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新課標必讀書目系列·世界名著簡譯本:珍妮姑娘

出版社: 平裝: 開本:

圖書信息

出版社: 河南人民出版社; 第1版 (2009年11月1日)
平裝: 186頁
讀者對象: 11-14歲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32
ISBN: 9787215069770
條形碼: 9787215069770
尺寸: 21 x 14.6 x 1 cm
重量: 181 g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德萊塞(Dreiser.T.) 改編:楊楠
西奧多·德萊塞(1871-1945)是美國現代小說的先驅和代表作家,被認為是同海明威、福克納並列的美國現代小說的三巨頭之一。他出生於一個貧困的家庭,中學畢業後便自謀生計,他刷過碗、洗過衣服、做過檢票員和家具店夥計等工作。這段經歷為他後來的創作提供了許多素材。1892年,他成了一位記者,走訪了芝加哥和紐約等城市,廣泛接觸和了解了社會生活。德萊塞的創作可分前後兩個時期,俄國十月革命是他思想和創作的轉折點。他的創作基本上是現實主義的,但也存在自然主義傾向。
1900年,德萊塞發表了第一部長篇小說《嘉莉妹妹》,作者在廣闊的社會背景下,描寫了嘉莉對幸福生活追求的幻滅,揭露和批判資本主義社會的黑暗,作品中的反傳統形象遭到民眾的指責,因為美國讀者已習慣了小說中的婦女都被放在嚴厲的獎懲方案之下來展示。1911年德萊塞又發表了姊妹篇《珍妮姑娘》,同樣遭到了極大的非議。
俄國十月革命給德萊塞很大鼓舞,他的世界觀和創作都發生顯著的變化。1925年,他發表了長篇小說《美國的悲劇》,標誌著德萊塞的現實主義創作取得新的成就,這部作品的發表使他的聲望盛極一時。作品通過描寫一個窮教士的兒子克萊特·格里菲斯為追逐金錢、地位而墮落為蓄意殺人犯的故事,揭示了利己主義惡性膨脹的嚴重後果,更揭露了金錢至上的美國生活方式對人的普遍韻罪惡性腐蝕毒害作用。
1927年訪蘇後,德萊塞又發表了一些作品,重要的有《德萊塞訪蘇印象記》(1928)、政論集《悲劇的美國》(1931)、短篇小說集《婦女群像》(1929)等。

內容簡介

語文新課標必讀書目系列(第3輯)·世界名著簡譯本:珍妮姑娘》主要寫了貧困、窮苦的老工人威廉的女兒珍妮為了接濟家庭生活,自我犧牲的故事。珍妮長得非常美麗,她的眼睛是蔚藍的、皮膚是嬌嫩的,白皙的額頭上平滑地分披著兩支髮辮。她有著豐滿的腮幫和圓渾婀娜的體態,顯得充滿了青春與健康。因此,她先成為了青年參議員白蘭德的情婦,並為他留下了一個女兒維黑米娜。後來,白蘭德扔下珍妮和其女兒不知去蹤。接著,珍妮再次為了接濟家庭生活,成為了一個富商闊少萊斯特的情婦,並與他同居。
但最後,珍妮為了使雷斯脫能夠繼承遺產,自動同意斷絕她與雷斯脫之間的關係。作品對照鮮明,生動地刻畫了美國社會中的貧富懸殊,一邊是衣食無著、貧困潦倒,一邊是不勞而獲、夜夜歡歌。這樣的社會是富人的天堂、窮人的地獄。他的這種大膽而富於獨創精神的作品立刻受到美國社會的抨擊,甚至受到紐約戒惡協會的威脅。然而,這部作品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時至今日,這部作品已名列世界名著之林,值得一讀。

目錄

在大旅館工作
全新局面
過聖誕
定情
威廉·格哈特
巴斯入獄
布蘭德之死
離開家
克利夫蘭的新生活
洗禮
萊斯特·凱恩的出現
凱恩家
星期五的約會
準備同居
格媽媽去世
孩子的真相
母女團聚
同居被發現
不成功的出走
搬人新家
不愉快的談話
遺囑
與洛蒂·基拉特之間
新選擇
維思德之死
各自的生活
最後的結局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