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孝昭皇后

誠孝昭皇后

誠孝張皇后,明仁宗朱高熾元配,永城人,指揮使贈彭城侯張麒誠之女。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封燕王世子妃,永樂二年(1404年)封皇太子妃。仁宗即位,冊立為皇后。宣宗即位,尊為皇太后。英宗即位,尊為太皇太后。正統七年(1442年)十月十八日去世,謚“誠孝恭肅明德弘仁順天啟聖昭皇后。”葬獻陵。

誠孝昭皇后張氏畫像
誠孝昭皇后張氏,仁宗元配,永城人,指揮使贈彭城侯張麒誠孝昭皇后畫像之女。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封燕王世子妃,永樂二年(1404年)封皇太子妃。仁宗即位,冊立為皇后。宣宗即位,尊為皇太后。英宗即位,尊為太皇太后。正統七年1442年)十月十八日去世,謚“誠孝恭肅明德弘仁順天啟聖昭皇后。”葬獻陵。
張皇后,在明代諸後中頗為精明能幹。文獻記載,她平時對中外政事、群臣才能及品行都格外留意。仁宗死後,每遇軍國大事,宣宗都稟明母后再決定。張氏也常詢問宣宗處理朝政的情況,並經常提示宣宗,注意體恤百姓疾苦。
宣宗死後,9歲的英宗朱祁鎮繼皇帝位。有的大臣認為皇帝年幼,請太皇太后垂簾聽政,她卻說:“以我寡婦,壞祖宗家法,不可。”遂委政於仁、宣時楊士奇、楊榮、楊溥三位老臣,而自己從中主之。當時掌管司禮監的太監王振,是個善於玩弄權術,專門引導皇帝走邪道的傢伙。由於該監掌管皇城內一應禮儀,替皇帝管理章奏文牘,有時還代皇上批答大臣的奏章。皇帝的口述聖旨,也由該監用朱筆記錄,然後交內閣撰擬詔諭正式頒發。為了防止這些人欺矇皇上,胡作非為,張皇后特別申令,無論什麼事,都要先由內閣大臣議定,才能施行。她常派中官去司禮監檢驗,如果沒有照她說的去做,就把王振叫來責問。
正統二年1437年)的一天。張氏御便殿,召英國公張輔及三楊、胡氵熒等五位大臣入內,女官各佩刀劍侍立左右。英宗站在東側,五位大臣站在西側。張氏對英宗說:這五位大臣都是先朝留下的忠正大臣,今後遇事一定要與他們商量才能去辦。過了一會兒,又派人把太監王振叫來,王振跪在地上,太后突然臉色一變,厲聲喝道:你侍候皇上不循規矩,應當賜死!女官們應聲而起,將刀放在王振的脖子上,嚇得王振深身亂抖。這時,英宗和五大臣都跪下為王振講情,太后才饒了他。接著警告他說:你們這種人,自古多誤人國,皇帝年幼,哪裡知道!現在因為皇帝和大臣為你講情,且饒過你這一次,今後再犯,一定治罪不饒。
由於張氏在朝廷政務的處理上,倚重忠實正派的大臣,協調君臣之間關係,限制內宮對朝廷政事的干預,正統初年,王振雖有寵於英宗皇帝,卻沒有達到專權擅政的程度。再加上仁、宣舊臣的協力輔政,朝廷政局大體穩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