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工積分入戶

農民工積分入戶

積分入戶是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和廣東省戰略決策的重要舉措,指廣東省外來務工人員通過自身綜合條件與素質(如年齡、學歷、職稱、社保參保情況、房產情況、居住期限情況等)進行積分,積分分值達到一定標準並根據當年入戶總指標情況進行排名,排名達到相應名次人員即可成功積分入戶所在城市。

主要內容

2010年6月8日,“農民工積分入戶”的訊息成為各大新聞媒體評論的焦點。社會各界眾說紛紜,很多聲音表示,廣東省“農民工積分制入戶城鎮”是戶籍改革的破冰之舉,將慢慢的消融珠三角戶籍制度的堅冰。對於農民工本身來說,此舉將極大地調動他們勞動積極性和社會歸屬感,切實的改善自身生活質量,獲得相關的住房救助和子女入學保障。同時,這也有利於城市公平公正的引進高素質高技能的農民工,讓外來人員更更好的服務城市,為城市建設做貢獻。但讓我們再深入的思考農民工入戶後的住房問題,面對高房價,農民工即使是有了戶籍,那他們就真的能買得起房嗎?
對於“農民工積分入戶”這個問題,天津搜房網採訪了部分農民工網友了解到,雖然“農民工積分入戶”政策尚未在全國推廣,但他們同樣身深感欣慰,因為這讓他們親身感覺到自己即將成為這個城市的一份子,在他們給這個城市做貢獻的時候就意味著也可以和自己的家人在一起了,心中便有了一種希望。但在談及即使能夠取得城鎮戶籍,在接下來面對自己的住房問題時,他們同樣也表現出了深深地憂慮。部分網友稱,尤其是在一、二線的大城市,房價高不可攀,就連是目前的限價房和經濟適用房對他們來說也是比較遙遠的。他們期待著針對農民工生活更好的政策出台,相信自己會真正的融入城市生活,有自己的房子和能夠學習的機會。

新聞背景:

6月7日,廣東省人民政府出台《關於開展農民工積分制入戶城鎮工作的指導意見(試行)》 ,該省計畫從今年起到2012年,引導和鼓勵180萬名左右農民工通過積分制入戶城鎮、融入城鎮。現在,廣東省發改委和公安等部門正在研究,按照每年60萬名的額度制定分解指標下達各地。

“積分制”讓農民工入戶城鎮美夢成真

全市外來務工人員,你們想入讀公辦學校、入戶中山嗎?請參與積分。”今年1月12日,廣東省中山市《流動人口積分制管理辦法》正式啟動,全面接受全市122萬外來務工人員“積分制”入戶、入學申請。他們將根據自己的“積分”,角逐上千個入戶指標和數量可觀的子女免費義務教育指標。在今年全國“兩會”上,農民工入戶“中山模式”吸引著代表們的注意,中山市通過對流動人口實行積分制,在制度上在全國率先探索出一條可行的農民工進城的新路子。
據了解,該《辦法》啟動前,中山已進行了3年外來務工人員入戶的探索。截至目前,已有100多人辦妥了入戶中山的手續,他們都是歷屆“百佳外來務工人員”。通過“積分制”的實施,讓農民工城市夢成為了現實。

中山模式:外來工找到了歸屬感

中山浩哲製衣有限公司服裝設計師劉亮就是有幸獲得中山戶籍的外來人員中的一個。劉亮畢業於天津紡織學院服裝設計系,8年前,為了實現自己做一個優秀服裝設計師的理想,他南下中山。
“為什麼選擇中山,這裡的環境好啊,藝術創作需要優美的環境,何況還有全國著名的服裝專業鎮———沙溪。許多世界頂級名牌都在這裡生產,可以學到好多的東西。”劉亮一到中山就被吸引住了。幾年之後,他設計水平突飛猛進,作品多次在各種比賽中獲獎,更讓他自豪的是去年他還獲得“廣東省十大服裝設計師”稱號。

