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遠天主教堂

通遠天主教堂

通遠天主教堂位於高陵縣通遠鎮正街中段,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康熙五十年(1711),後成為陝西天主教教務中心,坐北向南,中為天主教,兩側為修堂、修生堂。

地理位置

通遠天主教堂位於高陵縣通遠鎮正街中段,屬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乾隆二十五年(1760),後成為陝西天主教教務中心,坐北向南,中為天主教,兩側為修堂、修生堂。天主堂為中西合璧式二層建築,占地面積1166平方米,主體為哥德式尖頂,堂內彩繪聖母、耶酥及天使像。1925年年附設保祿國小及玫瑰女小,1935年改為光華國小。現狀完好。存傳教士墓碑12通及石獅、聖水壇等遺物。

由來

元朝時期,方濟各教會傳教士來高陵傳教,很快得到當地人認可。明朝耶穌會傳教士方德望在此傳教。清朝康熙時(1668年),富平天主教信徒魏梁棟後裔及一戶康姓教民先後遷居高陵劉家堡,成為此地最早的天主教徒。當時西方傳教士信件交流,改稱劉家堡為“通遠坊”,即“通向遠方”之意。在高陵一代至今流傳,傳教士間通信,只需註明“中國通遠坊”,信件即可順利送達。由此可見,通遠坊在天主教宗教圈內影響之大。

轉折與興盛

康熙年間,由於“禮儀之爭”,天主教被禁止在中國傳播。高陵境內傳教士被遣送回國。原教堂被拆毀或做他用。

1840年以後,清廷在和外國列強的戰爭中慘遭敗績,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割地賠款開放通商口岸的同時,還允許外國傳教士在中國傳教。西方傳教士取得了合法傳教的權利,並且藉助本國勢力的保護,天主教開始了新的傳播。

在晚清至民國的一百多年間,高陵通遠一代成為天主教在西北的影響力和傳播中心。歷任主教都常駐通遠,統轄教區大小事務。外籍傳教士來陝也都在通遠坊居住,足見其在天主教區中的影響非同一般。

高陵天主教教產

晚清至民國,歷任主教為發展教會勢力,都致力於買地,建設各種教產。高陵境內現有天主教堂6處:通遠坊天主教堂、張白村天主教堂、郭路村天主教堂、北仁村天主教堂、蜜蜂王村天主教堂、岳華村天主教堂。現存的六所天主教堂大都修建於晚清至民國年間。

陝西第一任天主教主教馮尚任建總堂於通遠坊,經過歷任主教的完善和建設,以通遠天主教堂為中心的天主教教產一度達到最高峰。各種建築氣勢恢宏,占地340餘畝。主要建築包括主教公署大樓、修道院、修女院、教會醫院、光華國小、郵政代辦所、氣象站、地震站、發電站等,素有“東方小羅馬”之美譽。由於同治回亂和後來政策變化等諸多原因,曾經的諸多機構和建築已不復存在。通遠天主教堂現存天主堂一座,兩側為修堂、修生堂、聖母會大樓、神哲學院。天主堂為中西合璧式二層建築,占地面積1166平方米,主體為哥德式尖頂,堂內彩繪聖母、耶酥及天使像。1925年年附設保祿國小及玫瑰女小,1935年改為光華國小。存傳教士墓碑12通及石獅、聖水壇等遺物。

現存教堂建築簡介

通遠天主教堂現存主教堂始建於1844年,竣工於1848年。1957年又進行修建,至今保存完好,且一直具有實際意義上的使用功能。教堂占地面積約650平方米,可容納2000人。堂內兩側各設有一個耳房,並帶有走廊。尤為引人注意的是兩側牆面上鑲嵌的歷任主教墓碑。通遠天主堂歷任主教死後都埋在教堂內,不起封土,地面保持平整,只是將墓碑嵌於牆上。墓碑通常使用中西兩種文字,記述主教生平。到目前為止,堂內長眠主教、副主教計9位。其中包括天主教陝西教區郭德禮副主教、何阿多利各理熙主教、林雅瑪篤奇愛主教、西安教區戴夏德主教、主教方啟升、雅爾風徐方尚任主教、高愛斐削高一志主教等。每年11月2日,都會舉行瞻禮活動,紀念逝去的歷任主教副主教。

