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江

資江

資江,長江支流,又稱資水。左源赧水發源於城步苗族自治縣北青山,右源夫夷水發源於廣西資源縣越城嶺,兩水於邵陽縣雙江口匯合稱資江,流經邵陽、新化、安化、桃江、益陽等市縣,於益陽市甘溪港注入洞庭湖,全長653公里,流域面積28142平方公里。幹流西側山脈迫近,流域成狹帶狀;上、中遊河道彎曲多險灘,穿越雪峰山一段,陡險異常,有“灘河”、“山河”之稱,為湖南四水之一。

河流概況

資江又稱資水,位於湖南省中部,西南以雪峰山脈和沅水交界,東隔衡山山脈與湘水毗鄰,南以五嶺山脈和廣西資水桂水流域相接。流域形狀南北長而東西窄;地勢西南高而東北低。流域內丘陵、盆地約占40%,大部分布在上游和下游,山丘區約占50%,主要分布在中游,其餘為平原湖區。

資水有兩源:左源赧水發源於城步苗族自治縣北青山,右源夫夷水發源於廣西資源縣越城嶺,兩水於邵陽縣雙江口匯合,流經邵陽、新化、安化、桃江、益陽等市縣,於益陽市甘溪港注入洞庭湖,全長653公里,流域面積28142平方公里。

總落差492米,河道彎曲係數2.16。河源至武岡市為河源段,武岡市至新邵縣小廟頭為上游段,小廟頭至桃江縣馬跡塘為中游段,馬跡塘至河口為下游段。

左源赧水發源地深切高山峻岭,為高山峽谷區,坡陡流急,但到武岡附近即進入山間盆地,地勢平坦開闊,坡度平緩;武岡以下至雙江口,兩岸多低矮山嶺,只有局部峽谷,大部河谷平緩;至小廟頭(位於邵陽市下游34公里)為資水上游。小廟頭至馬跡塘為資水中游,河道穿越雪峰山脈,兩岸高山對峙,海拔平均高度1000米左右,河谷陡峭,基岩裸露,河床險灘礁石密布,流態紊亂,航道彎曲狹窄,最大流速達3.9米每秒;河谷由前泥盆系變質岩及泥盆系砂岩等堅硬岩體構成,為開發水力資源提供了良好條件。馬跡塘以下為資水下游,河谷開闊,地形平坦,多近代沖積台地和丘陵,益陽市以下為洞庭湖沖積平原。

流域環境

資水流域位於亞熱帶季風區,平均氣溫20℃左右,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年雨量一般在1200~1800毫米之間,屬濕潤地區。降雨主要集中在4~8月。多年平均流量760立方米每秒,年徑流量240億立方米。流域內水力資源豐富,水能蘊藏量達224萬千瓦(湖南境內201萬千瓦),可開發量約148萬千瓦。資水各河段開發重點因自然條件不同而不同:中遊河段以發電、防洪為主,柘溪水庫即位於此段;上遊河段以灌溉、發電為主;下游可利用低水頭進行開發,為航運和發電服務。流域內地形條件複雜,受大氣環流影響,降雨在時間上和地點上分布都極不均勻。安化至桃江是全省最大的暴雨區,而邵陽在盛夏高溫季節,則久旱無雨,是有名的乾旱丘陵區。

河源支流

赧水,資江西源,舊稱都梁水,河長188千米,流域面積7149平方千米,發源於南嶺山脈北麓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縣茅坪鎮(原資源鄉)高茆塘村黃馬界。在湖南省邵陽縣雙江口匯入資江。

夫夷水,資江南源,發源於廣西資源縣境老山界東南坡、中峰鄉社嶺村之桐木江,次源出自八坊村老源頭。兩源於楓木匯合後,自南而北流經中峰、延東、大合、梅溪四鄉(鎮),從梅溪鄉葛垌坪村的滑溪流入湖南省新寧縣。在縣境內流長83.1公里,流域面積1315.5平方公里(其中外來水70.03平方公里) 。河長248千米,流域面積4554平方千米。

資江有河長5千米以上支流820條(其中湖南境內770條,廣西境內50條),按流域面積劃分,100平方千米以上的一級支流39條,其中大於500平方千米的支流依次為 蓼水 、 平溪 、辰水 、 夫夷水 、 邵水 、石馬江 、 大洋江 、油溪 、 渠江 、 氵伊 水、沂溪 、 志溪河等12條。呈羽狀水系。

