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書

相聲傳統的四種基本藝術手段。 對口相聲的表現方式之一。 對口相聲的表現方式之一。

基本內容

楊少華-賣書

英文翻譯:crosstalk或comic cross-talk,

TALK SHOW脫口秀,

或CHINESE COMIC DIALOGUE

相聲起源於北京,

流行於全國各地。

一般認為於清鹹豐

同治年間形成。

是以說笑話或滑稽問答引起觀眾發笑的曲藝形式。

它是由宋代的“像生”演變而來的。

到了晚清年代,

相聲就形成了現代的特色和風格。

主要用北京話講,

各地也有以當地方言說的“方言相聲”。

在相聲形成過程中廣泛吸取口技、

說書等藝術之長,寓莊於諧,

以諷刺笑料表現真善美,

以引人發笑為藝術特點,

以“說、學、逗、唱”為主要藝術手段。

表演形式有單口、對口、群口三種。

單口相聲由一個演員表演,講述笑話;

對口相聲由兩個演員一捧一逗,

通常又有“一頭沉”和“子母哏”兩類;

群口相聲又叫“群活”,由三個以上演員表演。

傳統曲目以諷刺舊社會各種醜惡現象和通過詼諧的敘述反映各種生活現象為主,

解放後除繼續發揚諷刺傳統外,

也有歌頌新人新事的作品。

相聲知識

說學逗唱

曲藝術語。 相聲傳統的四種基本藝術手段。

“說”是敘說笑話和打燈謎、繞口令等;

“學”是模仿各種鳥獸叫聲、叫賣聲、唱腔和各種人物風貌、語言等;

“逗”是互相抓哏逗笑;

“唱”相聲的本工唱是指太平歌詞。

由於某些關係,過去電視上表演的相聲都把所有的歌唱類歸於唱中,這是不對的。

只要太平歌詞是唱,其他的都為學。

相聲中,常有偏重運用其中一、二種手段的節目,

比如《改行》、《戲劇與方言》偏重於“學”和“唱”,《八扇屏》、《春燈謎》以“說、逗”為主。

演員也往往以其善於運用某一些手段而形成不同的風格。

墊話

曲藝名詞。 相聲演員登場表演正式節目前的開場白,

有時也是一個小節目,吸引觀眾注意或點明正式節目的內容。

入活

曲藝術語。 指相聲演出時,用以將墊話引入正題的一段內容,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包袱

曲藝術語。 指相聲、獨腳戲、山東快書等曲種中組織笑料的方法。

一個笑料在醞釀、組織時稱“系包袱”,迸發時稱“抖包袱”。

習慣上也將笑料稱為“包袱”。

三翻四抖

曲藝術語。 相聲組織包袱的手段之一。

指相聲表演時,經過再三鋪墊、襯托,對人物故事加以渲染或製造氣氛,然後將包袱抖開以產生笑料。

一頭沉

曲藝術語。 對口相聲的表現方式之一。

指兩個演員在表演時,一個為主要敘述者,即逗哏;

另一個用對話形式鋪助敘述,即捧哏。由於敘述故事情節以逗哏為主,故稱。

子母哏

曲藝術語。對口相聲的表現方式之一。指相聲表演時,

兩個演員(逗哏和捧哏)所承擔的任務基本相同,如通過相互間爭辯來組織包袱等。

抓哏

曲藝術語。 相聲、評書等曲種演出時,

在節目中穿插進去的可笑內容,用以引起觀眾發笑。

演員往往現場抓取插話題材,並結合節目內容,以取得良好結果。

演員往往現場抓取插話題材,並結合節目內容,以取得良好結果。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