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生

路生

路生,作家、記者[新聞媒體工作者]、編劇,媒體策劃人及紀錄片撰稿人。羊文化的寫作者、倡導者、傳播者,著有羊性系列長篇小說三部曲《懷念羊》、《土匪羊》、《甲骨羊》和長篇小說《羊眼》。1976年生,甘肅靖遠縣人。曾在軍旅,轉業後進入媒體。曾遊歷於西部十餘年,出任多家報刊總編輯,參與多部影視劇及紀錄片的撰稿與創作。著有個人人文地理專著《大西北文化苦旅》、《中國尊嚴》等。正在完成大型紀實文學專著《中國西部人類生存報告》和《絲綢之路文化旅遊系列叢書》。認為優秀的文學作品不但要發現過去、認知現在,還要能夠預測未來。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
1976-?

主要作品

路生

懷念羊

講述了一個具有少數民族血統的家族近百年的歷史。作者通過這個家族中三代軍人的傳奇經歷,以及他們和他們身後的女人面對生活磨礪之時表現出的堅韌與理智,以真誠的筆調與樸素的情懷對小說中人物的命運進行展現與揭示, 用“羊性”這一概念反映了人類對土地、對家園、對社會、對自然的偉大情感。

《土匪羊》

=
主人公路生和他新婚的妻子旅行西北,他們把一路上所見、所聞、所思全都記錄了下來。他們懷揣一個有關高原石的秘密,最終發現的卻是人世間一個再也普通不過的真理,一個水與海的簡單關係,一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話題。

《羊眼》

7
作者以一個平常但也神秘的小山村為敘事背景,塑造了一個個鮮活的西北普通人物形象。作者主張文化應該倡導人心向善、向美,而不是教人張揚欲望,提倡在人生的道路上應該具備的是“狼性羊心”,而非單一的“狼性”或者“羊心”。該書一經上市便引起了讀者的廣泛關注,被業內人士稱作是作者繼“羊性”系列長篇小說三部曲之後推出的又一部安妥靈魂的性情之作。中國文史出版社,2014年。

《大西北文化苦旅》

寧夏,甘肅,新疆,青海,作者寫了一條由寧夏固原至甘肅靖遠一帶,再到河西走廊、新疆吐魯番,再去南北疆的主線,這也是絲綢之路的重要一段,通過這條線把西北串聯起來。關注了漢唐與西部少數民族的關係,通過中原王朝與匈奴、突厥等展開的戰爭來說明一些問題,卻又不小心聽到了文化的碰撞與融合,就像花開花落的聲音帶著靚麗的芬芳和深情的輓歌,讓人在美妙的享受里同時感悟到悲涼的懷念啊。

《到巴彥淖爾來看中國》

=
《到巴彥淖爾來看中國》用45萬文字和200餘幅圖片,從文化、旅遊、經貿等多方面,對我國古代早期絲綢之路的形成與發展進行了探索。記述了草原絲綢之路與沙漠絲綢之路交匯區域——河套地區對中國文化歷史發展進程的貢獻和影響,是作者多年研究河套地區絲路文化的傾心之作。作者在書中提出,以巴彥淖尓為基點的黃河河套及周邊地區的繁榮,對中國歷史的進程有著深遠影響;賀蘭山和陰山構築了中國北部邊疆的防禦體系。
作家路生髮現認為,傳統意義今天人們所說的絲綢之路北線是指由長安至固原,再由固原經今甘肅靖遠、景泰進入河西走廊和新疆及其以遠的地方。但在漢帝國沒有完全控制河西走廊之前,絲綢之路北線是由長安至固原,經由今銀川地區、阿拉善地區、巴彥淖爾地區,過甘肅北部,在新疆地區與後來由長安經河西走廊向西的主幹道會合,全長1000多公里。這就是說,絲綢之路早期中原華夏民族是通過蒙古草原與西方取得聯繫,也可通過陰山與阿爾金山間的巨大通道進入現在新疆哈密或吐魯番,由居延海沿阿爾泰山南麓西行通往西域。中國文史出版社,2016年。

個人生活

0
路生曾遊歷於西部十餘年,參與策劃“全國晚報記者西遊記”、“西部億萬讀者喜歡的品牌”、“跟著黃河走寧夏”等大型採訪報導,同時參與撰寫《西天爛漫》、《記者眼裡的中國西部》(上下兩冊),以及多部影視劇及紀錄片的撰稿與創作。
目前,正在完成大型紀實文學專著《中國西部人類生存報告》和《絲綢之路文化旅遊系列叢書》。
工作之餘酷愛玩味地理學與風水學,認為優秀的文學作品不但要發現過去、認知現在,還要能夠預測未來。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