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圈河鄉

趙圈河鄉

趙圈河鄉位於遼寧省盤錦市大窪縣西部,渤海灣東北部,處於雙台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地帶,西臨雙台子河入海口,區位優越,交通便利。地理坐標為東經122°6′,北緯40°45′。2006年獲“遼寧省首批特色旅遊鄉鎮”。境內的紅海灘景區為國家AAAA級風景區。

基本信息

簡介

趙圈河鄉遼寧盤錦大窪縣的一個下轄鄉,全境總面積163平方公里,其中蘆葦濕地面積20萬畝,水稻面積2.9萬畝。下轄5個建建村,總人口9220人。

地形氣候

趙圈河鄉屬於由遼河沖積和海相沉積形成的平原,位於華北陸台東北部從“燕山運動”開始形成的新生代沉積盆地內,經過漫長歷史年代的河流沖積、洪積、海積和風積作用,不斷覆蓋著深厚的第四系鬆散沉積物,沿河口、灘涂向外延伸。域內地貌單一,地勢低洼平坦,由東北向西南逐漸降低,海拔高程從3m下降至2m。灘涂海拔高程1.5m左右,地面坡降為1/10000-1/30000。土壤結構主要分為鹽土、草甸土、沼澤土和水稻土。氣候因受渤海影響,屬北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該地區年平均地面溫度為10.4℃,年平均降雨量646.6mm。該地區風速和風向變化較小,年平均風速為4.4m/s。

交通

趙圈河鄉距離北京550km,瀋陽160km,大連260km。溝海鐵路、秦沈高速鐵路、京瀋高速公路、盤海高速公路、305國道以及連線環渤海六市的濱海公路構成了發達的陸路交通體系。水上交通同樣發達,距離盤錦港僅45km,東部的營口港、西側的錦州港以及正在建設中的盤錦新港都是環渤海地區的中型港口。

生態環境

趙圈河鄉生態資源豐富。這裡有全球保存得最完好、規模最大的濕地資源,有舉世罕見的紅海灘和世界最大的蘆葦盪。遼闊的蘆葦濕地是野生動物棲息、繁衍的最佳場所,葦海內棲息著253種鳥類。其中丹頂鶴、黑嘴鷗等國家一、二類保護動物31種,具有觀賞價值的鳥類達百餘種,震旦鴉雀、斑背大尾鶯、等鳥類隨處可見。每年在此生息繁衍的丹頂鶴約四五百隻,占世界野生丹頂鶴的近1/4,因此趙圈河鄉享有“鶴鄉”的美名。

經濟發展

蘆葦產業

蘆葦是趙圈河鄉的特產之一,年產量約8萬噸,產值5000萬元,全鄉有800餘人從事葦業生產,僅蘆葦生產一項就實現人均收入1400元,占全鄉人均收入的35%以上。遼闊的天然蘆葦盪中蘊藏著豐富的海、淡水資源,尤其是生長於無污染的自然生態環境中的鱸魚、梭魚、鯽魚、蝦虎魚以及中華絨鰲蟹等,品質優良,口味獨特,在國內外市場上頗為走俏。2006年,15萬畝葦田“四位一體”綠色漁業養殖區通過國家環保總局“有機水產品生產基地”認證。

旅遊業

趙圈河鄉旅遊業發達,經濟發展態勢強勁。2006年被評為“全省首批特色旅遊鄉鎮”,域內的紅海灘風景區通過國家AAAA級風景區認定。預計到2008年末,全鄉生產總值可實現4.3億元,其中:第一產業1.9億萬元,第二產業1億元,第三產業1.41億元;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實現620萬元;農村人均純收入6970元。
每年在途經趙圈河鄉生息繁衍的丹頂鶴約四五百隻,占世界野生丹頂鶴的近1/4,因此該鄉享有“鶴鄉”的美名。
由於紅海灘風景區地處雙台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地帶,為保護好丹頂鶴、黑嘴鷗等珍惜鳥類生存繁衍的家園不受破壞,避免驚嚇野生動物,在建設過程中,全部採用純木製材料進行人工作業,禁止機械設備進入保護區。因此,景區建設周期長達3年,而建設成本也比正常施工提高20%,但建成後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卻因此而大大增加。其中,歷經2時間建成的全長1000米的純木製九曲棧橋橫亘于海灘之上,與大自然和諧共生,成為紅海灘風景區的“點睛之筆”,遊人至此,無不拍手叫絕。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