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斯丁·威爾森

達斯丁·威爾森

達斯丁·威爾森,一個34歲的加拿大人,是雪上項目教練。

達斯汀-威爾森,一個34歲的加拿大人,身材短小精悍,面部輪廓清晰,淡藍色的眼睛總是有生動的表情,說不上兩句話,就會呵呵呵的笑出聲來。
都靈,是達斯汀第2次參加奧運會,上一次在鹽湖城,他連教練都不是,而這一次,他已經率領著一支幾乎是世界上最強大的空中技巧隊伍——中國隊了。中國女隊的李妮娜、郭心心,距離奧運冠軍只有一步之遙,集團優勢更讓世界側目;而男隊的韓曉鵬,乾脆在人們為女隊“歷史性遺憾”的一片嘆息聲中,實現了中國雪上項目歷史性突破,成為了都靈奧運會的冠軍。自從1994年、空中技巧成為奧運會比賽項目以來,中國隊曾在1998年獲得銀牌,2002年卻出現滑坡。而與4 年前相比,隊中的人員沒有太大的變化。僅僅花了1年半的時間,達斯汀到底對中國隊施了什麼魔法、使這支隊伍一躍晉身世界強隊之林?
魔法一:理念
達斯汀知道,他是第一個在中國冬季項目執教的、來自北美的教練。而此前,中國的教練員、特別是像單兆鑒等老一代教練員,已經在動作難度等方面為中國空中技巧奠定了相當良好的基礎。可惜的是,我們頭上始終頂著個“玻璃天花板”,明明看得見、卻摸不著冠軍的邊。然後,“洋和尚”來了……
別看達斯汀當運動員時沒獲得太好的成績,但作為教練,他卻有中國隊急需的素質,那就是先進的理念。他來自加拿大,而加拿大是最早發展自由式滑雪運動的國家之一;在執教中國隊前,他還在澳大利亞隊擔任了兩年的助理教練,而澳大利亞的成就是人所共知的——他們擁有鹽湖城冬奧會女子冠軍卡普林,世界上難度最高的女選手之一傑基-庫珀以及名將麗迪亞。擁有這些經歷,用“見多識廣”來形容達斯汀絕對不過份。他也認為,自己帶給中國隊最重要的東西,就是“經驗”;用冬季中心副主任、主管空中技巧的任洪國的話,就是讓我們“知道了世界是什麼樣的,外面是什麼樣的”。而在這樣一個高速發展的年代,沒有什麼比“開放”更重要了。
達斯汀所擁有的先進理念與經驗體現在許多細節上。空中技巧其實是運動員和教練員共同配合才能完成的項目,在雪道上與跳台旁的兩位教練,必須聯合指導運動員如何掌握速度和方向。而中國隊是直到外教到來後,才建立起山上、山下的一體化指揮系統的——冬季中心主任王揖濤對這一點相當認可,並認為除此之外,達斯汀在比賽準備、技術訓練上也有獨到的地方。而曾在1998年獲得奧運銀牌的老隊員徐囡囡還表示,達斯汀在臨場指揮上很有特點,很穩健,在“速度”這個對運動員來說至關重要的問題上,掌握得很到火候。
換個角度來說,達斯汀的到來也在慢慢改變中國空中技巧的國際形象。徐囡囡就透露,他與國際雪聯的各色人等相處更融洽,交流更直接——這就加深了空中技巧界對中國的了解,而對於一個打分項目來說,還有什麼能比“了解”更重要呢?中國體育屢屢在打分項目上遭遇不公正待遇,但在23日晚上,裁判很爽快的為韓曉鵬第一跳的落地打出了3.0的滿分——這樣的“魔法”,難道還不神奇嗎?
魔法二:態度
如果大家坐下來投票,票選中國運動員最缺少的素質,那當選的肯定是許多國外運動員在比賽中所擁有的那種“遊戲”的態度。而對空中技巧這個偶然性很大的項目來說,保持輕鬆自然的心態是相當重要的、保持“享受比賽”的態度是相當重要的——在任洪國看來,這是達斯汀帶來的又一個“魔法”。
任洪國說:“外教使運動員對這個項目的認識完全不一樣了,他讓運動員知道,自由式滑雪不僅是一種競技,還是一種文化。我們的運動員以前就知道跳跳跳,很死板的練練練,但外教讓運動員認識到,練是很重要的,但在苦練的同時,也要把這個項目當成一種快樂,要放開心胸去和別人交流。這樣一來,運動員的心態就變了。”
