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失速非常規機動

"二

80年代初,聯邦德國W•B赫布斯特首先提出“超機動性”概念。1985年6月,美國和聯邦德國合作研製了以實現過失速機動為目標的X—31驗證機。1989年在第38屆巴黎國際航展中,前蘇聯的蘇—27首次表演了“眼鏡蛇”機動。在1995年巴黎國際航展上,x—31驗證機進行了“過失速機動性”表演,表演包括4種機動動作,過失速機動就是飛機迎角遠遠超過失速迎角,在速度非常小的狀態下,迅速改變飛機速度矢量和機頭指向的一種機動形式。過失速機動的全部含義是:電機從常規飛行狀態,拉桿作大角度躍升使迎角達到失速迎角(約30°~40°),並在減速過程中使迎角達到70°。首先使飛機作過失速機動,當速度下降到每小時幾十公里時,飛行員控制飛機繞立軸、橫軸或縱軸進行旋轉,從而可使機頭快速指向任意方向。由於速度小,旋轉角速度大,隨後推桿減小迎角退出失速,轉為俯衝增速恢復到常規飛行狀態。這種機動的旋轉角速度比常規機動瞬時角速度大一倍左右。機頭能迅速指向所需方向,就有利於快速發射具有離軸能力和全向攻擊的先進格鬥飛彈。
總之,過失速機動的基本特點是,:
一,飛機超過失速迎角。二,在過失速狀態下,飛機還能繞縱軸、立軸和橫軸轉動。同時具備這兩條,才是真正的過失速機動。由此看來,“眼鏡蛇”機動,只是跨進了過失速領域,在迎角大失速迎角的情況下,只具有控制俯仰飛行狀態的能力。所以“眼鏡蛇”機動並不具備過失速狀態下的偏轉和滾轉能力,只能說達到了過失速狀態,但還不能隨意機動。
由此可見,非常規過失速機動飛機應具備4點:第一,飛機應具有足夠的俯仰、偏轉和滾轉的操縱能力,能在機動過程中保持很高的操縱效率”為達到此要求,必須採用先進的輔助控制系統,如推力矢量技術就是其中一種。第二,飛機應具有極好的大迎角穩定性。這就必須採用閉環控制和先進的氣動布局來滿足。第三,飛機應選用高性能發動機,以保證在過失通機動中能正常工作。而且要求發動機的推重比高(至少大於1),耗油率低。第四,飛機應具在很短時間內產生很大的瞬時角速引的能力,即應轉得快,加減速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