資江幹流在湖南邵陽市境內的主要支流有邵水、石馬江、大洋江。

邵水發源於邵東縣雙鳳鄉回龍峰西北麓南沖,經周官橋、兩市塘、牛馬司、雲水鋪鄉,於邵陽市區沿江橋從右岸匯入資江。全長112公里,境內流域面積1965平方公里,河流平均坡降0.79‰。其較大的支流有搓江、西洋江、檀江。搓江發源於邵陽縣郵家坪,經杉木橋,邵東縣黃家壩水庫、仙搓橋鄉,於肖家村從左岸匯入邵水。西洋江發源於新邵縣岳坪峰,經太芝廟、潭府、陳家坊鄉,邵東縣范家山鎮,於牛馬司從右岸匯入邵水。檀江源出東安縣尖木嶺南麓,於邵陽縣五峰鋪鎮界牌橋進入市境,經五峰鋪、中和、下花橋、谷州鄉,市郊檀江鄉,於雙江口從左岸匯入邵水。

石馬江發源於隆回縣首望亭,經高坪、新邵縣五星、言栗鄉,於大禹廟從左岸匯入資江。全長76公里,流域面積840平方公里,河流平均坡降2.04‰。

大洋江是資江一級支流,集雨面積1285 km2,長91 km。

水文特徵

資水流域南部多中低山,東部為丘陵,中部丘崗起伏,東北部為平原。西南高東北低。山地占55%,丘陵占35%,平原占10%。 資水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為1483.3毫米。流域西部洞口至隆回以及安化至桃江之間為高值區。東南部新寧至邵陽一帶為低值區。極端最高值為2605.3毫米(桃江縣碧螺站1969年)。極端最低值為718.8毫米(邵陽縣諸甲亭站1960年)。降水量年內分配不均勻。最大月降水量一般出現在5月或6月,最小月降水量一般出現在12月或1月,汛期(4~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67.3%。多年平均水面蒸發量約700毫米。 資水流域汛期暴雨頻繁,主要有安化至桃江、資源、隆回北部3個暴雨區。暴雨次數以5~6月最多,但極值多發生在7~8月間。1991年8月26日~27日,桃江蒙公塘站最大24小時471.5毫米。為湖南省實測暴雨最大值。暴雨形成洪水,最大洪峰流量多出現在6、7、8月,桃江站實測最大洪峰流量15300立方米每秒(1955年8月27日)。 資水流域多年平均徑流量252億立方米,年內分配與降雨季節變化相應。多年平均連續最大四個月徑流量一般出現在4~7月,占全年總量的54%。徑流量的年際變化較大,最大年徑流量374.8億立方米(1994年),最小年徑流量140億立方米(1963年)。

自然災害

資水流域自然災害發生頻繁。山丘地區易發生乾旱,插花性旱災年年有,連片大旱約6年一次。

據史料記載1900年,武岡從四月中旬起連乾100多天,田塘開坼,禾苗枯萎,荊竹鄉餓死86人,逃荒的有117戶。1921年春夏連旱,寶慶、武岡等處死亡尤眾,丁口大為減少。1925年寶慶、武岡、新寧、城步等地5月至7月旱期80多天。1963年資水流域主要各縣總計受災面積約250萬畝,成災面積130多萬畝,減產糧食約5億斤。在一些乾旱死角地區,人蓄飲水都很困難。 山丘區局部性和插花性洪災,歷史上幾乎年年均有。較大的洪災3~5年一次。據《湖南省自然災害年表》:1482年至1949年流域性水災129年次,調查到大洪水年18年。1617年為特大洪水年,上至武崗,下至益陽等縣均有記載。如《邵陽縣誌》載:“丁已大水漂去青龍橋舟從牆垛入城毀滅民居無算”。《新化縣誌》載:“五月大水入城沒東西北三門”。邵陽、新化洪調流量分別為13600立方米每秒、14600立方米每秒。1924年“甲子大水”為資水上游次大洪水年。1950年至2000年流域性大洪水有7年,以1996年為最,資水上游僅次於1617年和1924年,冷水江站實測洪峰流量達11000立方米每秒。桃江站實測洪峰流量11600立方米每秒。邵陽市城區受淹面積達二分之一,主要街道進水2米多深,桃江縣城水淹8晝夜。