中國空中技巧運動員的心態的確是變了。無論是獲得金牌的韓曉鵬、獲得銀牌的李妮娜、還是什麼獎牌都沒有得到的徐囡囡、郭心心,他們都不會再像過去其他許多中國運動員那樣封閉自己,而是敢於放開心胸去和別人交流分享,去坦誠自己心中的思想和情感,去微笑著、勇敢的面對成功與失敗。達斯汀說:“我們已經創造了歷史,所以我們沒有壓力,我們就是來享受這項運動的。”而李妮娜說:“我之所以沒有像其他人那樣出現失誤,比較穩定,是因為我始終能把心態放平,只要做好自己就足夠了。”你一定能聽出,這兩句話之間的聯繫。
除了“享受比賽”,自信,也是達斯汀傳遞給他的中國弟子們的很重要的態度。多和中國空中技巧隊員接觸一下,你就能感覺到那種充沛但不張揚的信心,就像郭心心帶著淚花的誓言——“4年後,我一定做得比今天更好”;就像徐囡囡在韓曉鵬奪冠後情不自禁的尖叫歡呼……而韓曉鵬則說,無論情況怎樣糟糕,教練對他始終只有鼓勵,鼓勵他“你能行,你做得到”——這無疑是“讚美教育”的典型,終於讓一個連世界盃分站冠軍都沒拿過的人,登上了奧運會的最高領獎台。這樣的“魔法”,難道還不神奇嗎?
魔法三:心靈
韓曉鵬奪冠後,有外國記者問達斯汀,當初為什麼要選擇到中國執教,畢竟這是個文化傳統完全不同的地方。達斯汀回答:“他們面臨著很大的挑戰,但也有很大的機會,所以我來了。”
這的確是個很大的挑戰,能在中國長期執教的外國教練,成功者很少,多的也是與我們文化傳統相近的國家,如韓國。但現在,達斯汀-威爾森這個出生在加拿大埃德蒙頓、與中國相隔半個地球之遠的地方的人,已經被寫進了中國體育的歷史。而在這樣的成就背後,是達斯汀的又一項魔法——心靈。
這是一顆“耐心”。歐美文化的直率,常常使人缺乏耐性;但在中國文化中,很多事情是需要“慢慢”解決的。而達斯汀卻表示,他之所以能在中國有所成就,得益於加拿大人特有的耐心——起碼,他能對無窮無盡的“翻譯”過程、對再短也很少短於90分鐘的會議,保持輕鬆的態度。
這是一顆“恆心”。韓曉鵬奪冠後告訴記者,中國隊沒有聘用外教之前,他對外國人的印象很一般,覺得他們都很懶散,但達斯汀的到來,完全改變了他的看法—— 那完全是一個做事認真負責、毫不苟且的人。而冬季中心的幾位領導也表示,這個教練對工作的專注態度非常突出,會注意到許多細節問題。世界上的事情就怕“認真”二字,這條規律應該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
這是一顆“好心”。達斯汀是個“好人”,人品很正,這是韓曉鵬說的;徐囡囡也說,教練和他們的關係很平等,能很輕鬆的相互交流;而“他和隊員的關係都很好”,則是所有評價達斯汀的人都會提到的一方面。千萬不要小看這一點,對一個至今還說不上一句完整中國話的加拿大人來說,能讓人人都說他“好”,這又說明了什麼呢?即使面對初次相識的記者,他也會遞上EMAIL地址,然後說:“你們有任何問題,都可以給我寫信。”
這還是一顆“交心”——願意交流的心。任洪國透露,在我們與外教的合作中,並不是沒有發生過體制以及思維方式上的衝突。按照西方人的思維,既然聘我當主教練,我就應該說了算;而實際上,中國體育的運行體制另有一套獨特的指揮系統。然而,這些“險灘”都被中國隊與它的外教一一越過了,原因無他,目標一致,互相理解。還有一個細節,頗能說明達斯汀接受中國文化的努力:中國空中技巧隊參加都靈冬奧會的比賽服上,有中國傳統的織錦緞作為裝飾,而這就是達斯汀大力建議的。
達斯汀和中國隊的契約,在韓曉鵬奪冠那一刻,實際上就已經結束了。但他已經暗示自己希望留下,並對2010年冬奧會上中國隊的表現充滿了信心。而在這塊 “魔法”金牌面前,任洪國也鬆口說:“拿了金牌就應該續約了,他帶來的很多東西我們很需要,那將是引領中國空中技巧不止一代人的東西。”
當韓曉鵬奪得金牌之後,他的加拿大教練被中國人高高的拋向了天空、一次、兩次、三次……達斯汀事後說:“那一刻,我覺得自己站在了世界之巔。”如果真是如此,達斯汀就是和中國人一起站上去的;他帶來了神奇的“魔法”,而享受到這“魔法”帶來的勝利與愉悅的,正是我們。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