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人必須也很愛電影

內容介紹

林奕華排演舞台劇這么多年,取材每多來自文學,手法上的靈感卻總是電影。令他難過的是,好電影似乎越來越少,電影與思想已漸行漸遠,成了現代人用來暫時解除焦慮的特效藥。如果電影人缺乏好奇心和想像力,漠視知性與心靈的滿足,無法掌握大眾的欲望和期待,那即使有再多光鮮亮麗的姿態、悲天憫人的情懷,也找不到投射的空間。

作者介紹

林奕華,橫跨劇場、舞蹈、電影、教育等不同領域的香港多棲創作人、批評家。1989—1995年旅居倫敦期間,自組“非常林奕華”舞蹈劇場。1995年回港後致力推動舞台劇創作,編導作品超過五十部。1999年獲香港藝術家年獎。1994年憑電影《紅玫瑰與白玫瑰》獲台灣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獎。自1997年起至今擔任香港大學通識教育、香港浸會大學電影學院、香港演藝學院人文學科講師。其批評文章散見《新京報》、《南方都市報》、《外灘畫報》、《上海壹周》、《明日風尚》、《號外》等各地報章雜誌。

作品目錄

等不到牧羊人的羔羊
給電影的情書
香港不重視什麼是“人”
舊瓶新酒
香港人漠視“真”
非誠勿擾
Boys will be boys
人質方程式
天水圍的日與夜
男人之苦
港片翻拍風
Laughing Gor 之變節
你聽到《風聲》了沒?
用耳朵看電影
What has revolution got to do with it ?
請君入甕的“感同身受”
72 家租客
葉問的“二” “三”事
《如夢》初醒
致謝晉
舞台姐妹
陳凱歌
第一次
何夢華
波蘭斯基
李安
費里尼
埃里克?侯麥
法國新浪潮
女人的欲望
男人不壞
迪斯尼特色的《赤壁》
沒有歷史感的“歷史大片”
保持通話
不夠 Camp
看不進的《畫皮》
梅蘭芳
梅蘭芳的孤獨
當年的《徵婚啟事》 ,今天的《非誠勿擾》
新宿事件
《新宿事件》的六個巧合
《新宿事件》仍然“很港產片”
政治正確
酷刑作為娛樂
十月圍城
十月圍城的“感動”
娛樂是條母狗
《杜拉拉升職記》的務實
張藝謀一二三
什麼叫犧牲?
同志大片
圓夢人
老少女戰士
欲望都市 :電影版
食慾都市
中國版《欲望都市》
名人推薦
功夫熊貓
雷霆喪兵
W.
女人大作戰
女人們
量子危機
故園風雨後
貧民窟的百萬富翁
好萊塢方程式
米爾克
別讓電影太嚴肅,別讓奧斯卡太沉重
胡士托風波
假結婚
九月號的惡魔
神探伽利略——容疑者X之獻身
華麗後台
當標籤等於名牌
欲望都市
從“男伴”到“玩伴”
仔和靚仔
評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禮
柏林電影節
影展全球浮誇化
電影節的真正主角
聖丹斯電影節
心清眼亮
女王評審團
威尼斯影展
台灣電影金馬獎
台灣電影的困境
柏林影展
坎城影展
難為了男人
標準
星星的意見
開季電影
片段預告
劇本
人人都是編劇
賀歲片出籠
電影預告片
夏季大片
五月等八月
中國女藝人
推特與電影
好萊塢暑假電影
十一國慶
封神榜
好萊塢沒有夏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