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基因培育肌肉豬

轉基因培育肌肉豬

轉基因培育肌肉豬是通過基因改造的方法培育出新型的瘦肉豬。

基因改造

美國當地時間6月30日,國際學術期刊《自然》(Nature)在其官方網站披露這一訊息,並稱,上述研究人員尚未發表這一研究成果。
基因(gene)是生物體的遺傳物質在功能意義上的最小單位,多個核酸形成的片段構成一個基因。這一基因改造動物不同於傳統意義上的“轉基因”。基因改造的意義更廣泛,泛指生物體的基因組被人為修改,包括“轉基因”。而“轉基因”特指將一種生物的一些基因導入到另一種生物中,常常涉及多個基因。
韓國首爾大學的分子生物學家Jin-SooKim帶領的研究團隊完成了這一工作,他們只改變了豬的一個基因就達到了上述效果。Jin-SooKim認為,該動物自然情況下也能發生這樣的改變,“通過常規的育種手段,我們可能得耗費幾十年,達到同樣的效果”,而現在,研究人員只是按了“快進鍵”。
與轉基因相比,Jin-SooKim研究團隊對新型瘦肉豬進行的基因改造就少得多,所以,研究人員希望有關部門能夠放鬆監管,使其成為首批被人類消費的基因工程動物。
由於擔心基因改造對環境和健康可能造成負面影響,目前還沒有基因工程動物被批准上市的先例。能夠快速生長的轉基因三文魚此前被認為很接近監管部門的最終批准上市,但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目前仍未放行。 6月10日,加拿大和瑞典的研究人員發表研究論文稱,轉基因三文魚對野生三文魚的威脅仍不明朗,有評論認為,現在就進行環境釋放,可能是不明智的選擇。

新型肌肉豬

培育新型瘦肉豬——雙肌性狀改良豬(double-muscled pig,兩倍肌肉的豬)的關鍵是myostatin (MSTN)基因,該基因抑制肌肉細胞的生長,但在一些動物,如牛、狗中,該基因發生變異,導致肌肉細胞瘋長,肌肉異常發達。
Jin-Soo Kim研究團隊選擇從豬的胚胎細胞入手,用TALEN的方法修改了它的基因,敲除掉其中所有的myostatin基因,然後由其合作夥伴接手。中國吉林延邊大學的動物克隆專家、教授尹熙俊將這個基因改造後的細胞的“核”,移植到另一頭豬的卵細胞中,克隆出小豬,他們一共克隆了32頭。
Jin-Soo Kim研究團隊尚未發表上述研究結果,但海納·尼曼(HeinerNiemann)稱,從照片上看,這些基因改造的豬具有典型的“兩倍肌肉”的性狀。海納·尼曼在德國羅福樂研究所(Friedrich Loeffler Institute )工作,是對豬進行基因改造的先驅。
尹熙俊稱,這些豬的瘦肉率和產肉率都比普通品種高,但他們也遇到一些問題,32頭豬中只有13頭的壽命超

培育情況

Jin-Soo Kim研究團隊接下來想嘗試另外一種基因改造的方法——CRISPR/Cas9,2014年9月,美英兩國的研究人員使用CRISPR/Cas9的技術培育出“兩倍肌肉”的山羊。
Jin-Soo Kim希望把最終培育出的“兩倍肌肉”的豬的精子賣向中國市場,因為這裡對豬肉的消費量很大,並且數量在增加。Jin-Soo Kim同時認為,中國目前的監管氛圍也對他有利,“我認為中國會開先河”。
吉林延邊大學官網顯示,韓國中央電視台KBS1頻道5月29日在新聞中報導該校轉基因動物與胚胎工程吉林省重點實驗室尹熙俊教授研究團隊科研成果—“雙肌性狀改良豬培育”。該研究團隊利用新一代基因組編輯技術及體細胞核移植技術,模擬大動物肌肉生長抑制素 (Myostatin,MSTN) 基因的自然突變,在國際上首次獲得十餘頭雙肌性狀公豬,且均表現出肌肉超表達特徵。該成果可用於新概念瘦肉型品種的建立,提高瘦肉率和肉品質繼而提升經濟效益,達到產業化目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