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姆·華茲曼

West 1949年,喬姆斯基和語言學家「卡羅爾·莎茲」結婚(Carol Schatz)。

簡介

諾姆·華茲曼1928年12月7日-)是麻省理工學院語言學的榮譽退休教授。喬姆斯基的《生成語法》被認為是20世紀理論語言學研究上最偉大的貢獻。

生平

諾姆·華茲曼出生在賓夕法尼亞州的費城。他的父親華茲曼·喬姆斯基(WilliamChomsky)是一位希伯來學者,來自一個後來被納粹滅絕了的烏克蘭小鎮。她的母親艾爾西·喬姆斯基·西蒙諾夫斯基(ElsieChomskySimonofsky)是白俄羅斯人,但跟她的丈夫不同的是,她生長在美國,說「普通的紐約英語」。他們兩人的第一語言都是意第緒語,雖然喬姆斯基本人說父母在家禁止講這種語言。他說,他們住在分裂為「意第緒區」和「希伯來區」的猶太人聚居地,他的家庭認同後者,並用「純粹的希伯來文化和文學」教導他。
喬姆斯基記得他的第一篇文章寫於十歲那年,文章是論在巴塞隆納陷落之後,納粹主義蔓延的威脅。從十二歲或十三歲開始,喬姆斯基更加徹底地認同無政府主義。
他畢業於費城中央高中,從1945年起在賓夕法尼亞大學師從哲學家C.維斯特·切奇曼(C.WestChurchman)、尼爾遜·古德曼(NelsonGoodman)和語言學家澤里格·哈里斯(ZelligHarris)學習哲學和語言學。哈里斯對他講授了自己在語言結構線性運算元方面的發現。喬姆斯基後來把這些解釋為對來自標記系統的上下文無關文法產物的操作。哈里斯的政治觀點對喬姆斯基政治立場的形成產生了重要影響。
1949年,喬姆斯基和語言學家「卡羅爾·莎茲」結婚(CarolSchatz)。婚後育有兩個女兒分別是阿維瓦(Aviva,1957年)與戴安(Diane,1960年)和一個兒子哈里(Harry,1967年)。
喬姆斯基於1955年從賓夕法尼亞大學取得語言學博士學位。他的大部分博士研究是用四年時間以哈佛年輕學者的身份在哈佛大學完成的。在博士論文中,他開始發現自己的一些語言學思想,後來他將這些進一步闡發,寫成了他在語言學方面大概最有名的著作--《句法結構》。
喬姆斯基於1955年開始執教於麻省理工學院,1961年成為現代語言和語言學系(現在的語言學與哲學系)的正教授。1966到1976年間,他擔任現代語言和語言學的法拉利·P·沃德(FerrariP.Ward)教席。1976年他被任命為學院教授,之後至近五十年來一直在麻省理工學院教課。
正是在此期間,喬姆斯基開始更加公開地參與政治。隨著他1967年在《紐約書評》上發表的一篇題為「知識分子的責任」的文章,喬姆斯基成為越南戰爭的主要反對者之一。從那時起,喬姆斯基便因他的政治立場而出名,對世界各地的政局發表評論,並撰寫了大量著作。他對美國外交政策及美國權力合法性的批判影響深遠,並因而成為富有爭議的人物。他有左派的忠誠追隨者,但也受到右派及自由派越來越多的批評,尤其是針對他對911事件的反應。
對美國外交政策的批評給喬姆斯基帶來了人身威脅。他的名字被列在特奧多·卡克辛斯基(TheodoreKaczynski,「信箱炸彈殺手」)的預定名單上。在卡氏被捕以前,喬姆斯基讓人檢查收到的郵件以防炸彈。他自稱也經常被警察保護,特別是在麻省理工校園的時候,雖然他本人原則上不同意這種保護。
儘管對美國百般批評,諾姆·華茲曼還是生活在美國。他的解釋是:美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國家。後來他又闡發為:「國與國之間的綜合比較沒有什麼意義,我也不會這么比較。不過美國有些成就,特別是在言論自由方面幾個世紀來爭得的領先地位,是值得敬仰的。」”。

代表作品

《現代希伯萊語語素音位學》《轉換分析》《句法結構》。喬姆斯基也很關注國際政治,對當代政治格局比如伊拉克戰爭、不平等發展等等提出了很多中肯的批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