輥碾

輥碾

語出:明 徐光啟 《農政全書》卷二二:“夫 江 淮 之間,凡漫種稻田,其草木齊生並出,則用此輥碾,使草禾俱入泥內。”

輥碾
(元代)王禎圖/文
世呼為“海青碾”①,喻其速也。但比常碾減去圓槽,就石咼榦栝以石輥;上置板檻,隨碾榦圓轉,作竅下谷;不計多寡,鏇碾鏇收,易於得米。較之石咼碾,疾過數倍,故比於鷙鳥之尤者,人皆便之。
摘自《東魯王氏農書·農器圖譜》
注釋:
①清海:猛禽名,雕屬。以其飛翔疾速喻碾谷之快速。
“制碾應嫌杵臼遲”(當代)
這標題是王禎先生農具詩之頭句。說是詩,其實就是一句大白話:造碾之原因,是因為杵臼脫速度太慢。
速度就是科技,古今亦然。以碾脫粒在元代是先進生產力。“先進”變“落後”是因為“人碾”、“畜碾”之後還有“機碾”,轉速越來越快。輥碾比機碾“落後”嗎?亦不盡然,輥碾脫粒“低碳”、“環保”且簡便。“頓教粒食從今易,別轉礌車疾似飛”,距今約七百年前之王禎先生形容輥碾之詩句,未免有點誇張;若是描述今之“機碾”,則過於寫實,略欠詩味。
(庚寅年秋分攝於豫北太行山)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