軋制工程學

軋制工程學

《軋制工程學》是在本科教育的基礎上,為繼續從事軋制生產和技術工作的人員編寫的,可幫助讀者解決現代軋制工程的問題。

基本信息

出版社: 化學工業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1月1日)  叢書名: 現代軋制技術叢書

平裝: 499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122051318

條形碼: 9787122051318

產品尺寸及重量: 23.6 x 16.8 x 2 cm ; 699 g

ASIN: B0030BG9B0

內容簡介

《軋制工程學》內容簡介:從事軋制工程的人員都知道,大學期間所學軋制理論僅是從力學角度分析軋制過程,亦即力能、變形、運動學諸參數的計算,而工藝課基本上是經驗性地描述。這種情況遠不能滿足從事現代軋制工程的技術人員的要求。

書中全面、系統地介紹了軋制工程中技術人員應掌握的塑性加工學、工藝編制、技術仿真、原料物流、質量控制等知識。在編寫中,打破了傳統板、管、型的界限,例如:生產計畫的編制以最為複雜的—體化的熱軋板帶生產為重點介紹,產品精度以無縫管壁厚不均為典型介紹,其他方面難題讀者可以舉一反三、迎刃而解。

目錄

緒論

第1章 軋制過程的基本概念

1.1 簡單(理想)軋制過程模型

1.1.1 咬入條件

1.1.2 軋制的變形、運動學、力學條件

1.2 影響軋制過程的因素及三種典型軋制情況

1.2.1 軋制影響因素

1.2.2 三種典型軋制情況

1.3 第一類影響軋制因素

1.3.1 影響金屬變形抗力的因素

1.3.2 金屬變形抗力的理論和假說(數學模擬)

