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負子蟲

大負子蟲

大負子蟲(Sphaerodema rustica Fabricius)半翅目田鱉科,水棲昆蟲,體長約14至17公釐,身體圓而扁平,前腳特化為捕捉腳,利於捕捉其他小型動物,後腳則特化為游泳腳善於游水。在水田等靜水區域常見,雄蟲在交尾後會背負由雌蟲產下的卵粒,直到幼蟲孵化後才會脫落,因而被稱為負子蟲。

基本信息

體態特徵

體長14~17mm。體型扁橢圓形;前腳為鐮刀狀捕捉腳,後腳為具有毛列的游泳腳。

種群分布

生活在靜水或溪流緩流水面上 生活在靜水或溪流緩流水面上

分類

昆蟲,田鱉科,半翅目

生態習性

大負子蟲 大負子蟲

本種是水田、池塘靜水環境常見的水棲椿象,靠捕食微小水棲動物維生。雌雄交尾後,雌蟲會將卵產在雄蟲背上,直到若蟲孵化後卵殼才脫落,因此叫「負子蟲」。

若蟲期共有五齡,在溫度為28、23℃及18℃,光照為12L:12D之恆溫中,溫度越低卵期越長;若蟲期供以熱帶家蚊(Culex pipiens auienaurfasciatus Say)幼蟲及大肚魚(Gambusia affinis Baird and Givard),則發育日數隨溫降低而延長。成長性比率為1:1.1。

相關信息

大負子蟲 大負子蟲

大負子蟲每年約發生三~四代,活動盛期為3月上旬至10下旬。10月下旬水稻收穫後,以成蟲在收割後的遺珠或田埂土縫間越冬。性不活動期(sexual quiescent period)為10月下旬至翌年的2月下旬。經由雄蟲孵育行為,卵的孵化率可達97.63﹪。若缺乏雄蟲的孵育行為則卵將無法孵化或乾燥死亡。在28℃時,成蟲平均壽命為169天,18℃時,則為322.6天。產卵量方面,雌蟲一生的總產卵數,在28℃下,每隻雌蟲平均為412粒。本研究並詳細描述此蟲各期之外部形態、重要特徵、生活史及若蟲之孵化行為。

大負子蟲 大負子蟲

大多數的動物都是由雌性負責照顧幼兒或孵卵之責任,僅有少數幾種是由雄性所負責的。在昆蟲當中就有一種盡責的好父親,雌蟲交尾後就將卵產於雄蟲的背上,雄蟲背負背上的卵後,就是個盡責的好父親,它不時會爬出水面讓卵能夠呼吸,碰到危險時會趕緊躲到水裡。一直到若蟲孵化,整個卵殼脫落後,才結束背負卵,照顧卵的責任。體長14~17mm,扁橢圓形,前腳為如螳螂般鐮刀狀的捕捉足,後腳具有毛列,可幫助游泳。大多棲息於水田、池塘等。

動物明細

科名代號: 4121004
種名代號: 09536
中名: 大負子蟲
英名: Water bug
學名: Sphaerodema rustica
科名: 田虌科
科名-英目名: Belostomatidae
目名: 半翅目
目名-英: HEMIPTERA
科名排序: 4121000
微棲地: 水錶層、水底層、空中(飛行)
台灣分布狀況: 平地至低海拔
分類編號(第8類): 8
成體主要食物: 水生小動物
成體主要食物-英: carnivore
成體食性: 肉食性
幼體食性: 肉食性
幼體主要食物: 水生小動物
習性-英: alone, nocturnal, day and night alone, nocturnal, day and night
習性: 單獨,日、夜行性 單獨,日、夜行性
繁殖月份(求偶期): 123456789OND
參考文獻: 張永仁1998 張永仁1998
棲地類型: 淡水區 淡水區
形態特徵: 體長1.4-1.7cm,體型扁橢圓; 前腳為廉刀狀補捉腳,後腳為具毛列之游泳腳 體長1.4-1.7cm,體型扁橢圓;前腳為廉刀狀補捉腳,後腳為具毛列之游泳腳
評註: 生活在靜水或溪流緩流水面上 生活在靜水或溪流緩流水面上
備註: 水田池塘常見的水棲樁象 水田池塘常見的水棲樁象
標本: 0
相片: 大負子蟲
豐度台灣: 偶而可見
豐度陽明山 偶而可見
大負子蟲 大負子蟲

夏日昆蟲

夏天來了,家裡除了燥熱之外,還多了不少的生物,譬如蒼蠅蚊子,今天在廚房居然發現小強跟小小強重現江湖!剛才更是在牆壁上發現了蠕動的蟲子?!讓我們來了解這些可恨的,可愛的,可憎的小生物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