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恆多

趙恆多

趙恆多,1930年10月生,河南確山人,中國電影演員、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1949年1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生從事部隊文藝工作。歷任文工團員、總政治部話劇團演員。1978年在影片《大渡河》中首次飾演蔣介石。1979年起任八一電影製片廠演員,專飾蔣介石。他因在《血戰台兒莊》和《大決戰》中出色的表現,獲電影表演藝術學會的學會獎,後者獲八一廠小百花獎最佳男配角獎。2001年,趙恆多因癌症病逝於北京。

基本信息

人物介紹

趙恆多趙恆多

1949年趙恆多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歷任文工團員,總政治部話劇團演員。1978年在影片《大渡河》中初登銀幕,飾演蔣介石的形象,獲得專家和觀眾好評,由此趙恆多調入八一電影製片廠演員劇團,成為專門飾演蔣介石的特型演員。從1978年開始,趙恆多在一系列影片中扮演不同時代,不同歷史背景下的蔣介石形象。每一次創作他總是有許多新的想法和追求,因此他塑造得每一個蔣介石形象都很有光彩,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

1979年在影片《吉鴻昌》中飾演蔣介石,這段時間國家正處在內憂外患的歷史狀態下,因此趙恆多除堅持蔣介石一貫的專制獨裁特色外,又往浮躁方面靠攏,雖然所占戲份不多,但給人印象深刻。1980年在影片《血沃中華》中飾演蔣介石,時值國民黨對中央蘇區進行幾次圍剿,雖然暫時取得勝利,但也傷亡慘重,趙恆多賦予了人物狂妄之中又含有些許頹廢的特色,獲得好評。1983年在影片《四渡赤水》中飾演蔣介石,國民黨對紅軍圍追堵截,妄圖斬盡殺絕,在赤水河屢屢上當,蔣介石羞惱失望的特點栩栩如生。1984年在影片《陳賡蒙難》《陳賡脫險》中飾演蔣介石,陳賡是自己的階下囚,但也是自己的救命恩人,趙恆多在表演中側重於表現蔣介石的一腔柔情,苦口婆心直至無可奈何,人物塑造極有特色。

趙恆多趙恆多

1986年在影片《血戰台兒莊》中飾演蔣介石,日軍大舉進攻,適逢台兒莊大捷,蔣介石喜憂參半,顧慮重重,趙恆多的表演再獲成功。1991年在影片《大決戰》中飾蔣介石,此時的國民黨連連潰敗,江河日下,蔣介石只有望洋興嘆,絕望悲觀。1997年,因《最後的冬天》在台灣播映,受台灣影視傳播公司的邀請,赴台灣交流、訪問。期間受到台灣演藝界和民眾歡迎,為兩岸文化交流作出了貢獻。趙恆多的表演獲得了專家一致好評。只因沒有參加影片配音工作而痛失“金雞獎”最佳男配角桂冠,但第十二屆中國電影“金雞獎”評審委員會仍給予趙恆多表演特別提名。趙恆多在銀幕上塑造了一系列各具特色的蔣介石形象而享譽中國影壇,他的表演樸實貼切,自然生動。在電影創作外,他還在多部電視劇中飾演蔣介石。另外,他還積極嘗試其他各種角色,如在影片《琵琶魂》中飾演一個中共地下黨員,同樣獲得成功。曾榮獲第二屆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頒發的“學會獎”;榮立總政治部頒發的三等功,並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2001年,趙恆多因癌症病逝與北京。

藝術才華

特形演員趙恆多特形演員趙恆多

趙恆多的藝術形象趙恆多的老家是河南省 確山縣石滾河鎮。他1930年8月出生後不到兩個月,父親便因久病不治離開人間。母親領著他和兩個哥哥過活,童年的生活是十分艱辛的。在他剛剛懂事時,大哥就參加了新四軍離開了家,後來犧牲在戰場上。石滾河鎮是國共兩軍拉鋸的地方。每逢宣傳隊到鎮上來宣傳抗日、演節目的時候,少年的趙恆多總是去看演出。等到年長些,趙恆多到縣裡上了中學。他在學校住宿,每周都步行60里回家,背上一周吃的乾糧和面再回到學校。乾糧吃完了,就要自己動手做飯。後來因為交不起學費,只得改上簡易師範。艱苦的生活鍛鍊了他,使他從小就懂得世事的艱難。

趙恆多從小就愛看戲、聽戲、哼戲,很熟悉河南地區的傳統戲曲,至今還能隨口唱出許多段子。他特別愛看包公戲,熱愛包公的秉公執法,剛正不阿。他天生一副好嗓子,愛唱歌,國小時就常常參加文娛活動,曾經表演過根據《滿江紅》這首歌曲編排的大刀舞。也許就是這些最淳樸,富有鄉土氣息的文化薰陶,在他的內心播下了藝術的種子。當1949年1月解放大軍向南挺進時,桐柏軍分區宣傳隊看他又會唱又會跳,是個好苗子,就動員他參軍。因為趙恆多早就嚮往革命軍隊的生活,於是毫不躊躇地跟著宣傳隊走了。在向南進軍的途中,宣傳隊邊行軍邊宣傳,為部隊和地方民眾演過許多戲。他邊乾邊學,逐漸展露出自己的藝術才華,後來成了宣傳隊的業務骨幹。那時他經常扮演的角色大多是一種由落後變先進、性格較為複雜的人物。他還在歌劇《白毛女》中扮演過大春。

