躞蹀

躞蹀

躞蹀是一個漢語辭彙,拼音是 xiè dié,指小步行走貌;徘徊。出自《聞見異辭·塑神鎮鬼》“候至三四更,西北角倏走出一女郎,躞蹀步到二人前,有下拜之象。”

基本信息

引證解釋

1、小步行走貌。

唐 鄭嵎 《津陽門詩》:“鳴鞭後騎何躞蹀,宮妝襟袖皆仙姿。”

清 許秋垞 《聞見異辭·塑神鎮鬼》:“候至三四更,西北角倏走出一女郎,躞蹀步到二人前,有下拜之象。”

2、徘徊。

南朝 宋鮑照《擬行路難》:“丈夫生世會幾時,安能蹀躞垂羽翼? ”

唐 張祜 《愛妾換馬》詩:“嬋娟躞蹀春風裡,揮手搖鞭楊柳堤。”

柯靈 《香雪海·懷傅雷》:“我在僻靜的 淨寺 一帶躞蹀了大半天,想來想去,想不透怎么會發生這樣一個大轉折。”

相關作品

漢 卓文君的《白頭吟》

皚如山上雪,皎若雲間月。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

今日斗酒會,明旦溝水頭。躞蹀御溝上,溝水東西流。

淒淒復淒淒,嫁娶不須啼。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

竹竿何裊裊,魚尾何簁簁。男兒重意氣,何用錢刀為。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