1.3.3 軋制時變形程度、變形速度、變形溫度的確定

1.4 第二類影響軋制因素——外摩擦及外區

1.4.1 外摩擦

1.4.2 外區的作用

第2章 軋制參數計算的理論基礎

2.1 塑性加工學的綜合體系

2.2 應變與應力的關係

2.3 塑性加工學的基本定律

2.3.1 質量守恆定律

2.3.2 動量守恆定律

2.3.3 能量守恆定律

2.4 塑性加工的物性方程

2.4.1 屈服條件

2.4.2 應變與應力的關係

2.4.3 軋制過程流變學

2.5 連續介質力學的邊值問題

2.6 塑性加工問題的求解方法

2.6.1 虛功原理、最大塑性功原理和上下界定理

2.6.2 塑性變分原理

2.6.3 軋制力學問題的求解方法

第3章 工藝和設備強度設計的理論基礎

3.1 軋制壓力

3.2 軋制壓力計算

3.2.1 截面法

3.2.2 其他軋制壓力計算方法

3.3 關於提高軋制力計算精度問題

3.3.1 關於計算精度

3.3.2 密切結合生產建立模型

第4章 設備結構設計的理論基礎

4.1 二輥軋機輥系受力分析

4.1.1 簡單軋制情況下輥系受力分析

4.1.2 作用在軋輥上的力的方向

4.2 四輥軋機輥系受力分析

4.2.1 工作輥驅動情況下的輥系受力分析

4.2.2 軋制穩定性的分析與偏移量的計算

4.2.3 驅動支撐輥情況下的輥系受力分析

4.2.4 工作輥的側向彎曲與打滑

4.3 多輥軋機輥系受力分析

4.3.1 十二輥軋機的輥系受力分析

4.3.2 偏八輥軋機的輥系受力分析

4.4 輥系受力分析的簡化方法

第5章 設備電氣設計的理論基礎

5.1 傳動軋輥所需力矩

5.2 軋制力矩

5.2.1 由軋制力計算軋制力矩

5.2.2 按能量消耗確定軋制力矩

5.2.3 張力、軋輥壓扁等因素的影響

5.3 軋制功率

5.3.1 理論計算方法

5.3.2 附加力矩

5.3.3 動力矩

5.3.4 負荷圖

5.3.5 由能耗曲線確定功率

5.4 單位能耗曲線

第6章 設備剛度設計及厚控的理論基礎

6.1 軋制的彈塑曲線

6.1.1 軋件的塑性曲線

6.1.2 軋機的彈性曲線

6.1.3 軋制的彈塑曲線

6.2 軋機調整圖示

6.3 軋制彈塑曲線的建立方法

6.3.1 軋機剛度

6.3.2 剛性係數K的計算

6.3.3 塑性係數M的計算

6.4 厚度自動控制及厚控方程

6.4.1 厚控方程

6.4.2 厚控方案

6.5 最小可軋厚度

6.6 軋制時的振動——軋機彈性變形的另一形式

6.6.1 冷帶軋機的振動

6.6.2 軋機振動頻率計算方法

6.6.3 振動的實驗研究和生產性研究

第7章 軋制動態過程控制的理論基礎

7.1 連軋張力

7.1.1 張力公式推導

7.1.2 連軋張力分析

7.2 前滑

7.2.1 前滑及後滑的表示方法

7.2.2 影響前滑的因素

7.2.3 孔型中的前滑

7.3 連軋綜合特性及過程模擬

7.3.1 影響係數法

7.3.2 直接計算法

7.4 全連續軋制理論

7.4.1 動態規格變換工藝

7.4.2 動態規格變換的數學模擬

7.5 連軋綜合力學模型

7.5.1 力學方程

7.5.2 軋制運動學方程

7.5.3 軋制物理方程

7.5.4 起始條件與邊界條件

第8章 孔型設計及寬度控制的理論基礎

8.1 軋制時金屬的流動

8.1.1 應力、應變沿軋件截面的分布假設

8.1.2 用視塑性法建立軋制的應力、應變場

8.1.3 沿軋件長度方向變形不均勻性

8.1.4 帶材軋制時沿軋件寬度的應力分布

8.2 坯料端部變形

8.3 孔型的界定及幾何描述

8.3.1 孔型的分類

8.3.2 孔型的組成

8.3.3 孔型的配置

8.4 金屬在孔型中的流動和變形計算

8.4.1 孔型軋制的變形特點

8.4.2 寬展的計算

8.4.3 變形係數

第9章 板形控制的理論基礎

9.1 板帶產品的幾何偏差描述

9.1.1 板帶斷面形狀的限定

9.1.2 板帶形狀的限定

9.1.3 板形與延伸的關係

9.1.4 平直度表示法

9.2 板形影響因素的理論基礎知識

9.2.1 軋制力的三元理論

9.2.2 軋件的不均勻變形及其對板形的影響

9.2.3 軋制時的張應力

9.2.4 軋件的殘餘應力

9.2.5 軋輥的彈性變形

9.2.6 軋輥熱凸度的計算

9.3 板形控制的基礎理論知識

9.3.1 彎輥技術

9.3.2 軋輥軸移技術

9.3.3 改變軋輥凸度

9.4 板形仿真及對板形問題的分析

9.4.1 產品板形的確定——板形方程

9.4.2 軋制因素對板形的影響

9.4.3 板形控制技術及控制效果

9.4.4 橫向剛度的數學及幾何描述

9.5 板形綜合治理

9.5.1 板形綜合治理策略

9.5.2 產品診斷

9.5.3 原料精度

9.5.4 各工序的板形治理

第10章 工藝規程制訂的理論基礎

10.1 最最佳化技術的基礎知識

10.1.1 統籌法及優選法

10.1.2 線性規劃

10.1.3 動態規劃

10.1.4 不確定規劃

10.2 最佳參數選擇

10.2.1 工作輥徑的選擇

10.2.2 軋制速度選擇

10.3 工藝方案最優選擇

10.3.1 孔型系統的選擇

10.3.2 工藝制度最佳化

10.3.3 最佳化技術的套用實例

10.4 工藝規程制訂的基本原則

第11章 軋制生產過程仿真的理論基礎

11.1 軋制生產系統

11.1.1 現代軋制生產是一個巨系統

11.1.2 軋制生產系統的分析方法

11.2 軋制生產系統的數學特徵及仿真

11.2.1 關於非確定性的哲學思考

11.2.2 離散事件仿真方法的基本原理

11.2.3 離散事件仿真方法

11.2.4 離散事件仿真語言

11.3 軋制生產物流學

11.3.1 物流學基礎知識

11.3.2 軋制生產的物流學特徵

11.4 軋制生產物流系統仿真

11.4.1 方坯連鑄-連軋(CC-CR)物流系統仿真

11.4.2 寬頻連鑄-連軋(CC-CR)物流系統仿真

11.4.3 “上引-盤拉”紫銅小管生產物流系統仿真

第12章 軋制生產運作管理的關鍵技術

12.1 生產運作管理及管理系統

12.1.1 生產運作管理系統

12.1.2 生產作業計畫

12.1.3 冶金企業生產作業計畫的編制、實施及控制

12.2 冶金一體化生產-連鑄坯熱送熱裝技術

12.3 作業計畫編制

12.3.1 冶-鑄-軋一體化作業計畫編制和控制的困難性

12.3.2 冶-鑄-軋一體化作業計畫的編制

12.4 冶-鑄-軋一體化作業計畫的動態變更

12.4.1 一體化生產系統穩定性分析

12.4.2 冶金一體化生產系統線上計畫調整策略的制訂

12.5 作業計畫的評價分析

12.5.1 冶-鑄-軋一體化生產系統的仿真模型

12.5.2 冶-鑄-軋一體化生產系統的仿真結果

12.5.3 簡單的分析

12.6 生產分析

12.6.1 市場需求帶來的問題

12.6.2 設備故障和生產操作

12.6.3 生產管理狀況

12.6.4 庫存狀況

12.6.5 綜合收得率

12.7 信息發掘及利用

12.7.1 信息利用中的問題

12.7.2 信息利用舉例

12.7.3 培訓仿真器及虛擬實驗室

第13章 產品質量管理及控制的關鍵技術

13.1 產品質量

13.1.1 質量要求

13.1.2 產品精度與成本的關係

13.1.3 產品幾何精度標準

13.2 質量管理

13.2.1 質量管理的發展簡述

13.2.2 全面質量管理

13.2.3 實現全面質量管理的方法

13.2.4 質量管理數學工具

13.3 厚板廠質量管理系統

13.3.1 產品質量的協同管理

13.3.2 厚板廠質量管理系統

13.4 產品缺陷及工序的管理和控制

13.5 質量控制

13.5.1 質量控制追求的目標

13.5.2 無目標值的質量控制

13.5.3 無縫鋼管壁厚不均分析

13.5.4 無縫鋼管壁厚精度的控制

第14章 產品性能預報及控制的理論基礎

14.1 冶金學因素及合金設計

14.1.1 合金成分的主要作用

14.1.2 化學成分、微觀組織與性能的關係

14.2 熱軋的高溫熱力學過程

14.3 形變熱處理及控制軋制

14.3.1 奧氏體向鐵素體轉變的類型

14.3.2 控制軋制時奧氏體晶粒的三個變化階段

14.3.3 控制軋制工藝參數設計

14.4 軋制產品性能預報及控制

14.4.1 性能預報模型

14.4.2 金屬學模型

14.4.3 熱學模型

14.4.4 性能預報系統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