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夷午

民國肇建(一九一二年),南京臨時政府任之為第十六旅旅長。 一九一三年,二次革命事起,他受任為湘軍總指揮,率師攻鄂,克服蒲圻。 一九一五年,袁世凱欲稱帝,赦之出獄。

簡介

趙夷午,名恆(易心),字夷午,號炎午,湖南衡山人,生於清光緒四年(一八七八年),湖北方言學堂暨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六期畢業。在士官學校期間,與李烈均、唐繼堯、李根源等為同期同學,且均為同盟會員,返國後隨蔡鍔在廣西主持陸軍幹部學校,並督練新軍。辛亥年(一九一一年),武昌起義,夷午統率新軍,擁護廣西巡撫沈秉(方方土)宣布獨立,並率師北伐。當清軍由北京南下,武漢危急時,夷午率師徒步馳援。初戍武昌,繼駐孝感,與清兵對峙,湖北都督黎元洪任其為左翼軍司令。

人物生平

民國肇建(一九一二年),南京臨時政府任之為第十六旅旅長。旋率師返湘,協助湘督譚延闓整編部隊。一九一三年,二次革命事起,他受任為湘軍總指揮,率師攻鄂,克服蒲圻。此時,江西、南京的革命軍失敗,北洋政府命湯薌銘率陸海軍入湘,夷午兵敗,為湯所獲,拘送北京,為袁世凱判刑十年。夷午在獄中,讀佛經,誦佛號,並研究《易經》。
一九一五年,袁世凱欲稱帝,赦之出獄。翌年,潛返湖南,招集舊部,策動反袁。譚延闓任之為第一師師長。後延闓離湘,夷午代理督軍,與北洋軍鏖戰數年,卒驅逐北軍,光復湘省。民十年,任湖南省長兼湘軍總司令,他宣布省憲,旋又依法當選省長。在職期間,省刑薄賦,與民生息。他發展國民教育,創立湖南大學,興工業,築公路,湖南建設為全國之冠。
一九二六年,其部屬唐生智有攜貳之志,夷午不忍鄉里塗炭,命生智代理省長,他自己飄然而去。過武漢時,吳佩孚要派兵助他打回湖南,他謝絕,寓居上海,專志學佛。抗日戰爭期間,國民政府任命他為軍事委員會上將軍事參議官,後又當選湖南省臨時參議會議長,連任十年。一九四六年,當選為國民大會代表,一九四九年來台灣。一九七一年病逝,享年九十三歲。
一九二六年,夷午離湘後,寓居上海,閉戶讀經,專志學佛,修持密乘,平時並以翰墨自娛,擅長行、隸二體,功力極深。時與滬上佛教名流居士相往還,弘法利生事業,隨喜參加,不落人後。一九三四年,與段祺瑞、屈映光、王一亭、陳元白、韓大載、史量才等多人,發起組織“菩提學會”,以翻譯藏文經典及弘法利生為宗旨,對於漢藏佛教文化交流頗有貢獻。
一九五二年秋,夷午與章嘉大師、印順法師、李子寬居士、李添春等五人,出席在日本召開的“世界佛教友誼會議”。並奉命向日本政府交涉,索還日本於中日戰爭時期從我國取去的玄奘大師頂骨。當時,中國大陸代表亦向日本提出索還奘師靈骨的要求,美國方面有人願出美金五萬元購此靈骨,成了各方面爭取的局面。但以章嘉大師與夷午嚴肅的態度,義正辭嚴的理由,日本政府終於允將奘師靈骨分出一部分歸還台灣,而拒絕了其他方面的要求。
一九五五年,由台灣省議會副會長林頂立為代表,赴日迎請奘師靈骨來台,暫時供奉於台北善導寺。後來,佛教界成立玄奘塔寺籌建委員會,由夷午擔任主任委員,經多方勘測,決定在南投縣日月潭供養。初在潭邊修建了一座玄奘大師臨時奉安所--玄光寺。後來,在後山興建七層的慈恩塔,及唐代宮殿式的玄奘寺,將奘師頂骨請至玄奘寺三樓供養。慈恩塔及玄奘寺當時耗資一千餘萬元,除佛門四眾弟子捐獻外,不足經費全由政府補助。政府以鉅額經費補助佛教興建塔寺,這是夷午崇高的聲望道德所致。
台北善導寺自台灣光復後即自日人手中收回,一向紛爭不斷,後來公推夷午出任董事長。他賦性慈和,待人以德,凡事不與人爭。此藹藹長者風度,贏得佛門緇素的信服與稱揚,自此善導寺充滿祥和之氣,這都是夷午的德望所感召。
一九五六年,夷午與屈六文,聯絡章嘉大師、于右任、閻錫山、賈景德、吳忠信、許世英、李子寬、朱鏡宙、鍾伯毅等緇素名流,組織“修訂中華大藏經會”,夷午與屈文六分別擔任正副編審,聘遼東滿分優婆塞、國民大會代表蔡運辰念生擔任總編纂。後來以限於人力財力,並未達成修訂目的,僅就各種版本重行編纂,景印行世。但夷午以居士身倡印修藏,為民國史上前所未有之盛事。
夷午逝世,修訂中華大藏經會總編纂蔡念生挽之以聯曰:
九秩尚康強,頻年修纂藏經,得鷲嶺真傳,易簀應歸極樂國;
三湘留惠澤,異日收復大陸,料衡山無恙,摩崖重寫紀功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