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心

違心

違心,指違背自己意願所說的話或做的事。見《左傳·桓公六年》:“‘嘉栗旨酒’,謂其上下皆有嘉德而無違心也。”。《北史·高允傳》:“違心苟免,非臣之意。”《醒世恆言·三孝廉讓產立高名》:“只因為你兩個名譽未成,使我作違心之事,冒不韙之名。” 魯迅 《野草·死後》:“我生存時說的什麼批評不值一笑的話,大概是違心之論罷。

基本信息

基本內容

違心違心
違心違 心

【拼音】wéi xīn

【解釋】違:背,違背 。指違背自己意願所說的話或做的事。

【探源】(1)二心;異心。《左傳·桓公六年》:“嘉栗旨酒,謂其上下皆有嘉德,而無違心也。”;(2)指不出於本心。如:違心之論。

【例句】你沒看出,他剛才說的話是違心的啊。

【基本解釋】

1. [false;against one's will;contrary to one's convictions]∶跟心愿相違背;不是出自本心

違心之言

2. [disloyalty]∶二心;異心

【詳細解釋】

1. 二心;異心。

《左傳·桓公六年》:“‘嘉栗旨酒’,謂其上下皆有嘉德而無違心也。” 清 洪升 《長生殿·獻飯》:“若有違心,皇天鑒,決不爽。”

2. 違背本人心意。

《北史·高允傳》:“違心苟免,非臣之意。” 宋 陸游 《閒趣》詩之三:“世情元自懶,不是事違心。”《醒世恆言·三孝廉讓產立高名》:“只因為你兩個名譽未成,使我作違心之事,冒不韙之名。” 魯迅 《野草·死後》:“我生存時說的什麼批評不值一笑的話,大概是違心之論罷。”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