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十四時代(上下)/名人與時代

從19148年起,他就在紐約的一家長老會堂演講哲學史與文學史,前後14年,為他的《哲學的故事》與《世界文明史》兩部書預作準備。 1926年,出版《哲學的故事》獲得出乎意料的成功,從此偕同夫人投注畢生精力從事《世界文明史》的著述。 20世紀30年代杜蘭的著作就被譯成中文,為中國讀者所熟悉。

內容介紹

路易十六時代時當十七世紀中後期至十八世紀前期,與俄國羅曼諾夫王朝之彼得一世、中國清王朝之康熙帝差不多同時。
路易十四時代之主要內容,政治上為反對割據之中央集權,號稱[朕即國家];經濟上為發展工商業之重商主義,積極向外拓展;軍事上為爭奪歐洲霸權之[海外殖民],挑戰西班牙、荷蘭、英國、奧地利、瑞典等國;文化上為[一種信仰]之古典主義,變好鬥之社會為彬彬有禮之社會……

作者介紹

威爾·杜蘭(Will Durant,1885-1981),美國麻省北亞當姆人。美國最著名的通俗哲學史家、歷史學家。他先後在聖彼得學院和哥倫比亞大學受高等教育,曾擔任報社的實習記者、中學教師。後來進入哥倫比亞大學研究所追隨毛根和蓋爾金專攻生物學,並在伍伯利和杜威的指導下專攻哲學,1917年獲哥大博士學位。 從19148年起,他就在紐約的一家長老會堂演講哲學史與文學史,前後14年,為他的《哲學的故事》與《世界文明史》兩部書預作準備。1926年,出版《哲學的故事》獲得出乎意料的成功,從此偕同夫人投注畢生精力從事《世界文明史》的著述。1967年,該書榮獲美國普利茲大獎(Pulitzer Prize),並得到西方讀書界、學術界的普遍讚譽。20世紀30年代杜蘭的著作就被譯成中文,為中國讀者所熟悉。《肚界文明史》被稱為20世紀之《史記》和《漢書》。 杜蘭一直認為,一般分類歷史寫作法對於評價或批判人類整體的生活都有欠公正;歷史的寫作,一定要經緯兼顧,分析與綜論並用;最理想的歷史撰述應設法把每一時代、每一國家的文化、組織、發展和變動等整個錯綜複雜的現象都加以綜述。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