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從弟·亭亭山上松

《贈從弟三首》是漢末三國時期詩人劉楨的組詩作品,此詩為第二首。

作品全文

亭亭①山上松,瑟瑟②谷中風。

風聲一何③盛,松枝一何勁!

冰霜正慘淒④,終歲常端正。

豈不罹凝寒⑤,松柏有本性⑥!

注釋

①亭亭:高聳的樣子。

②瑟瑟:形容寒風的聲音。

③一何:多么。

④慘淒:凜冽、嚴酷。

⑤罹( lí )凝寒:遭受嚴寒。 罹,遭受。

白話譯文

高山上挺拔聳立的松樹,頂著山谷間瑟瑟呼嘯的狂風。

風聲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剛勁!

任它滿天冰霜慘慘淒淒,松樹的腰桿終年直立。

難道是松樹沒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著耐寒的本性!

作品賞析

本詩貌似詠物,實為言志,借青松之剛勁,明志向之堅貞。

起首二句以客觀描寫為主,以松的高潔之態動人情思,風的肅殺之聲逼人警覺。用“亭亭”標示松的傲岸姿態,用“瑟瑟”摹擬刺骨的風聲,繪影繪聲,簡潔生動,又以“谷中”映襯“山上”,更突出了位居全詩中心的青松的傲骨。

三四兩句則加強了抒情的氛圍。在似乎不相關的松和風之間衝突頓起,令聽者心驚,觀者顏開。兩個“一何”強調詩人感受的強烈,一“盛”一“勁”表現衝突的激烈和詩人的感情傾向。第三句詩順接第二句,第四句呼應首句,章法綿密,展開有序。

五六兩句,由風勢猛烈而發展到酷寒的冰霜,由松枝的剛勁而拓寬為一年四季常端正,越發顯出環境的嚴酷和青松歲寒不凋的特性。詩的意境格外高遠,格調更顯得悲壯崇高。松樹和環境的對比也更分明,而松樹品性的價值也更加突現出來。

最後兩句變換句式,以有力的一問一答作結。詩人由外而內,由表層到深層,把讀者眼光從“亭亭”“端正”的外貌透視到松樹內在的本性,以此表明松樹之所以不畏狂風嚴寒,是因為有堅貞不屈的高風亮節。

全詩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寓意高遠,氣壯脫俗。以松樹為中心,寫得集中緊湊;反覆詠歌,卻不平板單調;用詞樸素無華,風骨雄健,氣勢有力。

作者簡介

劉楨(186~217年)字公幹,東漢末寧陽(今寧陽縣泗店鎮古城村)人,東漢著名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以五言詩著稱。 [7] 他最著名的賦作有《魯都賦》、《黎山陽賦》、《遂志賦》、《瓜賦》、《大署賦》、《清慮賦》等。他的賦文風格獨特,“積極於宣時,校閱於世,進御之賦千有餘首”《文心雕龍·注釋》。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劉楨去世。他的著述包括《毛詩義詞》十卷,文集四卷。後人集有《劉公幹集》傳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