,他就在上邊,為郵差默默的等待。

提一提主角。父子之間有著一種隔閡,那是由於兒子認為父親沒有為家盡到責任。由於長期的不在家,兒子和父親是疏遠的,沒有情感的溝通,但父親的威嚴始終在兒子的心中有痕跡,兒子不由自主的尊重他,但那只是形式上的。他在三天的山路中,終於明白,父親的愛是一種深層的博愛,父親是大山里人的期望,大山里人是父親的動力,他們幾乎建立了一種微妙而簡單的關係,這打動了兒子,只要默默的幹著,就會找到情感的寄託。影片還體現著帶溝的矛盾。父親就是埋頭苦幹,古樸保守的人,兒子有著年輕人應該有的現代氣息,但這矛盾被深深的人情給淡化,雖然只是一種小插曲,但對於形象的塑造起到了真實豐滿的作用。

(3)那狗

原來我一直認為那狗只是一條土黃狗,沒想到居然是一隻純種德國黑背!呵呵,我可是個狗狗迷,要知道黑背德市場價是2000元左右……從他們的生活條件來看的話……

言歸正傳。那狗為什麼叫“老二”?因為兒子只有一個是“老大”,父親把它當作的了親人看待。它的表現也是和“老二”一樣的盡職,蘊涵著親情的溫柔。它聰明,通人性,能幹,是郵差的好幫手。兒子在一開始對它的怨恨,也隨著劇情悄悄化解。從要揍它,要拿鏈子栓它,到和它在河嬉戲,讚賞它的才幹。它是郵差之路的嚮導,是山人熟知的朋友,是郵差的親人。它曾在父親和兒子之間迷惘過,但聰明的它終於匆匆追上了新郵差的腳步。它的全部,就是那大山,就是那郵路……

《那山那人那狗》:一部中國電影的日本神話
部國內發行幾乎等於零的電影在日本取得了神話般的成功。到目前為止,《那山那人那狗》票房已經超過3.5億日元,取代《我的父親母親》,成為日本境內票房最高的中國電影。

《那山那人那狗》到底是一部什麼樣的片子?聽到這個訊息的人恐怕第一反應是像我一樣發出這樣的疑問,並且像我一樣,在發出疑問以後,同樣面臨周圍一片尷尬的沉默。除
了片名聽起來比較熟悉以外,絕大部分國人不知道這部電影是新片還是老片,是已經上映還是從未上映。

日前,記者在北京約訪了這部影片的導演霍建起先生,請他詳談了《那山那人那狗》在國內和日本不同的發行遭遇。

霍建起至今一提起這件事還激動不已:日本人真是靠這部片子賺了不少錢,但是他們賺多少錢我也不眼紅,我的片子能夠進到影院裡,而且一放就是半年一年,對一個中國導演來說,這就足夠了。

十多年前,湖南作家彭見明先生的短篇小說《那山那人那狗》即以詩意的語言征服了不少人。然而,它缺乏情節的散文意象令不少人覺得很難用電影的方式表達。1998年,瀟湘電影製片廠的康健民廠長作為這部小說的忠實讀者在北京尋求改編合作者,得到北影韓三平廠長的幫助,美術出身的導演霍建起對這部具有純美意象的小說也很感興趣,終於使得這部電影在1999年拍竣,並獲當年金雞獎最佳電影獎和最佳男主角獎。但是,這些並不能使這部電影得到發行商的青睞,擁有該片發行權的紫禁城三聯公司一部拷貝也沒賣出去。這部由瀟湘電影製片廠和北京電影製片廠聯合攝製的小成本電影,像不少國產電影一樣,一出生就被賣給了電影頻道,院線?無人問津。

這樣的情形持續到1999年底,《那山那人那狗》眼看就要被中國電影巨大的黑洞吞沒,突然,轉機出現了,2000年1月,一位日本的老發行人深澤一夫偶然看了這部影片,就通過北京電影學院的倪震老師找到導演霍建起,表示願意為這部片子做日本的發行工作。老先生顯然非常欣賞這部片子,他打算用一年的時間為這部片子的發行做前期工作。深澤一夫很快聯絡了岩波影院(日本最著名的藝術影院)、東寶東和發行公司,並得到了日本《旬報》(日本的權威電影雜誌)總編輯植草信和的支持,《那山那人那狗》在異常周密的部署之下開始了它的日本之旅。

據霍建起說,這部片子在日本應該是四方聯合發行,也就是深澤一夫、岩波影院、《旬報》、東寶東和。在發行配合上,他們顯得非常熟練。在從紫禁城三聯手中購下日本發行權以後,日本方面的發行人立刻著手蒐集有關這部電影的所有資料,連一個配角的生日也不拉下。為了配合宣傳,《旬報》專門印製了精美的小冊子,而岩波影院還從原作者彭見明手中買下了六個短篇的著作權,與《那山那人那狗》一起出了一本日文版彭見明小說的合集,現在,這本書已經加印了五次,每次印一萬冊。

2000年10月,為了便於這部影片的推廣發行,日本方面邀請霍建起和本片的編劇思蕪女士參加東京電影節,由於霍建起當時正在加拿大參加蒙特婁電影節,未能成行,後來是思蕪女士單獨參加了婦女論壇。2001年2月18日,日本方面正式邀請霍建起赴日本參與該片公映前的宣傳。五天的赴日時間安排得極為緊湊,除了試映會上的公開見面外,其餘四天都是重要傳媒的單獨專訪時間,每天都是上午兩個記者,下午兩個記者,非常辛苦。霍建起開玩笑說,他們似乎是在剝削我的勞動力,但是我被剝削得很愉快,因為他們已經為我的片子辛辛苦苦地做了一年的發行鋪墊,而我只做了五天而已。

2001年4月7日,《那山那人那狗》正式在岩波影院上映。作為藝術影院,它的上映方式跟主流電影鋪天蓋地的全面上映完全不同,它採用的是細水長流式,在一間100多個座位的小廳中,這部電影被安排了半年的檔期,也就是說,在半年時間內,這部影片將在這個廳中循環放映。由於反響熱烈,除了東京的岩波影院外,從今年五六月份開始,大阪、神戶、京都都開始放映這部影片,到目前為止,這部影片仍未下線,不少邊遠地區仍在要求加映。

日本人為什麼喜歡這部片子?據霍建起說,所有採訪他的日本人都跟他提到了日本現在人情淡薄的問題,他們覺得這部片子向日本人提出了教化的課題。在日本,普通日本人喜歡這部片子的淳樸民風,而一些政府機構和個別黨派則把它作為教育片要求下屬職員觀看,郵政事業廳的工作室外牆上甚至貼著這部片子的海報。

從《那山那人那狗》在日本創造的小成本電影發行奇蹟我們可以看出,這個奇蹟的發生也許是因為該片恰好投中了日本人的口味,但是日本發行體系的健全與發行人的優秀職業素養在這個奇蹟中是不可或缺的。本報記者李多鈺

 

參考資料

 

http://www.gouduo.com/works_1524.html

http://bbs.fanhall.com/cgi-bin/lb/cgi-bin/topic.cgi?forum=6⊤ic=263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