治理開發

1995年《資水流域規劃報告》及《水力資源複查成果》擬定資水柘溪以上河段開發的主要目標為灌溉、發電、防洪以及航運和其它綜合利用;柘溪以下開發的主要目標為防洪、發電、航運以及資水兩岸淺丘乾旱區的澆灌和其它綜合利用。確定資水幹流規劃22個梯級開發,其中雙江口以下13級,分別為孔雀灘(222.0m,黃海高程,以下同)、神灘渡(215.0m)、曬穀灘(208.0m)、筱溪(198.0m)、浪石灘(175.0m)、柘溪(167.2m)、東坪(94.0m)、株溪口(87.0m)、金塘沖(61.7m)、馬跡塘(55.7m)、白竹洲(48.7m)、修山(42.7m)、史家洲(34.0m),規劃時,柘溪與馬跡塘為已建水電站,經過近幾年的建設,這些梯級除神灘渡、金塘沖、史家洲準備上馬、孔雀灘正在建設中外,其他梯級均已建成並投產。支流夫夷水規劃10個梯級開發。犬木塘規劃為大型水庫,淹沒涉及湖南與廣西兩省(區),主要解決湖南省衡邵丘陵區的乾旱問題及提高下游防洪標準。支流平溪規劃為5級開發,到21世紀初已建2處。

洞口塘規劃為大型水庫,開發目標以發電為主,兼顧灌溉、供水等綜合效益。

筱溪水電站。筱溪水電站位於資水幹流中游湖南省邵陽市新邵縣坪上鎮筱溪村,2004年動工修建,2008年竣工投產。其壩線位於龍口溪峽谷出口段,筱溪河入口上游0.7千米處。壩址下距冷水江市市區16千米,距新化縣城45 千米,上距新邵縣城44千米,距邵陽市58千米。工程壩址控制流域面積15843千米2,占全流域面積的56.5%,壩址多年平均流量409米3/秒。該工程為《資水流域規劃報告》(1995年)中資水幹流柘溪上游段的第四個梯級,下接浪石灘電站庫尾,上與曬穀灘電站尾水銜接,是一個以發電為主,兼顧航運等綜合利用的水電工程。 該水電站正常蓄水位198米,裝機容量13.5萬千瓦,年發電量5.04億千瓦時。於2008年竣工投產,其運行方式為:當筱溪水庫正常蓄水位198米,相應庫容9860萬米3,死水位196米,相應庫容8326萬米3,調節庫容1534萬米3;具有日調節性能;工程以發電為主,兼有航運等綜合利用;最大水頭為22.2米,最小水頭10米,加權平均水頭20.7米,額定水頭19米。電站在電網中,枯水期或枯水日可位於腰峰荷位置;汛期時電站視來水情況和電網的需要而定,可位於腰基荷位置運行;當入庫流量小於89.8米3/秒時,動用調節庫容,由小機組發電,庫水位維持在死水位196米至正常蓄水位198米之間,閘門關閉,入庫流量通過小機組水輪機下泄,以維持下游航運和生態需要的流量;當入庫流量大於89.8米3/秒小於或等於機組過流量812.6米3/秒時,庫水位維持正常蓄水位198米,閘門關閉,入庫流量通過水輪機下泄,當入庫流量大於812.6米3/秒時,流量大於812.6米3/秒的部分,通過開閉閘門的孔數和開度控制下泄,庫水位一般維持在198米。