隨著解放戰爭的節節勝利,趙恆多所在的宣傳隊也在不斷地擴充、發展、提高,演員分工相對明確、穩定,後來,他成為西南軍區戰鬥文工團的一名話劇演員。1953年他作為一個優秀的演員,被調到總政文工團話劇團,從此便一直從事話劇表演。總政文工團是全軍優秀演員的薈萃之地,擁有陳其通,藍馬、林默予等藝術名流。在這裡他進一步受到了藝術的薰染,學習了斯坦 尼斯拉夫戲劇理論,走向了一個新的藝術天地。他參加演出過許多戲,但所擔任的角色份量都不算太重,在話劇團是一片綠葉。即使這樣,他對所演的每一個角色都認真準備,在藝術表現上力求準確。在《安第斯山風暴》一劇中,他飾演一個黑人歌手,他以抒情的歌聲,奔放的激情,使這個黑人歌手顯現出光彩。但是,誰又會想到20多年後,他竟和銀幕上的蔣介石結下了不解之緣。

揣摩角色

趙恆多趙恆多

一個人的成功都需要才能、意志、勤奮和機會,而對於一個演員來說,則還需要一些其他的條件。趙恆多曾經歷30多年的磨練,在進入“知天命”之年後,他卻活躍在中國的銀幕和螢屏上,成為觀眾喜愛的表演藝術家,正是因為他具備了上述的種種條件,機會來臨時,他便脫穎而出。中國的電影事業在“文革”中備受摧殘,經過長久的沉寂,直到1977年才開始復興。1978年長春電影製片廠籌拍革命歷史片《大渡河》,急需物色扮演重要歷史人物的合適角色。著名導演林農到各地物色蔣介石的扮演者,總政話劇團的熱心戰友,向林農推薦了趙恆多。

角色接下來了,趙恆多雖說是一個老演員,具有豐富的表演經驗,但是對扮演蔣介石這個角色,並不覺得輕鬆,唯恐把握不住分寸,有負導演和觀眾。當時他離開舞台已經10年,以前又從未涉足過銀幕。自己為人處世一貫仁柔平和,同蔣介石這個角色的性格有著太大的反差。過去演戲演的最大的官是營長,現在卻要扮演國民黨的軍政首腦,敵對陣營中的最高司令官,難度很大。為了演好這個角色,他下了很大的功夫來研究、琢磨蔣介石這個歷史人物。為此,趙恆多特別重視拜訪那些見過蔣介石和蔣介石有過實際接觸,具有真切感受的人,向他們了解蔣介石的為人和性格特點。他在政協的幫助下,先後拜訪了曾經是蔣介石高級將領的杜聿明、宋希濂、黃維、杜漸時等老先生。後來,創造多面孔的蔣介石角色竟成了趙恆多的一種藝術追求。

他還深入研究有關蔣介石的各種文獻和資料、各種版本的傳記、回憶錄、新聞片、像冊等。他注意學習近代史、中共黨史、國民黨史,從歷史的角度來分析和準確認識蔣介石,他不僅看中共黨史學家所寫的材料,也看崇拜蔣介石、接近蔣介石的人所寫的材料以及外國人對蔣介石的評價。近18年來,趙恆多在幾十部電影和電視劇中扮演蔣介石,最初他的表演還稍顯拘謹,他在逐漸適應電影藝術的要求。後來,在《血戰台兒莊》和《大決戰》系列片中,他所扮演的蔣介石,角色的精神世界和形體表現得到了和諧的統一,充分表現出了蔣介石的複雜性格,讓觀眾覺得蔣介石就是這個樣子。特型演員演一個人次數多了,往往容易陷入老套子中,而趙恆多在不同電影中的表演,卻總有新的發展。他的辦法就是認真周密地做好案頭工作,追尋角色的行為軌跡,探討角色的心理發展層次,表現出角色在特定環境中的複雜性格,讓觀眾看到一個多面孔的蔣介石。趙恆多在藝術創作上的嚴肅認真,追求角色真實性,生動感,不僅表現在對一些歷史巨片中蔣介石的撈演上,就是在一些與觀眾直接見面的小型演出中,他也是十分認真的。他有一個自己創作的保留節目叫《蔣介石的獨白》,每次演出時都獲得轟動效應。

主要作品

電影

《吉鴻昌》長春電影製片廠 飾蔣介石

趙恆多趙恆多

《大渡河》長春電影製片廠 飾蔣介石

《琵琶魂》八一電影製片廠 飾地下黨員邱大夫

《四渡赤水》八一電影製片廠 飾蔣介石

《陳賡蒙難/陳賡脫險》八一電影製片廠 飾蔣介石

《血戰台兒莊》廣西電影製片廠飾蔣中正

《大決戰》三部曲 八一電影製片廠 飾蔣介石(男二號)

《大進軍-解放大西北/席捲大西南/南線大追殲》八一電影製片廠 飾蔣介石

《肝膽相照》八一電影製片廠 飾蔣介石(生前最後一部作品)

電視劇

《上黨戰役》飾蔣介石

《藍色三環》飾蔣介石

《北平和談》飾蔣介石

《毛澤東在陝北》飾蔣介石

《最後一個冬天》飾蔣介石

參與影片

趙恆多趙恆多

《大決戰第3部平津戰役》(1992年)

《大決戰第2部淮海戰役》(1991年)

《大決戰之遼瀋戰役》(1991年)

《女明星秘史》(1989年)

《血戰台兒莊》(1986年)

《陳賡蒙難》(1984年)

《陳賡脫險》(1984年)

《將軍的抉擇》(1984年)

《破霧》(1984年)

《四渡赤水》(上下集)(1983年)

《琵琶魂》(1982年)

《楚天風雲》(1981年)

《大渡河》(1980年)

《血沃中華》(1980年)

《吉鴻昌》(上下集)(1979年)

相關詞條

蔣介石

陳其通

林默予

《大渡河》

《大決戰》

《琵琶魂》

《血戰台兒莊》

《最後的冬天》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