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克萊劉易斯

辛克萊劉易斯

辛克萊·劉易斯(1885~1951)美國作家。1914年,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我們的雷恩先生》問世。主要作品有《大街》、《巴比特》、《阿羅史密斯》等。1930年作品《巴比特》獲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理由:“由於他充沛有力、切身和動人的敘述藝術,和他以機智幽默去開創新風格的才華”。辛克萊·劉易斯是美國第一位諾貝爾文學獲獲得者,他的文學創作生涯可劃分為三個時期,1920-1929年是其“黃金時期”,他創造了地地道道的美國風格,作品是最早反映出女權主義意識。

辛克萊·劉易斯(Sinclair Lewis,1885—1951)是美國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但1930年11月的評獎結果,在美國評論界引起的反應主要不是歡迎和讚賞,而是譴責和攻擊。大多數評論家不但譴責辛克萊·劉易斯,而且譴責諾貝爾獎評審會“對美國的侮辱”,說授獎給辛克萊·劉易斯是“因為他的書滿足了歐洲人侮辱美國的欲望”。辛克萊·劉易斯本人對此當然不會感到意外,因為1920年他的《大街》出版後引起的反應也是爆炸性的。《大街》一方面在當時美國出版史上創了銷售量的最高紀錄,千萬讀者爭相購讀,一年之內印刷了二十八次;另一方面,它也招致保守的評論界對作者猛烈的譴責。《大街》的諷刺太辛辣,揭露批判太尖刻了。作者的鄉親(認出自己成了小說人物原型的)不原諒他,辛克萊·劉易斯的父親(《大街》主人公肯尼科特大夫以他為原型)也不原諒自己的兒子。從1920年到1929年辛克萊·劉易斯的五部小說都充滿了批判性,無怪乎守勢力對他那么深惡痛絕。辛克萊·劉易斯本人當然毫不妥協。和1926年他拒絕接受普利茲獎不同,1930年這次他接受了諾貝爾文學獎,並在領獎時發表了題為《美國對文學的恐懼》的長篇演講,繼續抨擊保守勢力。嘲諷、揭露、批判落後和保守勢力,是他一生的創作基調。他一生的價值在這裡,他對美國文明、進步的貢獻也在這裡。他死後,墓碑上鐫刻的,除了姓名和生卒年外只有“《大街》的作者”這幾個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