但是常常讓他感到不安的是,他不是中山人,有一種強烈的漂泊感。“外地人不僅孩子讀書成問題,還有很多的不方便,比如說要到國外參賽還得回原籍辦戶照什麼的,很耽誤時間。”成名之後,許多城市向他伸出了“橄欖枝”,他也開始動搖當初的選擇。幸好,這時候中山“積分制”開始實施,他獲得“百佳”殊榮,取得入戶中山資格。
他說,“入戶之後腦海里持續了8年之久的漂泊感一掃而空。”他告訴記者,目前他已在中山買房安家,還打算成立自己的公司。
中山市流動人員管理辦公室副主任陳順葆介紹說,從2007年起,中山市就開始了“外來工入戶中山”的探索,當時是試驗以評選“百佳外來務工人員”方式探討外來工入戶中山的可行性,被評為“百佳”的外來務工人員可選擇自願加入中山戶籍。
但他表示,雖然中山的“積分制”起源“百佳外來務工人員”評選,但“積分制”實施以後,入戶不再僅僅局限在對優秀外來工的獎勵,而旨在建立一個公平的戶口機制,中山決定每年將按照社會經濟發展需要、以積分排名的方式為外來流動人員安排一定數量的入戶指標,並逐步實現對外來務工人員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其實“積分制”中山模式受益還不僅僅是那些有學歷的外來“白領”,有技能的“藍領”工人一樣能實現城鎮夢想。
今年中山“積分制”入戶,對有技能的工人實行了技術等級與“白領”們文憑同樣待遇,他們只要通過培訓經過技能鑑定,達到了技師或者中級職稱,就與大專文憑一樣獲得60分,並即可入戶城鎮。
李華平來自廣東清遠的貧困山區,3年前他在清遠高級技校畢業後來到中山火炬開發區的一家企業,那時候他已獲得中級工資格證書。3年中,他為了提高自己的技能不斷地參加培訓,兩年後經考試成為了一名技師。今年他聽說技師與大專畢業同樣可獲得60分入戶口,於是報名參加了“積分制”。
現在他入戶名字已被公示,不久就會成為中山火炬開發區的居民了。他高興地告訴記者,落戶之後他打算結婚成家。“開發區有省一級的國小,以後我的孩子就可以去那裡讀書。”他對未來充滿憧憬。

“積分制”讓珠三角戶籍制堅冰開始融化

據陳順葆介紹,目前中山市有流動人員約122萬人,約占全市總人口的45.7%。從2007年開始,中山市已按照先局部後整體、先試點後推開的方針,先後在小欖鎮、火炬開發區、東升鎮3個鎮區開展流動人員子女憑積分入讀公辦學校試點,反響積極。
2009年,中山市政府頒發了《中山市流動人員積分制管理暫行規定》和《中山市流動人員積分制管理實施細則》,在全國率先全面推行流動人員積分制管理。檔案明確,中山以後每年將按照社會經濟發展需要、以積分排名的方式為外來流動人員安排一定數量的入戶指標,另外,達到一定分數的流動人員子女亦可入讀公辦學校,這標誌著中山市以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目標的戶籍管理創新和社會管理體制改革又邁出重要一步。
2010年,中山市根據各鎮區教育資源情況和流動人口數量,確定了年度全市流動人員積分管理入戶3000名的指標,並於3月1日在市內各大主要媒體公布,反響強烈。截至3月31日,全市流動人員積分總申請量24278人,其中符合入戶申請的2659人(其他為入學申請,指標6000名)。5月以來,各鎮區對申請人的積分進行排名,並在中山市主要媒體公示完畢,進入辦理入戶手續的最後程式。
“‘積分制’以公開透明的方式,解決了有限公共資源如何分配的問題。”中山有關負責人表示,流動人口“積分制”管理有利於推進外來工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和市民化,增強流入地政府人口巨觀調控能力,為我國戶籍制度改革和流動人口管理探索經驗。
確實,“積分制”的實施,讓珠三角戶籍制的堅冰開始融化,外來工可能“移民”,意味著可以享受當地有關的子女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公共服務。記者也從他們的臉上看到由衷的喜悅。

“公平、公正”引進高素質高技能農民工

陳順葆說,流動人員“積分制”管理工作是一項系統的社會工程,涉及面非常廣,社會影響非常大。因此公平、公正的原則非常重要。
據陳順葆介紹,學歷、職稱、捐血、做義工,都可以折算為一定的分數,像這樣的積分項目有34個之多。每個人的分數和排名情況實時發布在網站上供查詢。目前,中山市已有40餘萬流動人口納入了積分制管理。
參與這一課題研究的廣東省社科院研究員鄭梓楨告訴記者,“積分制”具體計分標準由三部分組成,即基礎分、附加分和扣減分,其中基礎分指標包括個人素質、工作經驗和居住情況三項內容,附加分指標包括個人基本情況、急需人才、專利創新、獎勵榮譽、慈善公益、投資納稅等十項內容,扣減分指標包括違法犯罪和其他違法行為兩項內容。這一系列指標劃分得非常細,這是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制定的。積分可加可減,如果違反計生政策,甚至違法犯罪,積分就會一下子大幅減少。
據了解,下一步,中山還將採取強有力的措施,真正發揮積分管理制度在引導流動人員遵紀守法、自我提升素質、服務社會方面的作用,保證被納入“積分制”管理,特別是享受入戶流動人員的整體素質,真正地將高素質、高技能、高貢獻的人才引進來,不斷最佳化人口結構,促進社會經濟發展。還將進一步深化研究,對制度設計進行不斷完善,提高“積分制”管理的科學性和操作性,增強其惠民性,讓制度惠及所有中山建設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