張白村教堂修建於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最初只有簡易堂三間。1954年重新修建教堂七間。

郭路村天主堂修建於清宣統元年,即1909年。

北仁村天主堂修建於1921年,1932年又續修。

蜜蜂王村天主教堂、岳華村天主教堂均修建於解放初期。

教會人物譜

何理德

義大利方濟各會士,1328年奉北京主教約翰·盈德高維諾之命來陝西高陵、三原一代傳教,有信徒千人余。

方德望、郭依納德

德國傳教士,1630年來陝傳教,監管全省教務。

方啟升

山陝代牧主教,1711年在高陵通遠購置土地,建磚木結構教堂7間。

馮尚任

義大利方濟各會士,近代陝西天主教區第一任主教。最初在山西傳教,隨著清政府對傳教的許可,羅馬教廷將山陝教區劃分成兩個教區,馮尚任被羅馬教廷任命為陝西省主教。1845至1848年間,監管甘肅教務。設總堂於高陵通遠並建主教府,同時創辦了一所男修道院,有意培養本地神職人員。

高一志

義大利人,1834年來到中國,初期在山西傳教,一年後到陝西。1835年,被馮尚任委任為主教職位繼任者。1847年被祝聖成為主教,馮尚任去世後成為陝西教區第二任主教。高自1849年任主教起,至1884年去世,任職長達35年,是歷任主教中任職時間最長的。1857年,修建通遠坊大教堂,寬14米,長約46米,總面積約1166平方米。通遠坊天主教堂成為當時西北地區最大的教堂,號稱天主教西北總堂。1862年,陝西發生回亂。同年5月14日,回軍攻陷渭北高陵、三原等地。回所到之處,十室九空,高陵全境僅通遠坊一處倖免。這得力於高一志和回軍的交涉,高稱大家同是“主”的信徒,從而彼此成約,互不相擾。因此,通遠坊得以保全。因此,許多百姓為了得天主教的保護,紛紛加入,天主教徒陡增,勢力得到迅速壯大。

林奇愛

義大利人,1864年來中國傳教。1865年到陝西,1867年任副主教。高一志去世後任陝西第三任主教。任內再次擴建通遠教堂,1884年收回西安天主教南堂(位於今西安五星街西段)。

何理熙

義大利人,陝西第四任主教。

胡定邦

德國人,1905年在德國被祝聖,1906年回高陵接替主教之位。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德法兩國交戰,陝西天主教內部鬥爭也異常激烈。德籍傳教士以胡定邦及其弟為一派,法籍傳教士以任副主教的穆斯理為代表,兩派相互攻訐謾罵,以至於不進行共餐。

穆斯理

法國人,任主教後繼續實行排擠義大利教室的政策,迫使他們自動離開陝西。穆斯里為人跋扈,大興土木,後因內外交困而被迫辭職。

希賢

義大利人,原在山西教區,1916年被羅馬教廷派往陝西教區任主教。1923年,創立“耶穌聖心方濟各第三修女會”。由於此會修女服裝為黑色,當地俗稱“黑會”。由此開始,聖心會成為中國天主教修女自己的組織。主要工作是在婦女中傳教,協助神父處理教內事物,兼辦慈善事業。

戴夏德

義大利人,1915年到中國,在山西廣靈等地傳教。1917年,隨希賢來陝。1928年,被羅馬教廷委任為陝西關中主教。1932年,因病卒於通遠教堂。1928年,陝西大旱,赤地千里,災民遍野。戴夏德在通遠開設粥廠,救濟災民,並藉機接受災民入教。戴移總堂於西安土地廟十字天主教堂。通遠坊教堂成為方濟各會的會院。1932年,陝西教區再次劃分,高陵教區劃歸三原教區管轄。

班錫誼

1932年,被羅馬教廷委任為三原教區第一任監牧主教。管轄高陵、涇陽、富平等13區縣教務。西安總教區也被劃分為西安、周至、三原、鳳翔、大荔五個教區。1952年,班錫誼被驅逐出境。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