跗橫關節

跗橫關節是由第1~3跖骨與第1~3楔骨及第4、5跖骨與骰骨組成的關節。它是足橫弓的重要組成部分,損傷後若恢復不完全,會影響足的功能。

簡介

跗橫關節是由第l~3跖骨與第l~3楔骨及第4、5跖骨骰骨組成的關節。其中,第l跖骨與第l楔骨所組成的關節,其關節腔獨立,活動性較大。其餘部分相互連通,僅可作輕微滑動。第l、3楔骨較長而第2楔骨較短,第2跖骨嵌入第l、3楔骨之間而使第2跖楔關節較深、較穩。第2跖骨基底部背側較跖側長,所以一般只向背側而不向跖側脫出。除第l、2跖骨外,跖骨之間均有橫韌帶相連,在第l楔骨、第2跖骨之間的楔跖內側韌帶是關節最主要的韌帶之一。

是足橫弓的重要組成部分,損傷後若恢復不完全,必然影響足的功能。跖跗關節脫位因其解剖結構及遭受不同暴力而表現不同方向部位脫位,臨床上,第2~5跖骨向外、向背側脫位最常見。直接暴力打擊則以開放性骨折脫位居多。《醫宗金鑒·正骨心法要旨·跗骨》中記載:“其受傷之因不一,或從隕墜,或被重物擊壓,或被車馬路砑”,指出了跖跗關節脫位的受傷病因及機制。

創傷病理

關節脫位多由間接暴力所致,如從高處墜下時足呈外翻、外鏇、跖屈位著地,或直接暴力如車禍、重物壓砸所致。

1.分歧性脫位當從高處墜下,或騎馬跌倒時屈膝倒地,足呈跖屈位著地,此時由於地面反作用力向上作用於前足,可使第1、2跖骨基底分離,發生第1跖骨向內脫出,第2~5跖骨整排向背、向外脫出,形成跖跗關節分歧性脫位。第1、2跖骨基底分離時,可能損傷足背動脈引起前足缺血性壞死t也可因外鏇時扭轉暴力的作用扭曲脛後動脈而引起脛後動脈痙攣和主

2.開放性骨折脫位多由車禍時車輪輾壓前足或重物直接砸壓於足前部所致。在造成脫位的同時,可伴有嚴重的足背軟組織損傷及跗骨與跖骨骨折。此種損傷,多為開放性骨折脫位。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