浪石灘水電站。浪石灘水電站位於資水幹流中游婁底市冷水江市主城區大灣里,2008年竣工投產。上距筱溪水電站壩址18.02千米,下距柘溪水電站160千米。工程壩址控制流域面積16250 千米2,占全流域面積的58%,壩址多年平均流量409米3/秒。工程下接柘溪水電站庫尾,上與筱溪水電站尾水相接。是一個以發電為主,兼顧航運和美化城市等綜合效益的Ⅲ等中型水利樞紐工程。工程正常蓄水位175米,相應庫容0.226億米3,水庫有日調節能力,日調節庫容444萬米3,電站裝機3台/36MW,保證出力5.5MW,多年平均發電量1.46億KW·h。水庫調度的基本原則是:在確保水電站大壩安全的前提下,合理處理髮電與航運等綜合利用之間的關係,充分利用水力資源,使整個工程獲得最大效益。該電站航運基荷流量同保證流量為96米3/秒,枯水期或枯水日,當流量小於等於96米3/秒時,不承擔調峰任務,當流量大於96米3/秒時,與航運基荷流量的差值可位於腰峰荷位置,汛期可位於腰基荷位置運行。當入庫流量小於或等於機組過流量731.7米3/秒時,庫水位維持正常蓄水位175.0米,閘門關閉;當入庫流量大於731.7米3/秒時,流量大於731.7米3/秒的部分通過開閘下泄,庫水位維持175.0米;當流量大於P=50%頻率洪水4380米3/秒且小於4860米3/秒時,通過開閘下泄,庫水位維持175.0米,船閘停航;當流量大於4860米3/秒時,閘門全部開啟,自由泄洪。

柘溪水電站。柘溪水電站位於益陽市安化縣境內的資水中游大溶塘峽谷,上距浪石灘水電站160千米,壩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積22640千米2,占資水流域面積的80.7%。工程於1958年動工,1962年第一台機組投產。柘溪水電站以發電為主,兼有防洪、航運與灌溉等綜合效益。水庫正常蓄水位167.3米,防洪限制水位160.3~163.3米,防洪高水位168.3米,死水位150.3米,水庫總庫容35.7億米3,防洪庫容7.0~10.5億米3,興利調節庫容17.8億米3,庫容係數0.094,具有不完全年調節性能(柘溪水庫水位系85黃海高程,下同)。電站原設計裝機容量447.5MW,保證出力127.2MW,多年平均發電量21.46億KW·h,裝機利用小時4800h,水量利用率80%。通過分期分級控制蓄水位和洪水預報調度措施,下游防洪標準由原來的約6年一遇提高到約20年一遇,水庫調洪削峰效果明顯。

旅遊景區

資江資江

資水除具有原始、古樸、幽野的特色外,更富有一種靈動、秀麗之美。沿江分布的60多處景點,古怪稀奇,美不勝收,其中"風帆石"、"神象飲水"、"火炬山"、"將軍騎馬鎮天門"、"資江大佛"等景點形神畢俏,堪稱絕景,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

政治經濟

建設發展

新中國成立後,在黨和政府領導下,興修水利,發展農業,使流域面貌發生了深刻變化。興建大型水庫1座(柘溪),中型水庫40座,小型水庫200餘座,山塘河壩星羅棋布。柘溪水庫總庫容35.7億立方米,中型水庫總蓄水量19億立方米。耕地面積770萬畝,灌溉面積達697萬畝,旱澇保收面積超過耕地面積的一半,糧食逐年穩產高產。河床經過整治,航道也已得到改善。

柘溪水電站

資江資江

柘溪水電站地處幹流中游,坐落在安化縣城上游12.5公里的高山峽谷間,壩高104米,系單支墩混凝土大頭壩與寬縫重力壩,水庫屬季調節,以發電為主,擔負著防洪任務。設計裝機容量44.75萬千瓦,設計年發電量22.9億千瓦時,是目前湖南電力系統中擔負調峰、調頻任務的骨幹電站。馬跡塘水電站在桃江縣境內,是資水幹流梯級開發的中型水電站。1976年動工興建,安裝從奧地利引進的卡普蘭燈泡式低水頭水輪發電機組,總容量5.55萬千瓦,年發電2.78億千瓦時。1996年7月中旬,資水流域普降暴雨和特大暴雨,根據雨水情變化和預報,提前開閘泄洪,進行科學調度。柘溪水庫最大入庫流量17900立方米每秒,重現期超過200年。控制最大下泄10000立方米每秒,削減洪峰44%,使桃江縣城和益陽市免遭洪水災害損失。1998年6月中旬,資水流域暴雨、大暴雨持續不斷,充分利用柘溪水庫攔洪調峰,科學調度,有效地減輕了資水下遊河道和洞庭湖區高洪水位的壓力,在抗洪搶險中發揮了巨大作用。長江中游支流,屬洞庭湖水系。正源赦水出自湖南南部,與出自廣西東北部的南源夫夷水匯合後,自南向北流貫湖南中部。全長653千米。湖南重要內河航道。建有柘溪水電站。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