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地軌道

近地軌道

近地軌道(Low Earth orbit),又稱低地軌道,是指太空飛行器距離地面高度較低的軌道。近地軌道沒有公認的嚴格定義。一般高度在2000千米以下的近圓形軌道都可以稱之為近地軌道。由於近地軌道衛星離地面較近,絕大多數對地觀測衛星、測地衛星、空間站以及一些新的通信衛星系統都採用近地軌道。我國用長征一號、風暴一號兩種運載火箭發射的科學技術試驗衛星,用長征二號、二號丙、二號丁3種運載火箭發射的返回式遙感衛星以及用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發射的神舟號飛船,都是從酒泉發射中心起飛被送入近地軌道運行的。通過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發射的北斗導航試驗衛星也是被送入近地軌道。

簡介

近地軌道又稱順行軌道,它的特點是軌道傾角即軌道平面與地球赤道平面的夾角小於90度。我國地處北半球,要把太空飛行器送上這種軌道,運載火箭要朝東南方向發射,這樣能夠利用地球自西向東自轉的部分速度,節約火箭能量。地球自轉速度可通過赤道自轉速度、發射方位角和發射點地理緯度計算出來。因此,在赤道上朝著正東方向發射飛船,可利用的速度最大,緯度越高利用的速度越小。這就是為什麼大多數火箭總是朝著正東方向發射的緣故。

近地軌道上運行著的國土普查、氣象、資源、移動通信等各種用途的衛星,在人類生活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我國用長征一號、風暴一號兩種運載火箭發射的科學技術試驗衛星,用長征二號、二號丙、二號丁3種運載火箭發射的返回式遙感衛星以及用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發射的神舟號飛船,都是從酒泉發射中心起飛被送入近地軌道運行的。通過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發射的北斗導航試驗衛星也是被送入近地軌道。

軌道特性

在近地軌道的物體仍然受熱成層(離地約80至500公里)或散逸層(離地約500公里以外)的氣體阻力影響,視乎軌道的高度而定。近地軌道在大氣層與內范艾倫輻射帶之間,高度通常不低於300公里,否則軌道會因為大氣阻力而變得無用。

人類使用

近地軌道近地軌道

國際空間站,由亞特蘭提斯號太空梭在2007年6月19日拍攝國際空間站在一個軌道高度距離地球表面從

319.6km到346.9km的軌道上運行。

大多數人造衛星也在近地軌道上,它們的運行速度大約是27400km/h,環繞地球一周的時間大約在90分鐘左右,可是很多通訊衛星需要地球同步軌道,以和地球同樣的角速度運行。由於把一枚衛星放上近地軌道所需的能量較少,而近地衛星僅需功率較低的放大器也可成功輸送訊號,因此許多通訊項目使用了近地軌道。這些近地軌道不是與地球同步,所以需要一組衛星聯網去提供連續的復蓋面。近地軌道也適合遙感衛星,因為可以取得更詳細的資料。

雖然近地軌道上的地球引力不會比地面大幅減少,在近地軌道上的人和物體仍然會因為自由落體的影響而感受失重狀態。

太空垃圾

近地軌道太空飛行器與太空垃圾示意圖近地軌道太空飛行器與太空垃圾示意圖

地球軌道的太空垃圾超過10萬件,但是,所有這些在我們上方數百英里處以每小時17500英里的速度飛行

的太空垃圾對地球上的人不會有太大影響,因為地球的大氣扮演著壁櫥門的角色,可以有效地防止太空垃圾四處散落,砸到我們的頭上。但月球表面並沒有這層大氣保護屏障,所以,美國宇航局現在採取措施,防止繞月軌道堆積類似的殘片。

美國宇航局的新機器人探月計畫和太空人返月計畫要求我們必須處理月球軌道上的這些潛在殘片。美國宇航局的有關減少太空碎片的新程式要求確定月球軌道上的廢物處理問題,並分派任務確保任務結束行動不會對未來的探月計畫造成危害,或者對未來月球表面的操作造成危害。”這是因為月球軌道的每件太空垃圾都有可能衝出軌道,以每小時5000英里的速度砸向月球表面。對發射升空的太空人非常不利,而且對阿波羅歷史性著陸點也有潛在危險。

近地軌道上較大的太空垃圾近地軌道上較大的太空垃圾

1965年,在美國太空人第一次太空行走期間,“雙子星4”號飛船太空人埃德華·懷特丟失一副手套。在

隨後一個月中,手套以時速1.75萬英里在太空飛行,成為有史以來最為危險的服裝用品,直至它幾個月後在地球大氣層化為灰燼。

美國宇航局和其他機構逐漸地將部分太空垃圾編成目錄。美國雷達可以跟蹤直徑小到十分之一英寸的物體。

太空垃圾之所以受到如此重視,是因為它們嚴重威脅著太空人和太空飛行器安全。即便是個頭最小的螺母或螺釘與實施太空行走的太空人相撞,太空人會立時斃命。無論太空梭何時出現在軌道,監控網路都會定期檢查已知軌道碎片飛行軌道,以確定是否可能發生近距離接觸。如果另一件物體在距太空梭幾英里處飛行,一旦撞擊的機率超過萬分之一,地面控制中心就會下達命令,讓太空梭遠離這個物體。這種情況很罕見,一兩年發生一次。

太空垃圾和運行太空飛行器之間的破壞性撞擊向來極為罕見,因為現代太空飛行器裝備有防護屏,能夠使直徑達到半英寸的物體撞擊方向發生偏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